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游________
1.能按照浏览顺序写一个地方,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2.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能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景物。
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创设情境 分步习作 互评互改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明确习作要求,理清游览路线,选取重点景物,进行片段练习。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看,这是小华同学在九寨沟游玩时拍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一组游玩九寨沟的照片,配乐《神奇的九寨》。)
师:看完这组照片,你们想说什么?
生:九寨沟真是太美了,美得像天堂一样。
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那样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的神奇,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的美呢?
生:我们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它的美。
师:是的,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体验了金华双龙洞的巧夺天工,参观了美丽的颐和园,还领略了七月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
生:暑假的时候,我去过九寨沟。九寨沟很美,真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湖泊很多,湖水是那样的清,那样的静。
生:我游玩过东湖绿道,东湖绿道也非常美。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樱园就像是花的海洋。
生:暑假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过黄山,在去光明顶的途中,要经过一线天。一线天真是太险了,又窄又陡。走过一线天,我浑身都湿透了。
师:同学们游玩过的地方可真不少。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你们能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
生:我最喜欢游黄山。因为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师:还有同学喜欢游黄山吗?能补充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吗?
生:黄山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
生: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师:查找资料会让我们的认识更全面、更准确。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游______”。(师板书课题)希望同学们能在实际游玩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补充,用优美的文字记录我们的游玩之旅。
板块二 指导选材,明确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个泡泡框的提示,说一说你们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课件出示课本第74页的三个泡泡框)
师:现在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对话。(指名读)
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
生:可以写我家附近的景物,也可以写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师: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指名反馈)
师:你们很有自己的想法。自然景观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比如大海、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南京的中山陵,武汉的黄鹤楼,西安的大雁塔等。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
师:请同学们默读泡泡框下面的提示,思考: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
生: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师: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请你读读课件中的提示。(指名读,师板书。)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师: 教材中的提示要求我们做到三个方面。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我们可以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哪些写法呢?(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来分享一下?
生:我想写游山的文章,我准备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游览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呈现一个个景物或景象,再依次描写这些景物或景象,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个进行重点描写。
师:你能借鉴《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非常棒!还有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么写呢?
生:我准备写游九寨沟,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清楚游览的过程。其中,对于九寨沟的湖泊我会重点写,写出九寨沟水清、水静、水美的特点。
师:看来同学们都确定了要写的景点。你们能按照游览的顺序,绘制游览路线图吗?(出示课中导学单第1课时活动一)
活动一:游________,路线我来绘。
确定游览的景点—— 黄山 ,绘制游览路线图:
( 黄山市 )→( 九龙瀑 )→( 登玉屏楼,看迎客松 )→( 观奇石 )→( 走一线天 )→( 登光明顶 )
师:同学们都精心地绘制了路线图,即使游玩同一个地方也可能有不同的路线图。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路线图?
生:我游玩的是黄山。我们从黄山市出发,先到九龙瀑,然后登上玉屏楼,看迎客松。在路上,我们还观看了奇石,最后走一线天,登上光明顶。
师:你游玩的路线非常清晰,看得出来是精心设计的游览路线,这一路的美景,一定很吸引人。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游览路线?
生:我游览的是东湖绿道。从梨园进门,不久就来到了东湖海洋乐园,看了可爱的动物们,我们就在东湖上划船。船一上岸,我们就来到了杜鹃园,欣赏盛开的杜鹃。接着,我们来到荷园,荷园的荷花还没有盛开,只是一个个花骨朵儿。游完荷园,我们就来到了欢乐丛林,在欢乐丛林里玩得很开心。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画出了游玩的路线图,而且还能够准确表述,你们真棒!
板块三 选取重点,学写片段
师:这次游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川乐山的乌尤寺,它庄重森严。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荷塘中的荷叶。一到夏天,一大片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
师:看,同学们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点。怎么把这些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呢?
生:用有新鲜感的句子写出景物的特点。
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写具体。
师: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方法。还有补充的吗?
生:可以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写,写具体,写生动。
生:可以将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
师:同学们的写作小妙招可真多!赶紧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将你们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把印象最深的美景写具体、写生动。(出示课中导学单第1课时活动二,生写片段,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在下面写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
生:我选取的景点是一线天。通往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条十分陡峭、狭窄的隘道,就是一线天。放眼望去,只见道旁的壁崖高达数十丈,真可谓“天不容数尺光,道不并两人趾”。那几乎是90°垂直的石梯,看了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足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妈妈怕我有危险,让我从“升官发财道”上光明顶。但是我坚持要走一线天,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后悔。妈妈拗不过我,决定和我一起走一线天。我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着妈妈,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上爬,生怕自己掉下去了。走过了一线天,我才发现自己浑身都湿透了,像刚从水里钻出来似的。
生:你把自己经过一线天时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得很具体。同学们,请对照评价表,评一评。
评价表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是否突出了这个景物的特点 ☆☆☆
描写是否生动,能否激发读者的游览兴趣 ☆☆☆
描写是否有条理 ☆☆☆
生:我觉得他突出了一线天的险峻、狭窄,描写得非常生动,让我也想去尝试一下。
生:我觉得他不仅突出了特点,把一线天的狭窄、险峻写得很具体,而且在写的时候很有条理。
师:看,你们能根据点评要点进行评价,你们也成了小老师。这个片段通过描写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突出了一线天的窄、险,写得非常生动。
师:其实,同学们都可以成为小作家,现在请大家对照评价标准,修改自己写的片段吧。(生修改)
师:看得出来,你们修改得很认真,也有很多的收获,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写作的时候要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生:我还知道了可以用多种方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比如,可以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也可以通过写自己各方面的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师:怎样写具体呢?还有一个小妙招——巧用比喻句。比喻句可以增强句子的感染力。请同学们翻开书,画出习作例文中的比喻句,把它摘抄在第1课时的课末固学单上。(生找句子,摘抄句子。)
活动:巧用比喻句,增强句子的感染力。
1.收集整理。
(1)写昆明湖: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写天山雪水:
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
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2.仿写练习。
示例:九龙瀑,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九瀑九潭
的壮丽奇观,就像九条弯弯曲曲的龙,怪不得人们叫它“九龙瀑”。
师:我刚刚看了一下,同学们都找得很认真。你们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景点吗?(生仿写)
师:谁来把自己写的读一读?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写的是黄山的九龙瀑:九龙瀑,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的壮丽奇观,就像九条弯弯曲曲的龙,怪不得人们叫它“九龙瀑”。
师: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九龙瀑写得多么形象生动啊!
师:同学们,经过讨论和练习写片段,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练习写片段过程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功底。下节课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回顾一个游览过的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直指表达,我注重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习作例文,巩固写景的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范例。在教学中,我利用习作例文,帮助学生解决了习作训练中的一些难题,比如,如何绘制游览路线图,理清文章思路;如何用过渡句,使文章的转换更自然,浑然一体;如何抓住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描写,突出景物特点,使文章更为生动、具体,更具吸引力。
2.从扶到放,读写结合,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仿写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发现、模仿,到自我获得,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在自主获得中找到自我成长的路径,从而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学生仿佛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为下面的习作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读写作提示,再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这样比教师直接讲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
在这一板块中,选取本次习作时的重难点进行片段练习,有指导,有示例,不但能使学生对行文构思有清晰的认识,更能让学生对习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要求有更直观的感受,写起作文来也更容易上手。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学习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一处景点。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突出景物的特点。
3.根据评价标准,交流评改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板块一 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师:(师板书课题)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景的作文要有一定的顺序,而且我们在习作时不能“面面俱到”,要选取一处印象最深刻的景物,运用前面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把它条理清晰地介绍给大家。现在大家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描写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生写作文,师巡视指导。)
板块二 交流习作,评议修改
师:同学们写得很认真,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完了,现在我们来互相评议习作。请同学们对照评价标准,评议一下小组同学的习作吧。大家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大胆讨论。(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小组互评。)
活动一:互评互改,互相提高。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建议修改
习作中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
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
段落之间的过渡和景物之间的转换是否自然 ☆☆☆
读后有没有激发游览的兴趣 ☆☆☆
师: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得非常热烈,现在请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其他组来点评。(师投影佳作;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生:我觉得这篇习作能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来写,非常有层次。如果能突出景物的特点,把重点段落写具体、写生动就更好了。
师:你的评价很有意义,还有谁来补充?
生:我觉得这篇作文写得挺好的,不仅书面整洁,而且段落间的衔接过渡都很自然。如果再生动些,就更能激发我们游览的兴趣了。
师:同学们都成了小评论家。在写景的作文中,我们能够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但同时也特别容易面面俱到,记流水账,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生修改习作)
师:经过写作前的认真观察和交流,以及写作后小组间精心的评议和自己的认真修改,我们的习作越来越好了。现在请同桌间交换习作,相互摘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出示课中导学单第2课时活动二,生摘抄好句。)
师:摘抄完了好句,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交流?
生:我摘抄的是游黄山天都峰的一个片段:下了缆车,我们沿着石梯往上走,登上了玉屏楼。举目眺望,只见“莲花”“天都”二峰拔地参天,气冲云霄,险峻雄伟。天都峰边站着一只“金鸡”,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射下来,那“金鸡”就对着“天都峰”啼叫,所以这块奇石叫“金鸡叫天都”。
师:你为什么会摘抄这一段呢?
生:这段话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比喻贴切,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习作课上,我们学到了许多写作小妙招,如,按一定顺序把文章写得有条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重点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其实呀,在我们读过的许多名家的作品里,也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习作小妙招。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第2课时课后拓学单,阅读刘白羽的《日出》、老舍的《趵突泉》,并试着在旁边作批注,把你们认为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写下来。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把生活变成自己习作的源泉。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1.降低习作难度,打开学生思路。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写作素材,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通过合作分享,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
2.师生多边互动,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向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3.评价方式多样,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把自我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设计意图
讲评环节主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