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2.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能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4.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学写小诗。
2.通过多种方式识记汉字,搜集关于诗歌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2.从古代文人名中认识、积累汉字。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都是现代诗。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自的学习心得吧。
2.结合学过的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如,“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几句诗都是押韵的,韵脚是“光”“香”“响”,押“ɑnɡ”韵。富有节奏感,读起来很有气势。
生2: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因此,诗歌的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生3: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3.教师小结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小结: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二、识字加油站
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人名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预设:学生边读边把人名中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辨认、书写。
提示:“渊”读作“yuān”,写清字体结构,中间的“米”末笔变成“、”;“甫”读作“fǔ”,不要读成“pǔ”;“禹”读作“yǔ”;“锡”读作“xī”,不要读成“xí”;“仲”读作“zhònɡ”,不要读成“zhōnɡ”。
2.这些词语都是古代文人的名字,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文人。然后交流、展示。
示例:
屈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诗魂”。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传世。
孟浩然(689—740)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作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等。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贞元末,与柳宗元等人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历任司马、刺史等职。著有《刘梦得文集》。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龚自珍(1792—1841) 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三、课堂回顾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语文园地”的前两个板块。通过第一板块的“交流平台”,我们重温了本单元的诗歌,体会出了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在第二个板块,认识了8个古代文人,通过他们的名字,又积累了一些汉字;进而进行活动,了解了这些文人的相关资料。在第一板块中,同学们克服困难,合作感悟,对现代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第二板块,同学们都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分工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去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这些文人的知识。
1.能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
2.仿照示例写短诗。
3.理解、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一、词句段运用
1.教师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学生读一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加点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加点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白色(晶白),有蓝色(淡蓝、蓝得多么醉人),有青色(青苍),有绿色(绿得娇嫩),有黄色(黄得蓬勃)。
生2: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不是单纯地表示色彩,而是将所写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了。有的在前面加上了修饰语,如“晶白”“淡蓝”;有的富有动感,如“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多么醉人”。
生3:有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使得作者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具体,句子优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出示课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4.教师引导学生再找找类似描写颜色的句子,交流一下。体会这种句子的特点,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示例:(1)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来到操场,我抬头仰望天空,发现秋天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蓝得让人陶醉,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3)瞧,花园里菊花仙子穿上了五彩的衣裳,紫色的高贵,淡黄的清秀,雪白的纯洁。
5.教师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学生读一读这些诗句,注意加点的部分。
6.学生体会加点的部分的特点,讨论交流。
生1:第一组加点的词语“园中”“叶下”“膝上”实际上是表示地点位置的,有了前面的加点词语限定,使得地点位置更加具体。
生2:第二组加点词语“风”“衣袖”“心情”是作者要描写的对象,有了前面加点词语的修饰,使得景物更形象具体。
生3:这些加点部分都是“修饰语+中心词”,构成偏正式的短语。当然,这些修饰语加得好,使整个句子具有画面感。
7.组织学生交流“你的记忆深处有没有难忘的经历?”“春天的早晨又给你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仿写的兴趣。
8.拓展思维:除了春天的早晨,其他季节、其他时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9.引导学生仿照加点部分进行仿写。
预设:仿写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另外还要注意语意通顺,内容相关。
仿写示例:
(1)这些事——
是永存脑海的记忆:
月下的田野,
地上的西瓜,
扑捉萤火虫的你我。
(2)秋天的果实,
怎样的丰硕呢!
金色的田地,
舞动的镰刀,
喜悦的表情。
10.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仿写的短诗,进一步感受现代诗的语言特点。
二、日积月累
1.教师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三个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理解句意。
(1)了解作者。
朱光潜(1897—1986) 字孟实,安徽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华兹华斯(1770—1850)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和成就最高者,是20世纪欧美新诗理论的先驱,开启20世纪现代诗风的先河,被称为“第一位现代诗人”。
(2)理解句子。
①作者拿诗和音乐进行比较,强调诗歌也是讲究节奏感的。诗有了节奏,就像音乐一样,有了内涵,有了价值,有了生命活力。
②即使只是载体,所有可行的不可行的,真实的虚假的,都可以在诗里面体现出来。诗人艾青在这里赞美诗给人类以希望和勇气。
③说诗是“自然流露”指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源于宁静”指的是诗歌创作应在内心平静、排除私心杂念的状态下完成。作者的这句话是说诗歌创作的源泉是来自内心的情感。
4.读一读,背诵这三句名言。
5.拓展延伸,丰富积累。搜集其他名人关于诗的特点的名言。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先体会了一些描写颜色的句子,体会了其用词的准确、精妙,在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类似的词语,给我们的习作添色添彩。接着我们结合教材中的例句进行了诗句仿写。仿写时不但注意到了句式的特点和字数的要求,而且运用了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最后我们学习了“日积月累”的内容,了解了名人们关于诗歌的特点的名言,并进行了课外拓展。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良多。希望同学们保持这种好的学习劲头,能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交流、感悟写作中用词的准确性,以及仿写诗歌的一些注意事项等。
(2)积累更多名人关于诗歌特点的名言,多读多背。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内容丰富,知识板块较多。但由于项目不一,所以教学方法也不同。相比较而言,“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两板块,学习接收要快一些。积累汉字、体会词语、仿写句子,是学生较熟悉的学习方式或训练题型,所以我就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交流。本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交流平台”是交流感悟现代诗的特点,“日积月累”是识记有关诗歌的名人名言,对学生而言较陌生,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多品味所学课文中的诗句,和古代诗歌作比,从中体悟出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再就是多分组活动,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识记背诵,尽可能从这些板块中多习得些知识。诗是语言的精华,是思想的沉淀,学诗主要是靠自己去阅读感悟,但教师也要积极去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