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4.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1.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小组合作 总结归纳 模仿创新 反复诵读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板块一 交流收获,学习总结
师:同学们请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篇课文?
生:《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
师:你对哪一篇课文印象最深?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对《方帽子店》印象最深。我觉得那里面的方帽子店的主人好可笑呀,他一心只做方帽子,只卖方帽子,一点儿都不晓得变通。
生:我对《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印象最深。顾客和裁缝一急一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觉得故事特别好玩儿。
师: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复述,那么复述有哪些方法呢?请大家看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板书:复述方法)
活动一: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复述故事其实就是背诵课文。( × )
2.借助表格、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等可以帮助我们有顺序地复述课文。( √ )
3.复述故事时只要自己说清楚就可以了,不必考虑大家的反应。( × )
生:第1题错误。复述是要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不是背诵课文。
生:第2题正确。复述故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借助表格、示意图,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借助文字提示来说,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复述,不要遗漏重要情节。(板书:借助表格、示意图、文字提示等)
生:第3题错误,如果是讲给别人听,一定要注意听众的反应,注意与听众互动。
师:说得非常好,以后,同学们要记得运用这些方法复述故事哟!
板块二 词串识字,集中学习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识字加油站”,谁能读一读?(课件出示课本上的词语,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不过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嗽”是平舌音,“嗽、叨、咕”在词语中都读轻声。请跟着老师读一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这里面有一个需要掌握的多音字,是——
生:吐。
师:(出示课件)读一读,并把“吐”这两个读音记住。
吐[tǔ] 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唾沫、吐痰。
引申为:①说出:吐露(lù)、坚不吐实;②露出,放出:蚕吐丝、吐穗儿。
吐[tù] 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
2.比喻退还(侵吞的财物)。
师:读准了字音,我们再来看下字形,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这两行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行的词语每个字都是口字旁。
生:第二行词语中的“谚、语、谣、诫、辩、论”都含有“讠”。
师:你们真会发现,那带口字旁的词语大都与什么有关?
生:大都与嘴巴有关。(板书“口字旁:与嘴巴有关”)
师:分析得很正确。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带口字旁的词语?
生:我知道的有:呼吸、吓唬、哮喘、叱咤、哽咽、喷嚏。
师:含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
生:跟语言有关。(板书“讠字旁:与语言有关”)
师:说得很对,第二行词语中有几个难词,我们来看一下,谚语是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有天气谚语、农业谚语、哲理谚语等。你知道哪些谚语?
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师:什么是谣言?谣言可信吗?
生:“谣言”就是胡编乱造的消息。谣言不可信,我们不能随意传播谣言。
师:“告诫”有劝诫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这段时间,老师经常告诫你们什么呢?
生: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要在教室里嬉戏打闹。
师:你们理解得很不错。谁来说说含有“讠”的字你还知道哪些?
生:“语文”的“语”,“说明”的“说”,还有“讨、论、讲、话”等。
师:看来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请大家拿起学习单做一做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这个题吧。(学生做题,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并核对。)
活动二:认一认,连一连,再回答问题。
我发现含有“口”的字大多与 嘴巴 有关;含有“讠”的字大多与 语言 有关。含有“口”的字还有 吵 、 唱 等;含有“讠”的字还有 诉 、 谈 等。
师:这里还有一个易错字老师要提醒一下大家。我们知道“辩论”的“辩”与说话有关,那它的形近字“辨”“辫”呢?
生:我知道中间是绞丝旁的“辫”与丝线有关。
师:是的,如“辫子”。另外一个呢?
生:中间是一点一撇的“辨”与区分有关,如“分辨”。
师:你说得非常好,我们结合具体的词语能更好地区分记忆,请大家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学生做题,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并指导。)
板块三 读词句段,学习运用
师:我们接着来学习“词句段运用”的第1题。(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第一句是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里的。“噌”是个拟声词,从“噌的一下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急性子顾客非常着急,跳起来的速度很快。
师:你从第二句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第二句中的“扑通一声”形象地写出了椰子掉进水里的声音,也说明椰子掉进水里很突然。
师:找一找,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带有拟声词?
生:《昆虫备忘录》一文中,“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这里的“噌”是拟声词。
生:《剃头大师》一文中,“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这里的“嚓嚓”是拟声词。
生:《剃头大师》一文中,“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里的“哧哧”是拟声词。
师:真不错,看来大家都是积累小能手。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吧。(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四,指名答,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并指导。)
师:拟声词可以给句子增添色彩和情趣,也可以使事物形象栩栩如生。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五,指名说。)
活动五:读一读下面的拟声词,从中任选一两个说一句话。
扑哧 吱呀 滴答 扑通 咕嘟 轰隆
喵呜 哗哗 汪汪 咩咩 啾啾 嗡嗡
咕咕咕 笃笃笃 咚咚咚
__示例:小狗汪汪叫,山羊咩咩叫。__
生:晚上回家,我咚咚咚地敲门。
生:泉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
师:说得很好,拟声词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表情达意,在习作中我们要学会灵活应用哟!(板书“拟声词:表情达意”)
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以自主习得语文知识点为果,紧扣各个板块的学习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力图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突破,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知识点中跳出来,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来学习语文。比如:在“识字加油站”中,引导学生找一找每组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寻找同偏旁的字。
拟声词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音律美,再创设语境填词,使学生有情的激发,美的熏陶,理的启迪,在感受的同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喜欢、热爱这简洁优美的文字。
设计意图
复述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借助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总结复述的方法,为后续进一步练习复述,固化能力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要素作为主要材料。“口”和“讠”提示汉字的意思,使抽象的生字变得形象、可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使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基础上,将识字与生活经验挂钩,从而知其义、读出味、记得牢。
设计意图
从课本范例入手,体会拟声词的作用,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拟声词的句子,做到将书本与积累相结合。再出示多种形式的拟声词,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学生积累。从这些词语中任选一两个说话,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为习作积累好词佳句。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板块一 细读题目,发现趣味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课件出示教材原题,指名读。)
师:这些题目有趣吗?
生:我觉得这些题目都很有趣,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里面有一对反义词,“慢”和“急”;有两个相关的人,“裁缝”和“顾客”。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出现在同一个故事当中,肯定很有意思。
生:“胖驴和瘦马”里面有一对反义词“胖”和“瘦”,我想这个故事肯定很有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生:“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中,“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兔子本来是很小,狼是很大的。但是在这里兔子变大了,狼变小了,他们改变了原有的特征,应该会有非常有趣的故事发生。
生:“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中,“大方”和“小气”是一对反义词。魔法师和巫婆都会法术,一个大方的人和一个小气的人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我好想读读这个故事。
师:给自己的故事定一对性格相反或者长相互相颠倒的人物,选的词语有反差,故事才会有趣味。(板书:反义词 生动有趣)你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题目?
生:高个子阿姨和矮个子叔叔、飞快的蜗牛和慢腾腾的小兔子。
板块二 转述话语,活用语言
师:(课件出示教材上“词句段运用”第3题中的蓝底例句)同学们,请看这两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这两句话的说话人不同,第一句是直接表达,第二句是转述别人说的话,人称也发生了变化。
师:有时候,我们需要转述别人说的话。那怎样把直接叙述的句子改为转述句呢?请看课件。(相机板书关键词)
转述技巧:
(1)要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准确转述。
(2)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要改变。
(3)语气词要省去。
(4)不需使用冒号、引号。
师:现在我们一起按照这几个技巧试着完成教材上的练习。(课件出示例题后面部分的两句话)
师:先看第2句,第一步先理解句子的意思,老婆婆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生:老婆婆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师:然后按照要求把理解的意思进行转述,注意要省去原句中的语气词“唉、哩”,并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谁来说一下答案?
生:老婆婆说,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师:很好。按照这个方法,谁来说第一句?
生: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师:不错。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句子你们会转述吗?
活动一: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顾客说,那当然。他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2.妈妈说:“我今晚要加班,不用等我一起吃晚饭。”
妈妈说,她今晚要加班,不用等她一起吃晚饭。
生:顾客说,那当然。他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生:妈妈说,她今晚要加班,不用等她一起吃晚饭。
板块三 日积月累,背诵古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课件出示教材上的古诗)
师:《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览庐山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是初夏四月,诗人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的花卉已经凋谢,但他在山寺中意外看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古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师:注意这里面几个字的读音:“寺”是平舌音,“始”是翘舌音。同时读古诗我们还要注意读出正确的停顿,大家对着停顿符号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师:读一读这些词语的意思,试着把意思放入诗句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大林峰上,与西林寺、东林寺并称庐山三大名寺。(2)始:才。(3)觅:寻找。(4)尽:完。这里指花凋零。(5)长恨:常常惋惜。(6)春归:春天结束了。(7)不知:岂料,想不到。
(小组讨论,试着理解诗意。)
师:哪位同学来讲一讲自己理解的诗意?
生:四月里山下的村落百花凋零,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师:四月份的时候,山下的村庄百花都凋谢了,山上的大林寺里,桃花刚刚盛开。诗人常常惋惜春天逝去了,无处寻找春天,却想不到春天居然到了大林寺这里。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诗人特别欣喜,因为他正在为春天逝去而惋惜,没想到在大林寺居然又看到了春天。(板书:欣喜)
生:他还有一点儿惊讶,他没有想到山上和山下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色。(板书:惊讶)
师:是的,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表达了诗人惊讶与欣喜之情,是唐代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师: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请大家自由背,再同桌互背。(学生练习背古诗)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当堂背诵。(指名背诵)
师:你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看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的题。(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学生答题,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并指导。)
本课时的教学,我继续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以自主习得语文知识点为果来设计。在体会题目中的趣味时,我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仿说有趣的题目,感受人物形象反差的妙处。在学习“转述”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多次进行转述句的练习,在反复练习中体会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不同。在古诗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
故事的题目是故事的眼睛,题目富有趣味,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板块由发现已给题目的趣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拟写有趣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上一次习作课的进一步提升,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计意图
转述句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通过对比异同,找到转述句与原句的变化,交流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小试牛刀,验证前面的总结;最后通过学习单的题进行转述句的练习,一系列活动后,学生对转述句由了解到熟悉再到得心应手。
设计意图
朗读古诗,引导读出节奏,在诵读中初步感知古诗。出示难词意思,引导学生借助词意理解诗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