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14《小马过河》-教案

编号ID:54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4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4 小马过河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2.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图片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麦、突”4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活动1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
2.出示小马的图片:打招呼。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2 质疑导思,引入新课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汇报。
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3.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操作指导:新课伊始,出示小马的图片时,可以让学生交流对小马的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同时要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大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活动1 自主读文,小组交流
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导思: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准备班级展示。
活动2 全班交流,巩固识字
1.导学:(课件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有“石”;“浅”与水有关,所以部首是三点水。
(2)编口诀识记。
“驮”可编口诀:大马驮东西。“突”上半部分表示洞穴,下半部分表示狗,可编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熟字对比识记。
挡—当 伯—拍 浅—钱 刻—该
(4)同偏旁归类识记。
语气词“叹、唉”,都是口字旁。可相机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气词或者表示声音的词。
(5)扩词连句复现,整体识记。
刻:刻苦 片刻 立刻
试:考试 尝试 试一试
既: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勇敢地试一试。
3.借助图片,学习多音字“坊”。
“坊”是本课要求掌握的一个多音字。请你来选一选。
课件展示:坊 ①fānɡ ②fánɡ 牌坊(  ) 磨坊(  )
活动3 多种形式,巩固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磨坊 挡住 伯伯 很浅 突然 马蹄 既然
2.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课件展示:(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游戏:小马过河。(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石头,每读对一个生字,小马就可以越过一块石头。读对所有生字,小马就可以顺利过河了。)
石头上的生字有:既 驮 磨 坊 叹 挡 伯 蹄 唉 突 浅 棚 刻 试
操作指导:此环节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识字,在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再相机进行指导,识字方法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创设多样情境复现生字,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板块三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活动1 朗读课文,初识角色
1.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正确读出它们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圈一圈文中出现的动物。
2.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3.指名汇报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教师板书动物的名字。(老马 小马 老牛 松鼠)
活动2 梳理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交流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了解小马过河的原因。
出示对话内容:
课件展示: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1)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对话,指导读出恰当的语气。
(2)老马是命令小马做事吗?(不是。)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用商量、询问的语气。)
(3)小马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导读好小马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
2.借助填空题,引导学生口头补充完整。
出示填空练习:
课件展示:老马让小马__________,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__________,松鼠说__________。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要他__________。小马又回到了河边,__________。
(1)自己独立说一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
操作指导:此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逐段朗读,提高朗读能力。由弄清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小马过河的原因到口头填空补充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一读,重点指导本课要书写的字:愿、意、麦、突。
2.课件出示“愿、意”,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全班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
预设:“愿”,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下面的“心”不宜写得太大。
“意”,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稍长,盖住下面的部分。
(3)教师示范,重点讲解心字底的书写要领。
(4)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指导书写“麦”和“突”。
(1)出示麦子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麦”。
①课件演示“麦”的笔顺。教师强调“麦”一共有七笔,注意横的写法。
②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麦”。
(2)指导书写“突”。
①课件出示“突”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②教师强调下边是“犬”,不要写成“大”。
③学生练写。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评价书写情况。
5.让学生把自己写得不好的,或者认为比较难写的字再写一写。
操作指导:分类对比指导书写,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一类字的写法。教师要着重从笔顺、间架结构、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等几方面对重点字作详细的指导,突破书写难点。
板块五 课堂小结,拓展实践
1.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2.拓展实践:自己当小老师,利用字卡教家人识记本课生字。可以一边认字,一边组词,一边用组过的词语说句子。
操作指导: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巩固生字的兴趣,在反复再现中提高识字的准确性。教师要重视对这一实践活动进行检测,可利用家长群进行反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从小培养学生自觉完成语文实践活动的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该、伯、刻、掉”4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了解小马过河的经过,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3.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4.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活动1 复习词语,练习说话
1.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检测词语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愿意 麦子 为难 四周 伯伯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脚步 难为情
2.学生读词语。
3.选择适当的词语试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2 回忆课文,把握角色
1.回忆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动物。
2.学生汇报,教师贴上相应的动物卡片。
3.过渡:小马过河时,遇到了问题,那这些动物是怎样帮助小马解决问题的呢?
操作指导:温故而知新。教师处理这一环节时,重点可放在检测词语掌握情况上,可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复习生字、词语;然后通过回忆课文中出现的动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架起新旧课之间的桥梁。
板块二 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活动1 借助学习活动卡,交流问题
1.出示学习活动卡及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默读思考:小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小马遇到的问题
小马的解决方法 请教谁 给予的意见 小马的反应 结果
   
   
   
2.按“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课件展示:(1)默读课文,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2)边读边勾画:①遇到困难的小马是怎么做的?用“____”画出小马遇到困难后的做法。
②小马最后过河了吗?用“  ”画出妈妈的话,边读边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3.小组交流,完善学习卡。
活动2 汇报交流活动卡内容
1.汇报小马遇到的问题,教师相机导学。
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1)指名朗读句子。
(2)理解“为难”。小马为什么感到“为难”了?他是怎样想的呢?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4)指导朗读,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的心理。
2.汇报小马的解决方法——请教牛伯伯。
(1)导思: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2)出示对话,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
课件展示:小马嗒嗒嗒跑过去,________地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________地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3)导思:加上了提示语,再来读一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小马和老牛?(小马感到很为难,老牛感到很轻松。)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刚没小腿”在哪里。这说明水很浅,不深,小马能过河。
(5)指导朗读:
“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朗读时,不仅要体现礼貌,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朗读这句话要体现老牛很肯定、很干脆。
3.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1)你能给“立刻”换种说法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马上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这句话该怎样读呢?(要读出小马听了老牛的话后,知道能过河了的轻松、愉快。)
4.汇报小马的解决方法——听信松鼠。
(1)过渡: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粘贴松鼠的图片)
(2)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①看到小马准备蹚过去时,松鼠的心情怎样?(紧张、着急、担心。)
②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松鼠的紧张、着急,语气要肯定。
(3)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应呢?
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①给“连忙”找一个近义词。
②导思:小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老牛和松鼠的话完全相反,小马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回家问妈妈了。)
5.汇报小马的解决方法——请教妈妈。
(1)小马是怎样和妈妈说的呢?用横线画出小马说的话,体会小马的心情。
(2)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1:
课件展示: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①引导学生抓住“难为情”来体会小马的不好意思。
②指导朗读:读好省略号,体会小马由于难为情而说话断断续续的样子。朗读时声音要稍低。
出示句子2:
课件展示: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①小马为什么低下了头?(小马为自己没有动脑筋思考而感到不好意思。)
②指导朗读:老马说话温柔亲切,朗读时声音不能高,速度不能快,体现妈妈对孩子的关心、鼓励。
(3)小马的妈妈是怎样说的呢?用波浪线画一画。想一想: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她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①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②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不要只是听别人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话,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得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操作指导:在此环节中,可引导学生逐段进行品析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小马的心理活动。另外,还要注重朗读训练,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读出文中特殊标点符号的提示,通过朗读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板块三 对比感知,拓展表达
活动1 对比感知,体会道理
1.导思: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请你读一读第8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同桌讨论:同样的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小马对水的深浅的看法会不一样呢?
4.出示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老牛、松鼠和小马三者之间的高矮关系。
5.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
课件展示:因为小马不像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恰当的语气。
活动2 完成练习,巩固升华
1.出示练习要求:我做小法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出示课后练习题。
课件展示:(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老牛、老马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3.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相机指导。(见“文本解读”中对课后第三题的解读内容。)
活动3 展开想象,表达训练
1.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多观察,多思考……)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点儿什么吗?(课件出示)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的经历呢?
3.小结:我们遇到为难的事时,不能只听别人说的结论,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操作指导: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引导学生借助填空题,理解老牛、松鼠、小马高矮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填空题设计表达训练,引导学生想象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复习生字,明确要点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该、伯、刻、掉。
2.指名口头组词。
3.观察田字格中的这四个生字,说一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教师指导书写要点:“该、伯、掉”都是左窄右宽,“刻”是左宽右窄,注意“亥”中有两个撇,最后一笔是长点。伯:右边是“白”,不是“自”。掉:右边是“卓”,不是“桌”。
活动2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教师示范“该、刻”,学生书空。
2.学生练习书写: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投影展示学生写的生字,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4.练习书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操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书写要点,培养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在写字指导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书写效率。
板块五 拓展阅读,表达训练
活动1 拓展阅读,积累常识
1.学生自由读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并圈出生字词。
2.教师范读类文,学生认真听并扫除生字障碍。
3.学生默读类文,思考:文中的伽俐略做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类文与课文都说出一个道理,只有亲自试了,才能知道真相。
活动2 复述课文,训练表达
1.导思: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啊!你能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吗?
课件展示: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2.独立思考,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3.用上这些词语,在班级里讲一讲这个故事。(住在马棚里的小马很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去路,小马感到很为难。他向老牛请教,老牛说河水很浅。就在小马要过河时,松鼠突然拦住了小马,并且告诉小马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小马很吃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小马只好难为情地回到家里,妈妈告诉小马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小马跑到河边,小心地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小结:我们在复述课文内容时,可以按照记叙的顺序,抓住重要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操作指导:链接类文,要放手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找出类文与课文的相同之处,并通过阅读体会类文蕴含的道理。此外,根据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时,重在指导学生如何用词语完整、连贯地讲故事,要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读代讲,注重朗读训练。故事中的角色有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这些角色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所以我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蕴含的道理。
2.巧妙解决难点。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知道: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他们说法不一,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高度不同。了解了故事中的道理后,请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把语文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兴趣盎然。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