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案

编号ID:113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48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按一定顺序写 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合理想象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入习作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放风筝的过程吗?
生: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放过风筝。我拿着风筝快速地跑起来,边跑边放开手里的线,风大的时候,风筝就可以放起来了。
生:我可是放风筝高手,放风筝最重要的是控制风筝和线,还要观察风向。我会先拿起风筝,逆着风放飞,跑的速度也要快,然后根据风筝在空中的姿态和风力的强弱,慢慢地放线,大部分时候风筝都能被我放起来。
师:是啊,大家都喜欢放风筝,你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呢!(课件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幅图。(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板块二 观察图片,展开想象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们从图画上看到了什么?

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
生:图画上的天气很好,是晴天。
生:近处有几位小学生,远处有一家人。
生:大家在一片大草地上。
生:大家在一起放风筝。
师:谁能尝试将前面几位同学回答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说说图画内容?
生: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在一片大草地上,三位小朋友正在学习怎么放风筝,远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正在愉快地放风筝。
师:你们都观察到了图上有些什么,并概括了图上的内容。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有序、仔细地观察图画,捕捉图画中的细节,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板书:按照一定顺序)

活动一:按要求观察教材第28页的插图,并填写表格。
要求:1.有序观察,按照从近到远、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观察。
2.仔细观察,重点观察画面中不同人物的动作、神态。
位置 人物、景物 具体描写
地面 近处 三个小朋友(小红、小强、小明) 小红:手里拿着风筝,扭头看着两个男生。
小强:右手拿着线拐,左手拽着线往前跑,嘴里喊着什么。
小明:把风筝高高举过头顶,高兴地看着小强。
远处 一家三口 孩子:抬头仰望着放上天的风筝。
大人:爸爸妈妈站在一旁观看,两人开心地交谈着。
天空 风筝 各种各样,五颜六色,随风飘荡。
(学生观察图片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师:大家填写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观察人物,图中人物可分为几类?
生:一家三口和几个放风筝的小孩。
师:那我们从远到近地来观察,远处有哪几个人?
生:一家三口。
师: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一家三口的细节。先观察远处的这对父母,他们在干什么?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见这对父母站在一旁观看孩子放风筝,说明他们一家非常幸福。
生:我猜他们一定在开心地交谈着什么。
师:你能想象他们交谈的画面,非常棒!那远处的这个小孩在做什么呢?
生:在放一个三角形的风筝,手扯着风筝线缓缓地后退,很开心的样子。
师:很好,你观察到了他的动作。你们想象一下,他还可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他仰着头,边退边拽线,想让风筝飞得更高。
生:风筝飞起来了,他激动地欢呼,大声喊着:“爸爸妈妈快看,我的风筝飞得多高啊!”
师:你们都是会联想的孩子。那我们再看看近处,近处有哪几个人?
生:有三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师:仔细观察一下近处放风筝的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谁能上台模仿表演?(学生上台表演)
师:你们演得太棒了!谁能准确描述他们的动作?
生:右边的小男孩先拿起风筝,然后将风筝举过头顶,再由另一个小男孩牵着线快速地向前跑去,最后风筝缓缓飞起来了。旁边的小女孩也拿着风筝跃跃欲试。
师:说得真有条理,你能运用“先……然后……再……最后……”的句式,真好。现在请小组成员观察并模仿举着风筝的小男孩的动作,并说出相应的动词。(小组内互动,教师巡视。)
师:刚刚老师观察到,你们都能准确地说出同伴做的动作,那你们能将刚刚的动作连起来做,另一个同学将动词连起来说,说成一个句子吗?来试试吧!(小组内再互动)
师:同学们,图上的人物除了做动作还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近处放风筝的三个小朋友可能会说“跑快一点儿”。
生:他们还可能说“放风筝可真好玩”。
师:那图上人物的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小女孩可能会想:我多想把风筝放起来啊!
生:远处的小男孩可能会想:我也想和风筝飞得一样高。
师:真会说!你们都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板书:联系生活经验)那我们再想象一下他们放飞风筝的结局吧。
生:风筝有可能成功被放上了天空,也有可能没有成功放飞风筝。因为我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时候从来没有成功放飞过风筝。
师:如果没有成功放飞风筝,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
生:他们可能会互相安慰对方:“没关系,再来一次,肯定行!”
师:如果他们成功放飞了风筝,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在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中。(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学生填写答案。)
师:谁来说一说?
生:看到天上的风筝,我会说:“各种各样的风筝真美呀!”
生:风筝高高飞起来了,我会说:“风筝飞得多高哇,像燕子一样自由自在。”
生:如果我是旁边的小女孩,我会说:“放风筝真有趣,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观察完地面人物、景物的细节后,我们再来观察天空,天空中有什么?
生:有很多风筝。
师:风筝是什么样的?
生:各式各样的风筝随风飘荡。
生:五颜六色的风筝带着孩子们的梦想越飞越高。
师:看图作文是观察与想象的结合,我们应透过图中的一些细节,结合自己生活中放风筝的体验,展开想象,可以想象放风筝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人物心情、对话等。(板书:展开合理想象)学到这里,请大家再次观察图画,谈一谈整幅图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整幅图很有趣!
生:我觉得整幅图很和谐!
板块三 示范引路,学生习作
师:观察完了图片,我们就要开始看图写话了。首先我们来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明确写话要求。

活动三:审清题目,明确习作要求。
1.这次习作要求我们(A)。
A.看图写一段话     B.写一篇读后感     C.写一封书信
2.下列各项中,与本次习作内容无关的是(B)
A.交代图中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B.写清风筝是如何制作的。
C.描写放风筝热闹、欢快的场面。
D.写清图中有哪些人,有什么样的风筝。
师:这次习作是要求我们写什么?
生:看图写一段话。
师:根据我们刚才看图观察和想象到的,第2题四个选项中与习作内容无关的是哪一项?
生:B项,没有要求写清楚风筝是如何制作的。
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明确了此次习作的要求了。接下来就请大家按要求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同桌互相讲一讲。(同桌互讲)
师: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某个同学写的这个片段。(学生默读)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爸爸妈妈快看!”循声望去,一个穿浅蓝色衣服的小男孩正仰着头拽着线,一步一步往后退,那风筝线一会儿松一会儿紧,风筝飞得更高了。不远处,他的爸爸妈妈直夸:“儿子,真棒!”看着开心的孩子,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望向远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丈夫的手自然地搭在了妻子的肩上。真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师:大家觉得这个片段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生:写得很详细。
生:想象了三个人的语言和动作,想象合乎情理。
生:利用“仰头”“拽”等动词将小男孩的动作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师:在这个片段中,小作者合理设定了人物的关系——一家三口,这样就比较好构建自己的故事了。另外,人物说的话也很符合其身份和年龄。我们写作时可以学一学这种方法哟。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片段,看看你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学生默读)

“再跑快点儿,风筝就飞起来了。”带着急切和兴奋的声音从草地上传来。原来是两个还没将风筝放上天空的小男孩。只见其中一个高举着燕子风筝,一边传授着技巧,一边等着“放手”的指令。那个扯着线跑的小男孩不时回头看看,他盘算着下指令的最佳时机。终于,他喊了声“放”,燕子风筝慢慢飞向了高空。两个小男孩欢呼起来。
生:小作者想象了画面人物的动作、语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师: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为静止的画面想象结局。可以按照“当一种结局出现时,人物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说什么话,会怎么做”的思路去想象。这两个写话片段均是以图画中人物说的话开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生:使图画显得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师:以图画中人物说的话开头是为了写清视线的转移,与“这边”“那边”“远处”“近处”等表示方位的词语的作用一致。如第一个片段中,第一句话后的“循声望去”表明视线定格在远处;第二个片段中,“从草地上传来”表明视线转移到了草地上。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吧!

写作方法:
1.写清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等基本信息,按一定的方位顺序,利用“举、跑、松开、拉、拽”等动词将人物的动作写具体生动。
2.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3.以从画面中看到的内容为主,适量增添想象到的内容。
(学生默读)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拿出作文本,写一写自己的故事吧。(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写清楚图画内容”这一要点,先是引领学生从整体看图,说一句话,准确把握图画意思;再让他们分层看图,说几句话,有序观察、分层表达图画意思;最后聚焦要点,边看边想,说清楚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准确地表达。教学活动中,教师引领儿童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质疑,去解惑,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充分尊重儿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让教于学,让学于思,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具体过程和自己的体会,有助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迁移到图上人物中,拉近学生和图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写话作铺垫。
























































设计意图
通过引领学生观察画面,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将内容写具体,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降低写作难度。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写作要求及范例,让学生明确习作目标。通过评价范例,巩固教学目标,进一步降低习作难度,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板块一 根据要求,交流习作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这节课我们先根据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习作评价标准互评互议,认真修改我们的作文。

活动一:根据评价标准,评价自己的习作。
看图写话评价标准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
能把自己看到的、 想到的写清楚 ☆
没有错别字,句子通顺 ☆
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准确生动 ☆
我是______星小作者
师:谁来读读评价标准?(指名读)
师:请大家对照评价标准,拿出红笔,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师:接下来请大家对照清单,同桌互改,并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板书:分享习作)

活动二:阅读同桌的习作,填一填。
你的习作最吸引我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太明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桌根据清单,互相修改对方的习作。)
板块二 回顾要求,引导修改
师: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来评改我们的作文。(板书:评改习作)

要求:
1.四人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2.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3.推荐本组内的优秀习作。
4.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共评共改。
(小组交流,评改习作。)
师:好想法就该跟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小组的习作,看看有哪些地方写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示例一:
春天来了,草地上很多人在放风筝。看着这些美丽的风筝,明明不禁说:“快把我们的风筝放起来吧!”说着,他把风筝高高地举过头顶,我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拉着风筝线,飞快地向前跑。这时,明明把风筝向空中一抛,我急忙迎风加速跑了起来,风筝就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我随着风的大小放线收线,风筝一点儿一点儿地飞向了蔚蓝的天空。在一旁观看的丽丽不停地大声叫好。
示例二:
开始放风筝了,我举起了燕子风筝,东东自己拉着线,过了一会儿,东东大叫一声:“放!”我便把风筝向高空一扬,东东立刻向前跑了起来,风筝也慢慢升上了天空。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追着东东一边往前跑一边喊:“东东再放高一点儿!”只见东东拉了拉风筝线,又把线放长了一些,风筝果然随着风儿越飞越高。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我们那只燕子显得格外漂亮。这时,我放眼望去,天空中还有很多风筝,有黄色的蝴蝶、灰色的老鹰、绿色的青蛙,还有红色的小金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示例三:
一到公园,我就看见那儿已经有许多人在放风筝了,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高高飞起,美丽极了。我兴奋地开始放风筝了。我先把线系在风筝上,然后一只手拿着风筝,一只手拿着线,边跑边慢慢放线,风筝就慢慢飘上天空,飞到了一定高度就不往上飞了。我把线一收一放,风筝继续向上飞去。看着我的老鹰风筝逐渐高过蜻蜓风筝、金鱼风筝,我心里美滋滋的。突然风停了,我的“黑鹰”转着圈往下掉,我生怕它落在水里,急忙用绞盘收线,并飞也似的向远处跑去。“黑鹰”安全地落到了草地上。过了很久,风才来,我又把风筝放上蓝天。我望着风筝,真想叫它采几朵白云回来,放在教室里,那该多好哇。
师:谁来说说这三个示例中有哪些写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修改呢?大家重点关注这些片段是否把画面内容写清楚了,是否把想到的内容写清楚了。
生:我觉得示例一的画面很完整。示例二和示例三写得不够完整,但是每个部分都写得很清楚。
师:有谁能具体说说?
生:比如示例一中对三个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都描写到了,而示例二主要是写“我”和东东放风筝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我”和东东放风筝的动作、语言都写得特别好,但是第三个小朋友没有写到。
生:示例三主要是写“我”放风筝的过程,语言写得也很优美,写得非常有意思,将“我”放风筝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都写出来了,但是其他两个小朋友却没有提到。
师:同学们真会点评。我们的习作一定要将画面内容写完整,写清楚。接下来请小组派代表分享习作,结合习作评价标准评一评小组成员的习作。
生:我同桌的习作把图中的内容写得很清楚,而且没有错别字,想象部分也很合理,他想象了图中两个男孩第一次没有把风筝放飞,第二次才成功放飞。
师:想象合理很重要。想象不合理时,很容易偏离图意。
生:我们小组的成成同学的习作中有很多的想象,他想象了图中的人物是怎么约定去放风筝、怎么买风筝的,习作的最后写他们成功放飞了风筝,对图画内容的描写比较简单,我觉得他可以多写一些从图中观察到的内容。
师:看图作文是观察和想象的结合,但看图作文的重点还是要写清楚从图画中观察到的内容,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想象的内容,不能把想象的部分写得过多,而对图画中的内容三言两语就描述完了。
生:我们小组的玲玲同学的习作把图中地面上的内容观察得很仔细,写得也很清楚,如果能补充关于图中天空中的内容会更好。
师:观察要尽可能全面,注意地面上的、空中的、远处的、近处的事物。(学生交流)
师:通过刚刚的点评分享,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该怎么修改自己的习作了。请大家认真修改并誊写作文。(学生修改、誊写习作)



本节课我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给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采用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以评促改,既促进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与交流,学生在互相评价、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地修改习作,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设计意图
导、写、评一脉相承。教师运用例文引领学生对习作片段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要点突出,评价指标清晰,评价手段便捷,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