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八(教案)

编号ID:817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睁、眨”等6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学前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提前布置学生逛一逛家附近的超市,大致了解货物的
分类和分区。
学生:1.逛超市,拍一拍照片(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2.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列一份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 课时安排 1-2课时

一、交流平台
导语: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只要下功夫反复诵读文章,就能慢慢理解文章的意思。因此,在学习中,经常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能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事实上,阅读文章除了朗读,还有默读。朗读可以让我们在声韵节奏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默读则可以让我们边读边思考,从而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默读是阅读实践中使用更广的一种形式。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慢慢了解也熟悉了“默读”的阅读策略,今天,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默读”。
1.出示默读的基本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
预设:不出声,不指读,重点是目光浏览,在心里记住关键词句。根据学生交流的实践经验,提示学生思考,如果发出声音,用手指着读,会有什么影响。(影响阅读速度。)
2.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了解“三到”读书法。
过渡:同学们做得真好!的确,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此外,默读时要少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多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而且,默读时要注意减少眼停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回视,逐步扩大视力感知范围。做到了这三点,相信我们默读的速度就会加快。那怎样才能不降低阅读的质量呢?有“三到”,眼到、手到、心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1)眼到: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避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2)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3)心到: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检验读进去了没有。
4.出示本单元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是怎样通过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的。
预设: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总结,提醒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
5.指名学生再读一读“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话,了解默读的好处和适用范围。
小结:默读时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可用到默读。
二、识字加油站
1.引导学生了解“目”字的演变过程。(“目”外面的方框表示眼眶,里面两横表示眼睛。)
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5个生字,导学生字。
(1)这些生字你会读吗?自己练读。
(2)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3)引导学生运用动作演示的方法识记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3.小游戏:老师做动作,学生猜词语。相机出示课本上的5个词语。(眨眼、眼眶、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
(1)你会读这些与“目”相关的词语吗?同桌互读,教师相机正音。
(2)运用多种方式识记、掌握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引导学生做一做“眨眼”的动作,指一指“眼眶”,发现与眼睛的动作有关的词语常常含有带目字旁的字。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如“眯缝”“瞄准”“盯住”等。几个四字词语,可以借助表演理解,也可以逐字理解。
4.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运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眶”“睹”。
5.出示填空,学生做一做语境运用题,巩固字词。
填空:周末,哥哥和妹妹在家玩躲猫猫的游戏。只听“啪”的一声,妹妹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哥哥(耳闻目睹)这一切,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妈妈回来了,看到满地的碎片,顿时(怒目圆睁)。
三、词句段运用
(一)近义词辨析运用。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中的几个句子。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2.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句子,思考: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替换吗?
3.学生汇报发言,说说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后,出示三个词语的区别。
5.出示填空,学生巩固辨析。
填空:(1)我(连续)三年去了爷爷奶奶家过暑假。
(2)电影散场了,观众(陆续)离开了电影院。
(3)过了一会儿,他们(继续)往前走。
(二)整理购物清单。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超市的分区一般有哪些。
2.根据学生课前逛超市的实践情况,归纳并整理分区名称,明白物品的所属类别。
3.教师过渡,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
4.学生识字读词。分小组读,自由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超市分区,对物品进行分类。
提示:可以按食品、生活用品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蔬菜、水果、生鲜、床上用品、卫生用品、家用电器等分类。分类合理即可。
6.引导学生回顾列清单的步骤,认识列购物清单的好处。
步骤:(1)列出所有需要购买的物品名称。(2)将物品整理分类。可以根据类别列出表格。(3)到超市相应区域采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好处:你们瞧,列购物清单既方便又不会遗漏,省时省力,提高效率,还可以避免冲动消费呢。
7.实践运用:请大家帮助妈妈列一份购买年货的清单。
四、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几个句子。
2.教师范读名言,学生跟读,读好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讲解大意,梳理小结。
(1)不迁怒,不过。(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2)爱人若爱其身。(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
小结:这些都是关于“与人为善”的名言。
4.引导学生联系本册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与人为善”的。
5.学生朗读,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2)师生合作背诵,教师出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3)教师说意思,学生背句子。
6.拓展延伸。
过渡: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与人为善”的名言呢?(出示课件)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淮南子》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7.学生齐读,摘抄积累。

五、课堂回顾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默读,也认识了很多目字旁的字,这些字多跟眼睛有关。同学们还能分辨词语意思的细微差别,收集了很多关于仁爱的名人名言,真是收获满满呀!“温故而知新”,大家课后也要及时复习,把这些知识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