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品质。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4.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2.回顾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交流“从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阅读方法。
2.学习描写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识记汉字。
一、交流平台
导语:本单元的课文有诗歌,有文言文,还有小说,文章体裁多样,也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现在,我们再结合课文的相关语段,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黄继光》
生:我发现从人物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方法指导: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
(2)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诺曼底号”遇难记》
生:这段话主要描写了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从中可以看出他在灾难面前镇定自若、临危不乱、指挥救人有序、坚毅的特点。
方法指导: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从课内、课外读物中找一些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侧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做批注。
3.拓展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明确:(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神态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3)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
2.学生读词语,把不认识的生字标出,借助工具书,正确朗读、辨认、书写。
3.词语释义。
[和蔼]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悲戚] 悲痛哀伤。
[慷慨] 大方,不小气。
[贤惠] 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临危不惧] 指面临危险不惧怕。“临”,面临。“惧”,害怕。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既有文采又很朴实的样子。
[焦躁不安] 指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 心里着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焚”,烧。
4.再读一读这些词语,发现其特点,与同桌交流。
交流后明确: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述人,突出人物的心理和精神品质。其中“和蔼、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彬彬有礼”是形容人的品质,“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是形容人的心情。
5.运用:从中选择感兴趣的词语来描写人物。
示例:(1)李老夫妇是山西人,为人极其慈祥和蔼。
(2)面对离别,她显得十分悲戚。
(3)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4)小男孩彬彬有礼地站起来向大家鞠了一躬,说道:“谢谢叔叔阿姨的帮助。”
(5)时钟敲响了八下,王战同学顿觉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跑到教室。
1.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话。
3.背诵一组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一、词句段运用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改正、增补、删除、调位四种修改符号。(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对教材中的文段进行修改,要明确修改标准。
明确:修改后的句子要达到:①用字用词更准确;②语句前后连接更流畅;③句意表达更准确。
3.学生修改后,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级进行汇报。(课件出示)
4.拓展巩固,学生课外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选一个片段,进行修改。
5.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词语。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6.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这些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点。
明确:这些加点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动作的,且是连续的动作,具体描写了人物的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教师出示教材上创设的几种情境,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写出连续性的人物动作。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8.学生自主练习仿写,小组交流展示。
生1:金黄色的油菜地一望无际,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翩翩飞舞。它们一会儿飞向这朵花,一会儿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地扇动着。
生2:星期天,我和小明来到社区运动场打羽毛球。首先是我发球。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挥拍,只见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直奔小明飞去。小明也不甘示弱,他稍一侧身,用球拍猛地一回抽,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生3:“宝宝,妈妈下班了!今天吃什么呢?”熟悉的声音响起,妈妈走了进来,她顺手把包挂在了衣架上,扶着墙把高跟鞋脱下,换上舒适的拖鞋,从衣架上拿起围裙三下五除二系好带子就向厨房走去。
二、日积月累
1.教师范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了解其出处的有关知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宇宙天体不停运转、昼夜不息,君子也应该效法天地,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
《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古代汉族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意思: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不怨天,不尤人。
意思:不埋怨天,不责备人。尤,责怪,怨恨。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人在忧患中能奋发图强,进而生存下去,沉溺于安乐中则会逐渐走向灭亡。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
4.读一读,背诵这几句名言警句。
5.课外搜集更多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