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

编号ID:173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习作 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能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3.能与同桌相互评价习作。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观察动物,做好观察记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游戏激趣。
导语: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朋友,它们有的在蓝天展翅高飞,有的在原野尽情驰骋,有的在水中快乐嬉戏。虽然和我们语言不通,却与我们和谐相处,它们就是我们的动物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熟悉熟悉自己喜爱的动物朋友吧!
(1)教师说出有关动物的谜语,学生抢答。
①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
②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公鸡)
③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④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
2.教师引出本次习作的主题:写我的动物朋友。
二、创设情境,寻找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教材上创设的几种情境,分组讨论。
2.学生讨论交流。
生1:情境一里强调“小羊的左眼圈是黑色的……”,这是在突出小羊的体貌特征。
生2:情境二里讲了“我家小狗特别爱吃肉……”,这是在说小狗的饮食习惯。
生3:情境三里讲了“小猫的可爱……”,这是在说自己与小猫的感情。
3.教师总结方法,课件展示。
三、指导思路,拟写题纲
1.教师指导写作思路。
我们怎样才能把小白兔写得鲜活呢?
(1)文章的开头可以直接提起小白兔这个动物,并点明主题;也可以记叙小白兔的来历,但不可写得太详细,目的是要表达对小白兔的喜爱之情,突出主题。
(2)按照顺序,观察形象。
①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展示小白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②学生按顺序练说小白兔的外形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提示: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可以先总体说一说,再细致地从头到尾或从前到后,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还可以从最有特点的部分写起。总之,无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必须做到条理清楚。
③小结写法。(板书:写外形——理顺序)
(3)抓住特点,介绍习性。
①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预设:为了生存,动物在大自然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性。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进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只有抓住这些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才能将动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②教师播放小白兔吃食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
③让学生把小白兔吃食的情节用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动词把小白兔吃食的动作描述出来,展示写得好的片段,引导学生品读、赏析、借鉴。
④小结写法: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板书:写习性——抓特点)
(4)融入故事,情感升华。
①明确写动物时融入故事的必要性。
同学们在与动物朋友接触的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就会起到升华感情的效果。比如,我们描写完小白兔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之后,再写一段你与它之间发生的故事。那么,这篇文章就更好了。
②引导学生举出事例来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③小结写法:描写动物,表达情感极为重要。描述有关动物与人的事例是抒发情感的最佳途径。(板书:写情感——举事例)
(5)结尾。写结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在抒情中深化主题。
2.学生进行习作构思,列写作提纲,教师课件出示范例。
四、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1.根据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动笔成文,写出你最喜爱的动物吧!
2.学生拟草稿,教师巡视课堂,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相机点拨。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展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改。
修改要点:错别字、标点错误、句子不通顺、写作没条理,没能抓住动物的特征。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标准:(1)没有错别字;(2)标点符号运用正确;(3)语句通顺;(4)表达有序;(5)抓住动物的特征;(6)文章有感情;(7)书写整洁。
3.小组交流习作,互相修改。
4.小组推荐佳作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习作,誊写习作。

作文教学应该是一种目标很明确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应多让他们掌握一些写作技法。怎么来实现呢?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上,我先是利用教材上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总结出三种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就以一种动物——小白兔为例,具体指导教学,让学生有了对实物的感知,写起来有法可用,有章可依,有文可仿,从而逐渐让学生达成这次习作训练的目标。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