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教案
编号ID:547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6 雷 雨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留心观察天气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压、蝉、垂、哗、户、扑”6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垂”5个字,会写“雷雨、乌云、闪电、雷声”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播放视频,感受雷雨
1.导入: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来临了!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视频或图片)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2 揭示课题,大胆质疑
1.过渡:同学们真会观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雷雨》,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文题目。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操作指导:教师要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另外,此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质疑的良好习惯。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活动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展示:
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完课文后把生字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2.教师示范读文,学生听读识字,看看解决了哪些生字。
3.朗读课文,边读边标注自然段序号。
活动2 再读课文,初识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纠正读音:“蝉、垂”是翘舌音。
2.在小组中,利用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汇报识字方法。
(1)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用顺口溜识记: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
(2)蝉:课件出示“蝉”的图片,播放蝉的叫声,使学生了解“蝉”是一种昆虫。
(3)垂:出示蜘蛛垂下来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垂”字的整体结构。
①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课件展示“垂”字的笔顺,请同学们一起书空。
②课件出示图片,演示“垂下来”和“掉下来”,通过比较来理解“垂下来”和“掉下来”。
③小结:“垂下来”,东西一头向下,一头与上边连在一起。“掉下来”,东西向下,和上边分开了。作者用词准确,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④看图选字,巩固运用。(课件出示垂柳图、大雪压松图和古诗句。)
A.万条( )下绿丝绦。
B.千朵万朵( )枝低。
⑤扩展识字。
引导学生用顺口溜对比识记生字“垂”。
课件展示:有目就睡,有手就捶;
金秋时节,稻穗下垂。
(4)用多种方法识记“哗、户、扑”。
①用猜谜语的方法识记。“哗”:一直向往中华。“户”:无方之房。
②课件出示“户”的字理图文,引导“猜一猜”。
③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扑”:扌+卜=扑。相机引出“朴—扑—仆”进行区别。
活动3 巩固识字,加深印象
1.开火车轮流读生字。
2.出示带图片的词语,指名读词语。
课件展示:压下 蝉鸣 垂下 哗哗 窗户 扑倒
3.生字回文,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动作演示“压”,体会乌云压顶。)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操作指导: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字的“音”“形”“义”的结合,通过“识字—学词—读句”的模式,循序渐进,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另外,还要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生字,探索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教学中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与运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活动1 默读课文,完成活动卡
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卡。
学生活动卡
活动内容 思考:作者在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我的感受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2.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找出描写相关景物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
3.读一读圈画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填在表格中,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活动2 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1.交流汇报学习卡内容。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说一说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词句。
(2)集体交流,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感悟,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这三个部分,用心去感受三处不同的景象。
2.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操作指导: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此环节中,要坚持以读为本,有效地突出读的目的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读中,理清思路,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板块四 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活动1 引导观察,教师范写
1.出示5个会写字“雷、乌、黑、压、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
2.交流书写要点,教师相机指导。
(1)“雷”,雨字头稍宽些,覆盖下半部分的“田”,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
(2)“乌”,第三笔竖折折钩的横段较宽,写在横中线下方。最后一笔横稍长。
(3)“黑”,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稍长一些,“灬”四点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4)“压”,厂字头的横不要过长。写“土”时注意下横长于上横,也要长于厂字头的横,最后一点写在长横上,不能掉到外面。
(5)“垂”的笔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4.练习书写词语:雷雨、乌云、闪电、雷声。
活动2 练习书写,交流评价
1.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2.教师巡视,及时指导,提醒坐姿并强调书写时要“眼到、手到、心到”。
3.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
4.全班展示书写成果,鼓励书写较好的学生介绍书写经验。
操作指导:教学中可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观察重点笔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从而教会学生从书写中寻找规律,促进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对于难写的字加强示范,让学生从示范中感受用笔方法,并通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板块五 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收集并阅读有关描写雷雨的片段。
2.摘抄课文中描写天气的词语。
操作指导:要重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户、新、迎、扑”4个字,会写“房子、窗户、清新、迎面”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挂”等字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课件展示:雷雨 乌云 闪电 雷声 房子
窗户 清新 迎面
2.用上上面的这些词语,自己组织语言说说课文内容。
3.回顾梳理,引入学习。
这些词语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时间的景象,回忆课文内容,你知道它们展现了哪三个不同时间的景象吗?(课件出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雷雨》,用心去品读,体会不同的场面,感悟词语的魅力。
操作指导:字词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字词是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伊始,要重视字词的复习,通过复习字词,巩固生字。同时,这些词语正是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三个场面的展现,复习这些词语,可以降低概括课文的难度,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活动1 研读雷雨前的景象
1.过渡:大自然变幻莫测,在雷雨来临之前,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2.品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圈画描写的景物。
(2)同桌交流乌云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课件展示:“压”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乌云又厚又低的特点。
3.交流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
(1)在这一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些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使用“压”“黑沉沉”的妙处。
(2)你能说一些像“黑沉沉”这样的ABB式词语吗?(亮晶晶、沉甸甸、绿油油。)
(3)导读:此时,乌云来势多凶猛啊!厚厚的乌云低低地压下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4.课件出示并品读第2自然段。
(1)你能想象“树枝乱摆”是怎样的景象吗?不下雨时树枝是怎样的状态?
(2)课件返回上一自然段中的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对比来读一读树枝的变化,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一动不动”到“乱摆”的变化,说明风很大,天气变化很快。)
②小结:联系上下文法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3)课件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引导学生体会“垂”“逃”等字的妙处。)想象一下:蜘蛛逃走时会说些什么呢?
②想象:雷雨即将来临,蜘蛛逃走了,其他动物会有什么反应?(课件出示:蚂蚁忙忙碌碌地搬家、燕子低飞、小鱼浮上水面等。)
5.课件出示并品读第3自然段。
(1)引读:小动物预感到雷雨马上要来了,你快看,你快听!——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2)课件演示雷雨中的画面。
(3)导读:如何通过朗读来体现天气的突然变化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好两处“越来越……”从中体会闪电、雷声的不断变化。)
活动2 研读雷雨中的景象
1.观察插图,说一说:你观察到的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的?
2.同桌合作读第4~6自然段。
3.雷雨中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课件演示相关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4.“渐渐地”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5.你们能通过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来读出天气变化吗?指3名同学来朗读第二部分。
活动3 研读雷雨后的景象
1.过渡: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看啊,雨终于停了。
2.结合插图,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插图。)
3.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课件演示相关内容及图片。)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挂”字用得好。)
②配乐欣赏几组美丽的彩虹图,指导读句子。(课件出示图片。)
(2)蜘蛛又坐在网上。
①一边读一边想象: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
②你能体会到蜘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过渡:你看,小动物多高兴!蜘蛛悠闲自在,就连青蛙也叫起来了。
课件展示: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仿照这个句子说话:( )了,( )也( )。
5.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6.小结:雷雨过后,空气清新、洁净,到处充满了生机。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第三部分。
活动4 品读全文,关注用词
1.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指名读。
2.教师相机指导品悟加点词运用的精妙之处。
3.学生品读句子。
4.拓展表达: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操作指导: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看一看、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来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另外,课文的插图也是一种文字,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可以降低阅读难度。教学中始终要以“读”为本,通过自由读、情境读、想象读、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感悟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观察细致入微。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活动1 引导观察,交流书写要点
1.出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户、新、迎、扑。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相机指导。
“户”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尸”撇要长。
“新”是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
“迎”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迎”里面的“卬”左部分不能多加一点或一撇,左右部分要错开,左高右低。
“扑”左高右低,左右等宽。“卜”略低于“扌”,第四笔收笔比第二笔稍低。“卜”最后一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活动2 规范书写,交流反馈
1.教师范写重点字,规范书写,学生书空。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并提醒坐姿:身正肩平脚安,一尺一寸。
3.展示书写成果。
(1)抽取学生的书写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评。
(2)根据同学的建议把没写好的字再写两遍。
操作指导: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先观察,再书写,并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点,感受到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板块四 拓展阅读,总结提升
活动1 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类文,自由读文,想一想:类文中写的雷雨和课文中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小组内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两篇文章都是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突出了雷雨来得快去得急的特点。类文中多了一些对人们的感受的描写。)
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画下来,大声读几遍。
活动2 总结提升,课外观察
1.总结提升,鼓励发现。
大自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到处都藏着无穷的奥秘。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用自己明亮的双眼去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留心观察吧!
2.课外观察,拓展延伸。
留心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周围环境。写一篇观察日记。
操作指导:可在此环节中揭示留心观察大自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积累,再引导学生课外自主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写观察日记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例如做动作、加一加、字理识字、扩词、造句等方法,采用识字、学词、学句、学文的教学过程,在多种情境下巩固识字效果,学生对于本课生字的识记效果较好。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通过观察、临写、对照、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对于不好写的笔画及容易写错的字进行了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在写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注重训练语言,指导朗读。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的片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文章描写的意境,想象当时的画面及角色,体会小动物的心情。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