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

20 陀螺【教案】

编号ID:122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课  题 20  陀螺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思维能力: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
审美创造:通过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明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道理。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高洪波,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先后出版过《鹅鹅鹅》等10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2部评论集,《波斯猫》《我喜欢你,狐狸》《醉界》《人生趣谈》《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20多部散文随笔。《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关注批注的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所做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根据课后题的要求,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做批注;还可以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关注与文章相关的资料: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关注字词: 冰天雪地  否则  旋转  重整旗鼓  况且  得心应手  椅子  尤其  恨不得  预料  摇头晃脑  不动声色  顽强  溃败  自豪
【教学目标】
1.认识“况、败、恨”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3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5个词语。
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认识“况、败、恨”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况、败、恨”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3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5个词语。
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常玩那种玩具?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预设:陀螺(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教师引导:你们现在玩的陀螺和以前的陀螺有很大区别。我们看看以前人们玩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吧。(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现在学生们玩陀螺与以前的陀螺大不相同,只有了解以前的陀螺样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赢得陀螺比赛的欣喜。课前的调查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2.(出示课件4)今天这篇关于陀螺的文章是高洪波写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洪波,再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高洪波,1951年生,诗人、散文家,笔名向川。已出版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等,散文集《悄悄话》《波斯猫》等。其中,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请大家打开课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会读的生字。
2.学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课件6)①会认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铁钉  况且  一战即败  恨不得  帅气  彻底  溃败  荣誉  丑小鸭  自豪
(出示课件7)②多音字。
dīng (铁钉)(钉子)   

dìng (钉上)(钉扣子)
   (出示课件8) ③识字游戏。
(2)会写字。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出示课件9)
否 旋 况 败 椅 尤 恨 帅 预 溃 品 丑 豪
(出示课件10)教师重点指导:我们在写字时要特别注意,“况”左部不要写成“氵”。“尤”注意和“龙”的区别。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出示课件1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填空。
说陀螺—(盼陀螺)—(得陀螺)—陀螺亮相—(斗陀螺)—(得启示)
(板书:陀螺  盼陀螺  得陀螺  陀螺亮相  斗陀螺  得启示)
四、默读课文,独立批注
1.谈话:(出示课件12)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批注时注意书写位置要合理,书写要工整、整洁。
2.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各组梳理体会较深的方面。
3.全班交流批注内容,共同梳理体会较深的方面。
预设:
(出示课件13)(1)有类似生活经历的地方可以作批注
①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体会:这里让我知道,“我”的陀螺为什么尖部会开裂了。
(出示课件14)②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体会:这里体现出了对陀螺的痴迷。
追问:你有过类似经历吗?
参考:我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喜欢看下象棋,放学、放假了就拉着爷爷玩。吃饭的时候想着,上厕所的时候想着,到了睡觉的时间还想着,爸爸妈妈担心我的身体和学习,经常批评我。爷爷也很少跟我一起下棋了。
(出示课件15)(2)写得好的地方可以作批注
①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体会:“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这句话读起来特别幽默诙谐。
(出示课件16)②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出示课件17)仿写比喻句:你觉得快乐还像什么?
例句: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快乐像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那美丽的图画让我难以忘怀。
快乐像风筝,让我们的心飞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
(出示课件18)③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
体会: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十分生动形象。“摇头晃脑、挺、冲”写出了大陀螺的“骄傲、不可一世”,烘托出陀螺主人的傲慢,“不动声色地闪躲”写出了小陀螺的“机智灵活”。
(出示课件19)(3)有启发的地方可以作批注
①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变成文字的事情,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乐于把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
(出示课件20)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
虽然胜利小如微尘,好胜心强的孩子来说也是足以陶醉许久的一件事情。
五、当堂演练,课文小结
(出示课件21、22)1.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23)2.课文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阅读的时候在文中体会较深的地方作了批注,明白了课文说明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任务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了批注。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出示课件24)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并把体会到的心情批注在旁边。结合批注,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出示课件25)1.体现心情变化的句子及对应的心情。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体现“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心情(批注)
①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出示课件25) 懊恼
②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出示课件26) 期待
渴望
③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出示课件27) 兴奋
④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没有能力相斗)(出示课件28) 尴尬
⑤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出示课件29) 快乐与自豪
2.根据上面内容,整理“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出示课件30)
指名回答。
预设:做陀螺时很(懊恼),盼陀螺时非常(渴望),得到陀螺时十分(兴奋),陀螺亮相时(尴尬),斗陀螺成功时感到很(快乐、自豪)。(板书:懊恼→渴望→兴奋→尴尬→欢乐、自豪)
(出示课件31)3. 通过上面的批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抓住相关词句能体会“我”的心情的变化。
二、结合情境,理解句子
(出示课件32)1.过渡:这次斗陀螺的胜利,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吧。
(出示课件33)出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全班交流理解。
(1)引导学生关注第八自然段和第十自然然段,联系课文情境理解句子。
预设:“我”的陀螺虽然不好看,却击败了大陀螺,看来不能以貌取人。
小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出示课件34)(2)考考你。结合现实语境理解句子含义。
下列哪种情况表达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    )
A.XX同学平时寡言少语,很少和同学说话,却在一次班级讲故事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B.XX同学在期中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便自以为天资聪明,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完成的很马虎,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C.XX同学每天坚持练琴,终于在市级钢琴比赛中获奖。
参考答案:A
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36)1.主题概括。
本文按照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的顺序讲了自己童年时候发生的趣事,从而得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道理。
(出示课件37)2.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批注分析体会了“我”的心情经历了:懊恼—渴望—兴奋—尴尬—快乐、自豪。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出示课件38-40)3.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41)4.课后作业。
读下面的文章,试着作批注吧。
    一只小鹿觉得自己的腿太细了,根本配不上自己美丽的外表,正想着,忽然,一头狮子向它跑过来要吃它。小鹿转身就跑,它有力地长腿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了。小鹿非常后悔,它没有想到那么细的长腿竟然能让它狮口逃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感受到童年时的乐趣,小朋友之间的快乐。在教学时抓住陀螺这一线索,说陀螺-盼陀螺-得陀螺-陀螺亮相-斗陀螺-得启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有独特个性和生活体验的个体。在一开始的课堂设计中,增加了观看学生常玩陀螺的项目,有利于找到文本与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快速丰富起来。教师应善于联系实际,利用有利资源,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构建起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
本课篇幅较长,阅读所费时间较多,可以借助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默读速度的训练,不仅要快,而且要准。快可以用时间来衡量,准要通过思考问题来实现,这也符合大阅读时代的要求。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