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鹏、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最新成就。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神舟五号”的相关视频,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1)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师引出课文内容。
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乘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的隧道,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去追寻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师生合作,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1)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2)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规划。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读准字音:“施”是翘舌音,读作“shī”;“懈”读“xiè”,不要读成“jiě”。
(2)重点词语释义。
[九天揽月] 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先驱] 走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里程碑]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时间顺序。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如“古代”“我国明代”“1949年”“1958年”“1970年4月24日”“1992年9月21日”“2003年10月15日”等。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3)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明确: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的爱国情和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学生汇报自读课文的收获。
预设:引导学生借助上面整理的表示时间的词,梳理我国飞天梦的发展历程。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中国古代流传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记叙了明代万户进行的火箭飞行的传说及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的努力。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四、重点研读,理解感悟
1.抓住具体事例和重点语句,体会并交流感悟深刻的句子,体会圆梦的艰辛及圆梦的意义。
(1)在谈体会的过程中,重点点拨并理解以下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灵活出示)
①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预设:抓住“无数”“惨重”“但是”“始终”“没有放弃”等词体会实现飞天梦的艰辛,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明确: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②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一百一十多个单位”这个数字体会参加到研制、建设、发射任务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
③“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明确:这是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诚的爱。
(2)引导学生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的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3)学生读完,教师相机出示第6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梦圆的意义。
(4)以情激情,师生带着敬佩和民族自豪感合作朗读第7自然段。
师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嫦娥一号”和“嫦娥四号”的问天,标志着——(生)中国在发展月球探测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2.感悟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出示)
3.读完全文,当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变为现实,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搜集资料,办一期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创设朗读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应注重朗读,以读代讲,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中有几个部分有一些抒情性的语言,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飞天梦实现时的激动、骄傲、自豪之情。为此,我在课题上先做了一个铺垫,让学生先理解课题,然后说感受,再带着感情来读。为继续加深这一感情,又通过让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让学生再次升华骄傲、自豪之情。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航天技术发展的漫长和艰难的句子,体会其中的艰辛,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神舟五号”“嫦娥一号”“嫦娥四号”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升华感情,为祖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
另外,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把握朗读时机,唱响课堂旋律。
朗读的形式很讲究,对于采用哪种朗读形式的指导也是十分有学问的。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朗读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朗读到位,这时作为老师就得及时引导,而这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朗读指导的时候,一开始让一位朗读水平很一般的学生来读,其他学生能够从中听出不足的地方,往往这些不足的地方是大部分学生都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再适时地抓住这些点加以评议指导,第二位朗读的学生就会在这一方面注意了。经过多次的朗读、评议和指导,学生就越读越有进步,越读越有劲了。如果学生读不出来感情,老师要进行范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飞天梦圆的激动之情、喜悦之情、自豪之情。
总之,我充分把握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首先是从内容上放低要求,在粗知内容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其次是在方法上,尽量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