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9《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编号ID:54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9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9 枫树上的喜鹊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一直”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喜鹊头饰若干。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姨、便、教、游、戏”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1 播放视频,揭示课题
1.播放喜鹊图片或喜鹊在枝头鸣叫的视频,猜一猜:这是谁在枝头唱歌?他会唱些什么?(板书:喜鹊)
2.导入:喜鹊喜欢在大树上做窝,枫树也是他安家的地方。(补充课题,板书:枫树上的)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童话作家郭风一起去看看他们村渡口旁的那棵枫树以及枫树上的喜鹊。(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3.指名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2 朗读课题,质疑导学
1.指名读题,教师相机指导:如果你能把“的”读得又轻又短,那就更好听了。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3.过渡: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枫树上的喜鹊》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操作指导:新课伊始,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说说自己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1.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展示:(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2)互读:把不好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互助读准难读字的音,读通课文。
(3)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活动2 汇报自学,相机导学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展示:渡口 绿荫 遮蔽 撑着 拼音 字母 山冈 懂得 答案
2.请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教师相机指导:
“荫、拼”是前鼻音,借助熟字“阴”读准“荫”;“撑、冈、懂”是后鼻音,“冈”应读第一声,但是学生易读成第三声,可借助熟字“刚、钢”帮助读准字音,也可认读词语“山冈”,加强字音的巩固,“撑”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容易读准,要借助“撑船、撑伞、支撑”等词语读准字音;“案”是零声母音节。
3.去掉拼音,小组赛读词语。
4.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绿荫、撑着”,学生开火车读。
5.出示生字,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6.交流识记方法。
课件展示:“加一加”的方法:度—渡;阴—荫;掌—撑;并—拼;董—懂;安—案。
“减一减”的方法:每—母;刚、钢—冈。
操作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字音,在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体现识字的层次性。特别是对“渡”字的识记和学习,不但要让学生知其音形,更要让学生在区别比较中知其义。
板块三 品读感知“ 我喜欢”
活动1 感知“我”喜欢枫树
1.过渡:小时候,“我”经常来到渡口旁,站在枫树下,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板书:我喜欢)
2.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我”喜欢的这棵枫树在哪儿?长什么样?(课件出示)
(1)引读:“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学生依次接读第2~4句)
(2)相机理解“渡”。
①出示词语“渡口”,指生领读。
②与“度”对比,巩固生字“渡”。
③课件出示插图,让学生指认插图中的“渡口、渡船”,相机理解“渡”的含义。
3.导学: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枫树?想把什么词语送给这棵枫树?(很大、很高)
(1)学生自读,尝试读出这种感觉。
(2)指导朗读:朗读第1句可强调“枫树、很喜欢”,突出“我”很喜欢枫树。朗读第4句可强调“窝、喜欢”两个词,读“极”字时语音稍微拖长,“了”则要读得又轻又短,突出“我”喜欢喜鹊的窝。
活动2 理解词语,相机识字
1.课件出示词语“遮蔽”,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蔽”。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3.学生小组交流,说说类似的词语。
4.默读第1自然段,了解“我”喜欢什么,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操作指导:此环节可采用接读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还要在送枫树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枫树特点的感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蔽”的意思,进而理解“遮蔽”这样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识字、学词、品句。
板块四 指导书写,共同评议
活动1 观察生字,明确重点
1.出示下列左右结构的字,指名读:
课件展示:姨 便 教 游 戏
2.学生尝试着给它们组词。(课件出示)
3.引导学生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活动2 指导书写,交流反馈
1.指导书写“姨”。
(1)指导明确:“姨”左边第一笔是撇点,右边“夷”的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捺,撇穿过中部的横画和扁扁的“弓”,再撇出去,捺要写得舒展。
(2)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播放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2.指导书写“便、教”。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便”右边第一笔是短横,中部“曰”上展下收,捺要舒展。
“教”左右两边注意穿插避让,左边“孝”的长撇从右上穿到左下,左上是“土”,不是“士”;右部“攵”捺要写得舒展。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3.合作书写“游、戏”。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游”注意三点水的写法,左边的“氵”和中间的“方”要写得瘦长,最右边要略高一些,三部分要写紧凑。
“戏”左边的“又”因为避让,捺变成长点,右边的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操作指导: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对比,发现不同部件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观察、练习、评议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伞、弟、母”3个字,会写“好像、一直”等词语表中的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活动1 复习词语,夯实基础
1.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课件展示:好像 一直 说话 童话 称呼 对岸 发现 弟弟 游戏 发明 字母
2.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3.小老师领读词语。
4.指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活动2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我”喜欢什么。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读《枫树上的喜鹊》这个故事,感悟“我”喜欢的事物。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操作指导:组织学生朗读词语时,要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第1自然段,既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板块二 感悟“我喜欢”之乐
活动1 初步感悟“我”在渡口的乐趣
1.课文反复说“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用“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出示课堂学习活动卡,学生自主学习。
“我”喜欢什么 相关句子 我的感受
 
3.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完善自己的活动卡。
4.指名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活动2 交流学习“我”喜欢喜鹊窝
1.教师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课件展示: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2.交流:“我”喜欢什么?和第一句的“喜欢”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读出“我”非常喜欢这个喜鹊窝,喜欢到了极致的那种惊喜的感受。
活动3 交流学习“我”喜欢喜鹊阿姨
1.教师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1)指名朗读句子,交流: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喜鹊阿姨”拉近了“我”和喜鹊的距离,可以看出在“我”的心中,喜鹊和“我”很亲近。)
(2)课件出示词语“喜鹊阿姨”,学生尝试一下用“我”的情绪叫她。
2.指导朗读。
(1)再读一读第2自然段,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我”特别喜欢喜鹊阿姨?
(2)学生读文并汇报。
(3)师范读,重点指导:“是的”再次强调自己喜欢喜鹊的窝,好像对话中的应答,朗读时语气要轻柔而肯定。
(4)学生再读。
活动4 交流学习“我”喜欢喜鹊弟弟
1.教师引导学生读第3、4自然段。
课件展示:我……发现喜鹊阿姨的窝里有几只小喜鹊了。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1)指名朗读。
交流:“我真是喜欢极了”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课件出示:表明了“我”喜欢喜鹊阿姨的窝里的几只小喜鹊。)
(2)多可爱的小喜鹊呀!“我”在心中称呼他们什么?
(3)出示词语“喜鹊弟弟”,引导学生动情地叫叫他们。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重点指导:强调“真”,读出儿童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活动5 交流学习“我”喜欢喜鹊一家的互动
1.指名读第5~13自然段,思考:站在枫树下,“我”看到了什么情景?
2.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一同看日出。)
3.喜鹊阿姨一下子有了几只喜鹊宝宝,引导学生感悟喜鹊阿姨的忙碌。
(1)学生汇报后教师导学: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一会儿又怎样呢?谁能接着说?(指生说)
(2)导学:刚才你们说的这些书上有没有?其实这些都藏在六个小圆点里,它告诉我们喜鹊阿姨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这六个小圆点的名字就叫“省略号”。
(3)出示句子,指名读。
课件展示: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①说一说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②交流:这六个小圆点叫什么?
4.过渡:瞧,他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呀!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跟他们一起学学拼音字母呢!你愿意来试试吗?
5.师生模仿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字母。
师:鹊!鹊!鹊!
生:鹊,鹊,鹊……
(1)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及句子的提示语,读好对话。
(2)重点指导读好:“鹊!鹊!鹊!”句中有3个“!”,增强了语音的节奏感和韵律,朗读时音量可稍放大,语音可稍稍拖长,读出节奏感,再现喜鹊阿姨满含慈爱认真教读拼音字母的情景。可设置问题:同喜鹊阿姨相比,喜鹊弟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使用的标点是逗号和省略号,表明喜鹊弟弟声音稚嫩,节奏不稳定,因此可以读得长一声、短一声,再现小喜鹊咿呀学语的情景。
①你能翻译出他们学了哪些拼音字母吗?
②刚才我们学的这些拼音字母课文里有没有?藏在哪里了?(这些也藏在省略号里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3)相机学习生字。
①出示词语“拼音”和“字母”:小喜鹊学会了拼音字母,你们学会了吗?相机引导学生交流“拼”和“母”的识记方法。重点讲解“母”。
课件展示:  象形字,一个妇女跪着,胸前有一对乳房,这是母亲的象征。本义是“母亲”,也作女性的长辈。
②引导学生扩词:祖母、伯母。
6.展开想象和喜鹊一家看日出。
(1)他们一起看太阳升上来,那就更有意思啦!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一个是喜鹊阿姨,一个是喜鹊弟弟,一个是“我”,一个小朋友读旁白。
①第一组戴头饰展示读。
②学生评议朗读。
(2)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鹊!鹊鹊鹊?
鹊!鹊鹊!鹊鹊鹊!
(3)指导朗读。
①抓住感叹号和问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不好时教师范读。
②要抓住标点符号及句子的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③重点指导读好喜鹊阿姨的话,有感叹号和问号,第一句“鹊!”后面是感叹号,可重读;“鹊鹊鹊?”后面是问号,读“鹊鹊鹊”的最后一个“鹊”字时,语调可微微往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朗读喜鹊弟弟的话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一齐”“快乐”,指导有节奏地读出“鹊!鹊鹊!鹊鹊鹊!”。喜鹊弟弟的话连用了三个感叹号,两个“鹊”字、三个“鹊”字连读时,语速可适当加快,音量渐渐升高,表达出欢喜、自豪之情。
④多组戴头饰展示读。
(4)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冈、懂、案”。重点讲解生字“冈”。
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其形像山峰并立,表示山脊。较低平的山脊我们就称为“山冈”。
操作指导:分层递进的朗读,不仅要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更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空间,特别是学拼音和看太阳的场景,师生间变换节奏读,指导朗读方法,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并由读到想,读思结合。在引导用“一会儿”说话的同时感知省略号的作用,戴头饰汇报读更是别有特色。
板块三 练笔仿写,拓展阅读
活动1 想象情景,练笔仿写
1.导学: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和你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
课件展示:(1)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
(2)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
2.汇报交流。
活动2 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1.讨论:“我”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
2.小结:在枫树下,“我”望着喜鹊的窝,就这样听着喜鹊阿姨问,听着喜鹊弟弟答,“我”真是无比快乐。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道:“我真高兴啊!”
活动3 链接类文,拓展积累
1.小组内自由阅读类文《喜鹊和蚂蚁》,并解决生字词问题。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类文。
3.说说读了类文,你懂了什么道理。
操作指导: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创作美丽的童话,所以本环节要通过引导学生看情景想象,既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为“‘我’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问题作好铺垫,使理解文本内涵水到渠成。此外,链接类文后应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读懂类文,丰富学生阅读积累。
板块四 指导书写,共同评议
活动1 指导观察,明确要点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字:伞、弟、母。
2.指名朗读。
3.学生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尝试着给它们组词。如:
雨伞 太阳伞 弟弟 兄弟 母亲 字母
活动2 指导书写,交流反馈
1.合作书写“伞”。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伞:人字头的撇、捺要写得舒展,罩住下半部分;下部点、撇呼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挺拔有力。
(2)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2.指导书写“弟”。
弟: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的“弓”要写得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
(1)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2)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把没写好的字再写两遍。
3.指导书写“母”。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母”的笔顺:竖折、横折钩、点、横、点。“母”竖折的折段向右出头,横折钩要写得略微向里折,横较长。
(2)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操作指导:教师要引导抓住字形特点,对易错和易混的字要集中指导,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后尝试书写,鼓励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关注朗读,注重方法。
课堂上从题目的导入到文本的感悟,能够关注学生朗读,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整个读书过程,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对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角色的真切体验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孩子们的朗读犹如一股清泉在课堂上流淌。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2.以生为本,关注想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读句子想象情景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文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角色,体验自然,体验生活。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