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
3.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4.能用钢笔字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5.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学前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2.小奖品。
学生:1.搜集描写不同季节的好词语并做好分类,尽可能搜集多一些。可以与同学合作。
2.准备《新华字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1.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并积累关于秋天的成语。搜集、积累与季节相关的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2.掌握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几种基本的理解词义的方法。
一、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激情导入。
过渡:同学们,在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着三位诗人欣赏了古人眼中的秋天,既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灿烂,也有“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热烈,还有“萧萧梧叶送寒声”的冷寂。我们还走上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在一片片法国梧桐树叶织成的地毯上愉快地玩耍。我们还亲近了秋天的雨,见识了秋雨的五彩缤纷,闻到了秋天香甜的气味,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孩子们的欢乐。我们还听到了各种各样秋的声音,在大自然辽阔透明的音乐厅里感受着秋声的美妙。那么,秋天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结合“日积月累”中的词语,一起去了解一下。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累累”读第二声;“层林尽染”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给词语分类并适当拓展。
小结:这九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有的着重描写天气,有的着重描写秋天草木的特征,有的着重描写收获。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还有天朗气清、秋雨绵绵、金风送爽、秋风萧瑟等,描写草木的季节特征的还有红叶纷飞、黄叶遍地、草木凋零等,描写收获的还有瓜果飘香、稻浪翻滚、谷物满仓等,还有描写秋天动物的如雁叫西风、秋虫唧唧,等等。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四季的风景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过渡:这么多的词语,展示了这么多秋天的景象。同学们,不同的季节,大自然展示的风姿是不同的。秋天有秋天的特点,春、夏、冬自然也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们,想一想,春天、夏天、冬天在你们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说说自己对四季的不同印象,试着用双音节词语、四字词语进行概括并写下来。重点是春、夏、冬三季。
3.趣味比赛。按照春、夏、冬的季节顺序分三轮进行比赛,每一轮由各小组代表朗读本组概括的所有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
示例:春:万紫千红莺歌燕舞芳草萋萋
夏:枝叶葳蕤翠色欲流浓荫蔽日
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4.齐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5.过渡环节。从所归纳的词语中挑选几个,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
枝叶葳蕤:形容树木枝叶繁盛的样子。造句:夏日,庭院里枝叶葳蕤,一派生机。
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6.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不借助字典,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教师根据答案适当归纳方法。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主要运用了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读书的时候还放本字典在旁边。这时候,碰到陌生的词语,我们该怎么来弄清楚词义呢?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通过寻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对本题第二句话中“忐忑不安”进行理解时,教师还可以引入拆字游戏加深学生的印象,“忐忑”拆分为“上心下心”,心上上下下,引出“不安”的意思。
7.布置学生查字典理解两个加点词语的词义,引导学生与所猜测的词义进行比较。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还远不止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这些,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我们还运用到了很多别的方法,下一堂课我们再进行具体、深入的交流。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回顾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尝试填写“交流平台”表格。
(2)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1.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交流平台
1.师生简单交流,出示单元课文中含有重点词语的语句,唤醒回忆。
过渡: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你一般会怎么办?(学生简单交流,教师点评)有同学说“跳过去”,也有同学说“问别人”,都是好方法。不少同学还提到了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知识就是活学活用,越用越活。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理解词语的方法。回忆一下,你是如何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将交流的方法记录在书上的发散图中。
方法归纳:①查字典;②拆字再组合;③寻找近义词;④寻找反义词;⑤给词语换个说法(描述法);⑥联系上下文;⑦联系生活实际;⑧动作演示;⑨结合图画;⑩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4.拓展运用,随堂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义。
练一练: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A.猛烈,粗暴。 B.温暖,柔软 。 C.温和,不刺激。)
(2)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A.非常忙,没有时间接待。 B.美景繁多,看不过来。C.完全没有思考就接受。)
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课外书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许多课外读物词汇丰富,当看到喜欢的词句,不妨多看几眼,多在脑海中停留一些时间,仔细琢磨琢磨,把它们运用在造句、写作上。运用也是促进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书写提示
1.出示“书写提示”中的八个生字,引导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正音。(狂、铺、盖、臂、排、票、寒、假)
2.出示生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以及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笔画规则:每个字的横画之间大略等距,但长短不一。“横平竖直”的意思是,横画要平稳,但不要写得太平整而略去了斜势;竖画要挺直有力。
3.依次播放每个生字的书写视频(或是笔画、笔顺的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生字在书写时的笔顺和运笔方法,并跟随视频尝试仿写一两个。(教师视具体情况进行点拨)
4.教师示范握笔姿势,提醒坐姿和书写整洁、规范的要求。
坐姿口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头摆正,肩放平,两腿并排脚踏地,看谁姿势最端正。
5.布置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正:笔画要写规范,字的大小要适中。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写好汉字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期练习。这一个个小小的汉字,是由不同的笔画、不同的间架结构组合而成,在一笔一画的相互穿插避让中体现出一种和谐、中正之美,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希望同学们都能练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今天这堂课,我们探讨了更多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再一次领略了我国汉语言文字的书写之美。这些方法或书写练习,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希望我们做有心人,及时对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和分享,并持之以恒地努力,不要因一时的收获而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2.学生整理笔记。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完成一幅硬笔书法作品,教师选择优秀书法作品张贴展示。
考虑到与单元课文内容的衔接,依据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特点,本次教案设计对相关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安排,努力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在交流与拓展中轻松地实现认知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善于统筹和引导课堂,充分解读教材,解读文本,真正打造一个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大语文课堂;也要适度“退出”课堂,除予以必要的规范指导以外,要让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自主感悟与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