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引起你关注的一些问题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学前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2.搜集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如地铁上的“低头族”、不合理的空间设计等。
学生:搜集自己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想一想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低头族”的漫画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
2.引导学生观察家里的人有没有“低头族”,谈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相关新闻事件,体会“玩手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4.引导学生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二、事例引导,指导写法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发现了身边的“低头族”现象,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有一个小朋友跟我们的发现是一样的,他经过一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了。
1.出示课本上的文段一,指名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这个事例写了什么内容?(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3.教师相机小结。
小结:我们要是想写某个想法,也可以像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先写观察到的某种问题,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4.出示课本上的文段二,指名学生朗读。
5.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例文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想法?是怎么写的?
6.教师相机小结。
小结: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写清楚建议、改进办法和这样做的好处,要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你的想法。
7.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事例的不同,明确习作范围与要求。
明确:这两则例文片段讲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第一则讲的是不好的问题,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第二则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建议,是还未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关注生活中的不好的问题,也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好问题;可以针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出建议,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提出建议。不管是好的、不好的,已经发生的、还没有发生的,只要是生活中那些你觉得需要改进的问题,都可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8.归纳表达想法的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写发现的问题,或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2)要用事例来描述问题。关于自己的想法,要写出一些理由。
(3)如果有改进的建议或解决办法,也可以写下来。
(4)把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用词准确,叙述有条理。
三、畅谈想法,交流评价
1.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
预设:小组成员轮流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先思考自己应该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把一些关键词语写在纸上。交流时,按照关键词提示,有顺序、有条理地表达。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3.汇报展示,集体评议。
(1)鼓励学生主动举手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交流。
四、范文展示,试写习作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很棒!那么接下来就该把我们说的这些想法写出来了。一篇完整的习作内容必须具备开头、中间、结尾三大部分。我们可以按照这三个部分先简单列一列提纲,帮助我们理清写作的思路。
1.出示提纲示例,教师简单讲解怎么列写作提纲。
(1)开头:可以用议论引入,也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问题或想法。
示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快乐的事情,也有悲伤、烦恼的事情。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快乐的让它放大,悲伤、烦恼的想办法改变它,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议论式)
就在前几天,我在公交车上发现了令人感到十分温暖的一幕……(开门见山式)
(2)中间:详细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或同学列举的问题,可以介绍清楚是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评价或建议,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或建议,还可以再谈谈自己的实际行动等。
(3)结尾: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出示习作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练写草稿。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仿照范文的格式,列出提纲,完成习作。
五、点评习作,修改展示
1.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改。
评议重点:(1)现象是否清晰;(2)想法是否明确;(3)理由是否充分;(4)建议是否可行;(5)其他值得借鉴或需要防范的地方。
2.小组交流,评改习作。
预设:学生轮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交流:是否明白习作中的想法?如果不明白,怎么修改能让想法更清晰?是否赞成习作中的想法?有没有补充?如果不赞成,理由是什么
3.互相交流点评后,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下来。
4.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挑选一些比较典型可行的想法,在学校宣传栏内张贴展示;或形成规范的书面文字呈报给学校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