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编号ID:548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9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慌、辨”等12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准备指南针实物。
2.制作有关利用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课件。
学生准备:1.制作生字词卡片。
2.搜集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慌、辨”等12个生字,会写“指、针、帮、助”4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天然、指南针、帮助、方向、向导、指点”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指南针”“向导”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1 游戏“唱反调”,引入新课
1.师说,学生接:我说前——(后),我说左——(右),我说东——(西),我说南——(北)。
2.小结: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仔细回想我们刚才做的游戏中涉及的词都是什么词?(方位词)
3.导入:我们在野外时,很容易辨别“前、后、左、右”,可是“东、西、南、北”就不容易分辨了。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好的办法吧!
活动2 揭示课题,理解题目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题目中的“要是”可以换成什么词?(如果、假如)
(2)要是在哪儿迷了路?(野外)
(3)猜一猜:在野外意味着什么?(不是在城市、村庄等其他地方。“野外”意味着没有很多现代化的设备,可能手机没有电,也没有电话可以打。)
3.指名读题,引导读好停顿和重音。
操作指导:“唱反调”的游戏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中涉及的方位词作铺垫,但此游戏不必占用过长时间,能由此自然引出新课即可。重在引导学生如何理解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活动1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展示:(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圈画出来,把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2)读完课文后把生字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2.组内交流,识记生字。
3.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旁)
(1)读准字音:“忠、盏、闯、稠”是翘舌音,读时要把舌头翘起来;“慌、忠、永、碰”是后鼻音;引导学生读准“辨”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联系熟字识记。熟字加偏旁记忆“忠、导、闯、稠、稀、积”;熟字“咏”减偏旁识记“永”。
②扩词识记。慌:慌张、惊慌、慌忙;辨:分辨、辨认、辨别;碰:碰碰车、碰面、碰撞;积:积水、积木、积少成多;忠:忠实、忠诚、忠心;导:向导、导向、导游;永:永远、永久、永生。(课件出示)
③结合字义识记“渠”:指人工开凿的水道,如沟渠、渠道、水渠。
④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慌”:“慌”是一种心理感受,与“心”有关,所以左边有“忄”,右边的“荒”表示读音。
⑤根据字理,看图猜字:碰、闯。(课件出示)
(3)读下面的词语,要读准字音,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课件展示:慌张 辨别 忠实 向导 灯盏 永远 乱闯 碰上 稀稠 沟渠 积雪
4.请“小老师”领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齐读。
5.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认读生字。
活动2 提取信息,感知内容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课件出示第1小节)
2.再读课文,想一想:“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圈画相关语句,读一读。
3.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借助图片,认识“指南针”。(课件出示图片)
(2)交流理解“天然”这个词: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如“天然的溶洞”“天然的温泉”“天然的大理石”等。
(3)指导朗读,感知什么是“天然的指南针”。
(4)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填空题及对应的四种“天然指南针”的图片。
(5)拓展:指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并借助图片拓展四大发明内容。(课件出示)
操作指导:此版块要重视生字词的学习,可通过指名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片感知文中都写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板块三 朗读理解,体会诗意
活动1 学习第1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慌张、辨别”。
(1)读第一句话,理解“慌张”。
①提问:生活中你有过慌张的时候吗?
②教师相机拓展近义词“慌张—惊慌”。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慌张”说一句话。
(2)朗读第二句话,交流“辨别方向”是什么意思,并理解“辨别”一词。
①提问:要是一个人在野外迷了路,辨不清方向,那该多慌张啊,作者为什么告诉我们“可千万别慌张”?
②交流:“辨别方向”就是分清楚东、南、西、北;“辨别”就是“分辨”的意思,拓展近义词:“辨别—分辨”,指名读一读、齐读。
3.简介“指南针”:(课件出示指南针图片)
课件展示:指南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用磁针制成的专门给人指示方向的仪器,看上去像一块大手表。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无论怎么动,指针的一头总是指着南方。
在大自然中,也有许多事物像指南针一样为我们指明方向,它们被称作“天然的指南针”。
(1)教师借助图片读一读相关文字。
(2)引读词语。(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大家来骄傲地读一读这个词——指南针。)
4.默读课文第2~5小节,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指南针”呢?它们是怎样指引方向的?请在课文中圈出来。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卡。(课件出示活动卡)
活动2 学习第2小节
1.过渡: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为我们指出方向的呢?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看看太阳是怎样为我们指出方向的。(齐读第2小节)
2.出示画面,指名进行说话练习。
3.思考:课文里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向导”是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忠实”的意思。(回放课件)
(2)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呢?太阳还会帮助我们辨清哪些方向呢?(组织学生看课件)
(3)小结:晴天的中午,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中午,太阳在南方,树影指北方。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根据太阳判断方向的方法是很可靠的,所以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
4.导读: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第2小节?
5.练习诵读:你能把这个“忠实的向导”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吗?一边看画面,一边诵读。(指名诵读)
6.总结方法:在学习第2小节时,我们先采用“读一读”的方法,读懂内容;然后思考“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为我们指出方向的;最后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朗读感悟。即“读—思—读”的方法。
操作指导:指导学生理解太阳怎样帮人们辨别方向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光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对的,也可以回忆自己走在阳光下时,影子和太阳方向的关系。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引导观察,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指、针、帮、助”4个字。指名读,尝试给这些生字扩词。
2.引导学生先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指、针、助”是左右结构,“帮”是上下结构。)
3.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指导。
“指”:“扌”中的提收笔指向右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右部上边略宽于下边。
“针”:“十”字的横穿插到金字旁第二横和第三横中间。最后一笔竖稍长,收笔比金字旁下端低。
“帮”:右上部分第一笔横撇弯钩起笔与左上第一笔横平齐。“巾”字窄于上部,居中。整个字三部分都要写紧凑。
“助”:第五笔为提,不要写成横。“力”的撇要穿插到左下方。
活动2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1.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注意事项,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运笔方法一边书空。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力求把字写得规范、整洁,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练习书写词语表中前8个词语。
操作指导: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有所发现,掌握书写规律,并在扎扎实实的书写练习中提高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导、永、碰、特、积”5个字,会写“北极星、永远、黑夜、帮忙、特别、积雪”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巩固字词,复习导入
活动1 出示词语,游戏巩固
1.进行“摘星星”游戏,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课件展示:野外 大自然 天然 指南针 帮助 方向 向导
指点 北极星 永远 黑夜 帮忙 特别 积雪
2.开火车读、请“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轮流读。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活动2 回顾课文,引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在这首小诗里找到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你还记得课文里写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2.学生汇报:太阳、北极星、大树、沟渠里的积雪。
3.揭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小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
操作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巩固字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把学生引到了新的求知环境中,这样会对学生快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板块二 迁移方法,理解诗意
活动1 迁移方法,学习第3小节
1.过渡:有的同学提出:假如晚上在野外迷了路,没有太阳,那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根据第2小节的学习方法,学习第3小节。
2.指名读一读第3小节,思考:北极星是怎样帮我们指点方向的?
(1)出示夜晚天空中的北极星的图片,请小组派出代表来汇报北极星是如何为我们指点方向的。
(2)你了解北极星吗?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课件展示:
3.导读: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用北极星指路,所以北极星就像盏——指路灯。有了北极星这盏指路灯,我们在黑夜中,就能辨清方向了。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活动2 小组合作,学习第4小节
1.导入:要是碰上阴雨天,在野外应该怎样辨别方向呢?让我们借助第2小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4小节。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名读第4小节,引导学生思考大树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课件演示相关内容)
(1)出示句子,齐读: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2)联系上下句,理解“稠”和“稀”。
①提问:枝叶“稀”是什么意思?(枝叶少,树叶间的空隙大。)
②引导学生联系“稀”,猜一猜“稠”的意思。
③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稠”是指枝叶多而密。
(3)交流:为什么树的枝叶朝南方的一面稠,朝北方的一面稀呢?
①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南面阳光充足,树的枝叶就长得多而密;相反,北面的枝叶相对稀疏。
②教师相机板书:南——枝叶稠
北——枝叶稀
(4)小结:“稠”和“稀”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我们可以联系意思相反的词语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导读:看树上的枝叶就能辨清方向,这是多么有趣而又神奇的事情啊!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提示: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表现出童心童趣。)
活动3 自学第5小节
1.导入:如果冬天在野外迷路了,该怎样辨别方向呢?根据第2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小节。
2.汇报自学成果:课件出示句子——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1)指名读、齐读。
(2)交流理解词语“沟渠”“积雪”。
(3)出示“沟渠里的积雪”的画面,请学生当解说员来说一说积雪是如何指出方向的。
①提问:沟渠中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还是南方?这是为什么呢?哪位小解说员愿意来尝试着解释一下?
②出示图片,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补充。
课件展示:
因遮挡的缘故,阳光直射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沟渠北边的积雪化得快。与之相反,沟渠南边积雪就化得慢。而高山上的积雪,南面要化得快些。
3.导读:沟渠里的积雪也是“天然的指南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5小节吧!
活动4 对比迁移,学习第6小节
1.导入:大自然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怎样才能发现更多的“天然的指南针”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课件演示相关内容)
是啊!大自然中的指南针真不少,这需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只有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3.引导学生对比读一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教师相机补充:最后一小节揭示了诗歌的主题,与第1小节照应,激发我们探究大自然的兴趣。课后让我们请教周围的人,了解更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吧!)
操作指导:教学这一板块内容时,要紧扣本单元的重点目标,引导学生随文说说每一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由于第3~5小节的结构与第2小节相似,可以在教学中借助第2小节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3~5小节,并提供方法指导;然后利用迁移法学习第1、6小节。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不同的时间里是如何辨别方向的理解并不一定到位,所以在理解一些科学常识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的方法降低理解难度,但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科普课。此外,还要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内容,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板块三 拓展阅读,练笔表达
活动1 补充资料,拓展阅读
1.导学: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的“天然的指南针”?请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交流汇报,展示搜集到的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
3.拓展阅读。
(1)出示诗歌,自由读一读。
课件展示: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是,睁开眼就能看见。
…………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
(2)思考:这首小诗介绍了大自然的哪些奇妙的事情?你发现了吗?
(3)学生交流。
(4)齐读小诗。
4.链接类文,拓展交流。
(1)拿出课前打印的类文《为什么有些植物会“指南”》,自由读文。
(2)读了这篇文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4)再读类文。
5.拓展交流。(课件出示)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会怎么办呢?
(2)我们会从小动物们身上得到帮助吗?
活动2 课堂练笔,仿写小诗
1.过渡: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大自然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让我们百读不厌,从中我们会获取丰厚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来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来写一节小诗,把自己在生活中了解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及老师补充的资料,仿照课文第2~5小节的表达形式,也来写一节辨别方向的小诗。
操作指导: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拓展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时,要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并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课内练笔——仿写小诗作铺垫。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仔细观察,交流要点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导、永、碰、特、积。
2.同桌互相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并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导”:上下结构。上面是“巳”,不是“已”,下部“寸”的横要稍长,托住上半部。
“永”:独体字。第一笔在竖中线起笔。横折钩中的竖段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捺,不是长点。
“碰”: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点起笔要高于左边“石”的第一横。最后一横在“石”字的下面起笔。
“特”:左窄右宽。牛字旁最后一笔为提。第七笔横起笔在牛字旁横和提的中间。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短。最后一点写在竖中线上。
“积”:左窄右宽。“口”比禾木旁稍低。“只”字的撇穿插到禾木旁点的下面,最后一笔是长点。
活动2 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教师示范书写“永”,学生一边认真观察运笔方法一边书空。
2.学生独立书写其余的字,先描红,再临写。同桌相互检查。
3.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师生评价。
4.抄写词语,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操作指导: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学习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使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品味美感。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本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解或灌输。这也避免了将本课变成常识课。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的学习。
2.掌握方法,由扶到放。在教学时,采用先“扶”再“放”的方法。由教师引领学习第2小节,从中总结学习方法;在学习第3~5小节时,创设活动,给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3~5小节,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借助图片和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不易理解的科学常识,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此外,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和拓展阅读材料,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并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通过练笔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