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教案
编号ID:55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8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9 大象的耳朵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会写“大象、耳朵”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2.搜集《小斑马换衣服》的阅读资料并打印类文。
学生准备:1.制作生字卡片。
2.搜集大象耳朵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会写“大象、耳朵”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1 课前热身,看图引入
1.看图猜动物耳朵(兔子、松鼠、蝙蝠、狗)。
2.引导学生交流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活动2 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过渡:那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象的耳朵。
操作指导:新课伊始,可以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简单描述小动物的耳朵的特点,感受耳朵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借助资料交流对大象耳朵的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扩大知识容量。
板块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活动1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交流学习“竿、舞、痛、烦”4个生字。
①出示带有4个生字的长句子,请学生自己读。
课件展示:句子1: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句子2: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②指名读。
③交流识字方法。
竿:上面是“”,表示和竹子有关,下面是“干”,表示它的读音。
舞:(出示“舞”的艺术字)“舞”字就像一个人在跳舞。(课件出示图片)
痛:外面是病字旁,表示和身体病痛有关。里面是“甬”,表示读音。
烦:“页”表示大脑袋,左边是“火”。大脑袋都冒火了,烦不烦啊?
2.学习多音字。
(1)出示句子,读一读。
课件展示:句子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句子2: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2)学生自己读句子,从而发现这两个句子里的多音字。引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扇、似”的用法。
扇:表示一样东西,读四声(出示实物扇子);用扇子来扇风(动作),表示一个动作,读一声。
(3)通过组词的方法,掌握多音字“似”。
活动2 游戏识字,扫清障碍
1.学生读第1~5自然段: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学习“耷拉”“竖着”。
(1)提问:谁知道“耷拉”是什么意思?
①交流汇报。
预设:垂下来的,挂下来的。
②全班一起做一做“耷拉”的动作。
(2)学习“竖着”。
①提问:跟“耷拉”相反,耳朵应该怎么样?
②交流汇报,并做“竖着”的动作。
(3)学生用身体做游戏表示:耷拉—竖着。
操作指导:一方面,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相互交流中巩固识字经验,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另一方面,运用“字理识字”和“语境识字”等,依据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形、义、音的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使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与特点。
板块三 观察结构,写好生字
活动1 观察特点,交流要点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扇、痛、遇。
2.引导学生观察,聚焦结构特点。
3.交流书写要点。
(1)出示辅助线,发现写好左上包围右下的“扇、痛”的特点:上面的偏旁部分窄一点儿,被包围的部分稍微向外突出。
(2)出示辅助线,学生观察发现写好左下包围右上的“遇”的特点:走之的捺要伸展,托住上部。
活动2 练写生字,评价修改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
2.学生互相点评并再次修改。
3.练习书写“大象、耳朵”等词语表中的词语。
操作指导: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有所发现,掌握汉字规律,并在扎扎实实的书写练习中学会书写、提高能力。在彼此的评价鼓励中激发书写欲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文中的语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并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活动1 游戏闯关,巩固生字
1.学生闯关生字词。(指名读)
课件展示:大象 耳朵 扇子 遇到 兔子 毛病 后来 不安 头痛 最后 人家
2.引导学生同桌互相检测生字。
3.开火车读词语。
活动2 提取信息,了解大意
1.回忆课文内容: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他遇到了(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学生质疑。
操作指导:此版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抓住关键词语完成填空,来回顾课文内容”的方法。
板块二 理解内容,朗读感悟
活动1 朗读课文,感知烦恼
1.过渡:大象耷拉着耳朵出门去,可是却遇到了烦恼。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的烦恼是什么?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烦恼。
(1)圈画描写烦恼的语句。
(2)交流汇报:大象遇到的烦恼是耳朵耷拉着,大家都说他的耳朵有毛病。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到问句。
(1)读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大象遇到了谁?小动物看到大象耷拉的耳朵,有什么疑问?把问句用“____”画下来。(课件出示)
(2)交流反馈。
①大象遇到了谁?(遇到了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教师随即板贴小动物头像。
②小动物都问了大象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出示小兔子和小羊问的句子。
4.引导学生读读小兔子和小羊遇到大象时说的话。找一找相同点。
(预设:他们都提到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他们都说大象的耳朵有病。)
5.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小动物的耳朵,感受他们的耳朵都有各自的特点。
(预设: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小兔子和小羊的耳朵是竖着的。)
6.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大象,每次想到自己引以为自豪的大耳朵时,心情如何?若你听了大家的话会怎么想呢?(课件出示)
活动2 多种形式的读,读好问句
1.指导学生朗读小兔子说的问句。
(1)小兔子问大象时,会是什么表情呢?(预设:觉得奇怪,瞪大充满惊奇的眼睛,满脸疑惑,皱着眉头……)(板书: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2)指名朗读小兔子问的话。
(3)评价朗读:你从哪些词语听出了疑惑?
聚焦读好问句的关键字词:“咦、怎么”。读“咦”时声音响一点儿,微微往上一扬,疑惑的语气就有了。
(4)全班齐读。
2.指导朗读小羊说的问句。
(1)引导学生发现小羊的问话和小兔子的问话语气有什么变化。(句末多了一个“呢”字。)(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2)指导学生读好带有“呢”的问句。
(3)男女生读。
3.引导学生比较大象说的问句。
(1)小兔子和小羊向大象提出了问题,大象心里很不安,他自言自语地问自己——出示该问句。
(2)指导学生读好大象自己问自己的话:读得轻一点儿,像是喃喃自语。
(3)指名读。
(4)你能用“自言自语”说句话吗?
(5)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老师读旁白,女生读小兔子的话,男生读小羊的话,一位同学读大象的话。注意读好问句。
4.迁移运用问句。
(1)小兔子和小羊碰到大象,都提出了问题,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会怎么问呢?请学生选一个喜欢的角色,问一问大象。
(2)师生对演。老师戴头饰扮演大象,耷拉着大耳朵,边走边和小动物对话。
预设:
师:你是谁?看到我耷拉的耳朵,会问我什么?
生1:我是小老鼠,大象啊,你看我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有毛病啦,赶紧去看医生啊。
生2:我是小鹿,大象啊,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怎么是耷拉着的啊?是不是有病啊?
活动3 细读课文,品出道理
1.导学:听了这么多动物伙伴的话,大象有了什么想法?那么,大象是怎么做的呢?用“ ”画出大象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用“ ”画出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2.自读课文,完成表格。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大象对于自己的耳朵有什么想法,他改变想法的原因是什么?
大象的想法 改变想法的原因
3.交流汇报: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1)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板书:竖着)
①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再次认读“竿”。
②指导朗读,读好问句的语气。
(2)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①引导学生思考:大象开始想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现在为什么想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呢?
②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板书:耷拉)
4.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
句子一:
课件展示: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再次认读“舞、痛、烦”。(联系词语“跳舞”,问答:“谁会跳舞?”“我会跳舞!”指导再认读“跳舞”。结合动作做扶住额头、捂住心口状,指导再认读“头痛”“心烦”,让学生试着做做难受的表情。)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虫子在大象的耳朵眼儿里跳舞,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大象是什么感觉?
(3)指导学生读出大象那种又头痛又心烦的感觉。
句子二:
课件展示: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1)说一说:大象的耳朵原来什么样?大象的耳朵和扇子有什么相同之处?(课件出示图片及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大耳朵是竖起来好,还是耷拉着好?为什么?(板书: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
(3)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
句子三:
课件展示: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交流:这段话的意思你理解吗?你赞同大象的做法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由。(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3)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类似的经历。
活动4 借助示意图,练习讲故事
1.过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现在合作,借助示意图把故事演一演。
2.学生小组内借助示意图讲故事。
3.全班汇报,表演课本剧。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话题“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从而理解大象耳朵竖着的弊端和耷拉着的好处。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突出语文学科语用实践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加强语言训练,强化语感培养。
板块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仔细观察,交流重点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慢、兔、安、根、最。
2.同桌互检对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观察生字特点并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慢”:左右齐平。竖心旁首笔点在横中线上;右半部分由三部分组成,“日”居上格、写扁,“又”居下格、稍宽。
“兔”:第六笔撇从“口”中穿出;第七笔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不能漏掉。
“安”:“女”的撇点要写得撇短点长;横要写得左低右高,起笔和收笔均超出宝盖的宽度。
“根”:顶部左高右低,底部齐平。
“最”:“耳”的第一笔长横在横中线上侧,盖住“又”,最后一笔横变为提。
活动2 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运笔方法,一边书空。
2.学生独立书写。
3.教师在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师生评价。
4.改正缺点,每个字再写一遍。
操作指导: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书写能力,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并鼓励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整洁。
板块四 拓展阅读,补充延伸
活动1 读类文《小斑马换衣服》
1.过渡:大象因为听别人说耷拉着的耳朵有毛病而改变了自己,小斑马又因为什么而改变?结果又如何呢?
2.引导学生读《小斑马换衣服》,想一想:小斑马的想法发生了什么改变?找一找小斑马和妈妈说的话。
3.学生自读思考。
活动2 画示意图,讲故事
1.学生读课文,找关键句子,画示意图。
2.小组合作讲故事《小斑马换衣服》。
3.引导学生课后读主题丛书《奇妙的世界》,用这种借助提示的方法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操作指导:要使学生能一课一得,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达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去丰富和充实自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以说写为语用途径,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炼核心话题,培养整体思维。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思维,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紧扣大象的想法,设计核心问题“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想一想,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探究,抓住课文第3~8自然段,理解大象决定把耳朵竖起来的原因,抓住课文第11~13自然段,找出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的原因,并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为学生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打下基础。本课中的这一问题是整堂课的一条主线,课堂中“派生”出的其他问题、任务都与之存在相关的逻辑关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围绕着它展开,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2.突出语用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强化识字写字教学,突出朗读训练,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语用现象,挖掘语言实践点,在实践和历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如引导学生想象小虫子在大象的耳朵眼儿里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表演中发展情节、领悟道理等,都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3.彰显汉字特点,开展字理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义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本课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就充分彰显了汉字的特点,凸显字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也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趣味。如识记会意字“耷”
“扇”、象形字“舞”等,通过图字对照,突出字理的构成,重现文字的形象,便于学生识记字形,体会字义;再如猜谜识记“竖”“竿”“痛”“烦”等,注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通过猜这些形、义结合的字谜,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