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13《画杨桃》-教案

编号ID:544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9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3 画杨桃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座、室、交、页”5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活动1 了解杨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杨桃”的图片或实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1)指名简单介绍杨桃。(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介绍。)
(2)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教师借助图片,相机补充资料。
2.板书课题,生齐读。
活动2 质疑导思,引入学习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从画杨桃这件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操作指导: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更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主要问题。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自由练习读课文。
课件展示: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把生字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想刚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同反应,画一画有关句子。
2.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活动2 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词语,其他学生纠正读者。
2.教师相机点拨:
(1)“室、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引导学习多音字“倒”。
①交流:“倒”在本课读dào,组词为倒水、倒立、倒车;另一个读音是dǎo,组词为倒下、打倒、不倒翁。
②指导不同读音的含义:一般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时,读dào;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时,读dǎo。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
(2)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课件展示:班:会意字。从刀,从珏,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頁”简化为“页”。本义是人头。页是部首字,从页取义的字多与头有关。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虚词。

(3)扩词识记,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 可靠 依靠
而:而且 反而 视而不见
肃:肃静 严肃
(4)同偏旁归类识记:“抢、摆”都是提手旁;“哈、嘻”都是形容笑声的,都是口字旁。
活动3 朗读课文,梳理内容
1.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课题的问题。
(2)把预设的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出示具体内容)
3.小结:我们读课文时,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比如:课文讲的是谁?在干什么?结果怎样?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就能大概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操作指导:此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生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板块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明确重点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重点字:图、座、室、交、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座:半包围结构;室:上下结构;交:上下结构;页:独体字。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活动2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1.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先里头再封口,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上部“六”稍小,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3.练习书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表中的词语。
4.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操作指导: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板块四 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操作指导: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课、摆、哈、抢、嘻”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活动1 复习内容,铺垫新课
1.听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1)教师读词语,学生听写:图画、老师、讲桌、同学、座位、教室、哈哈大笑、五角星、然后、画纸、神情、角度。
(2)交流听写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2.课件出示词语,指读。
3.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
4.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课件出示问题)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我”、同学们、老师。)
活动2 问题梳理,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2.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读文过程中,相信同学们还会产生更有探究性的问题。
操作指导: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并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要关注到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要关注到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板块二 研读文本,理解内容
活动1 借助活动卡,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用“____”和“  ”画出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学习活动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画的杨桃是怎样的 同学们的做法 老师的做法
 
 
 
3.小组合作交流,完善学习卡中的内容。
活动2 汇报交流“我”画杨桃
1.交流:“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2.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导学:
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课件展示:是圆的就________,是方的就______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______,否则就是________。
(3)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活动3 汇报交流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及态度
1.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交流:看到“我”的画,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我”的画交出去的时候,几个同学“哈哈大笑”,嘲笑“我”。)(师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课件展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2)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句子。
(3)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导学: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展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课件展示:“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3)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来到“我”的座位上看讲桌上的杨桃?(老师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
(4)想一想:当老师让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问题)
(5)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
课件展示:

①分角色,对比读一读,体会同学们的看法和心情有什么变化。
②交流:读了这两处对话,你有什么发现?(标点符号不同,说话的语气就不一样。)
③分角色朗读对话。(老师的问话要用询问的语气朗读。)
(6)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表演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操作指导:教学本环节时,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时,要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要读出恰当的语气。读老师的话时要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特点及老师的教育智慧,还要通过朗读体会同学们当时说话的心理,读出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并加强朗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
板块三 想象说话,明白道理
活动1 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1.导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2.指生汇报。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活动2 理解老师的话,明白道理
1.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课件展示: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2.指名朗读。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1)想一想:老师的“教诲”是什么?
(2)交流:“我”为什么终生难忘?(课件出示)
5.交流: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展示: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二是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一致,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别人说的、做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活动3 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1.引语: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课件出示问题)
2.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操作指导:“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板块的一大亮点。要通过想象说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感情。另外,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难点。这段话讲了两点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明确重点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摆、哈、抢、嘻。(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活动2 教师书写,学生临摹
1.教师范写生字。
2.学生练习书写。
3.师生评价,并根据反馈意见再练写生字。
操作指导:在指导书写时,要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同时要重视对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让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板块五 积累阅读,拓展延伸
活动1 阅读类文
1.拿出类文自由读,遇到字词障碍利用工具书解决或组内交流。
2.指名读文、分角色读文。
3.说一说:为什么同样的天气,老婆婆的心情却由忧郁变高兴了?
4.你能用文中的话说说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吗?
活动2 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也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2.学生齐读。
操作指导:教师要重视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拓展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在读中领悟道理。然后以作者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