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

编号ID:1926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2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0 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
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
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试着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民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牛郎和织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不懈地抗争,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至今还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2.播放电视剧《牛郎织女》中的片段,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故事的整理者——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春宴琐谭》《线下》,童话《稻草人》《玫瑰和金鱼》《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提示:本课生字较多,但都较容易读写。检查时,教师可重点提示:“郎”“辆”为边音的字,而“酿”是鼻音的字;“爹”应读“diē”,不能读成“dī”;“挨”是多音字,在本课应读“āi”。
易错提示:“酿”的“酉”不能写成“西”,“嫂”右上部的“”的两短横不相连,竖应该上下出头。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查字典与词典、根据上下文推断、师生讨论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
过渡:民间故事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地点的转换来讲述,本文也不例外。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表示时间、地点的短语或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提示:学生浏览课文、标注相关内容后汇报。如古时候,牛棚,每天放牛;一年一年过去,走到山里,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一天晚上;第二天黄昏时候,走到湖边,转身走进树林;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每天早晨和傍晚……她们飞到湖边;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2.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换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9~21自然段):写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在湖边认识织女,两人互定终身。
3.复述故事。
过渡:可以说,我们是在民间故事的熏染中成长的。我们知道的一些民间故事中,有的是亲朋好友讲给我们听的,他们讲故事实际上就是在复述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讲故事的人。
(1)复述牛郎与老牛相处的内容。
提示:复述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的内容,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①牛郎是怎么细心、周到地照顾老牛的?(吃的、住的、喝的、态度、交流等。)②老牛是怎么回报牛郎的?(眼神、动作、语言等。)
示例:牛郎让老牛吃嫩嫩的青草和没有一点儿土的干草,喝小溪上游干净的水。夏天让老牛在树林里休息,冬天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牛郎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把牛虻都赶跑,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牛郎还常常把他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有时候还跟它商量一些事。牛郎被哥嫂赶走后,他牵着老牛到山里安家,让老牛拉柴到集市上换粮食。
(2)复述牛郎和织女认识的内容。
提示:复述牛郎和织女认识的经过这一故事情节,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①认识起因:是在谁的帮助下认识的?②认识过程:牛郎和织女各自说了什么?做了什么?③认识结果:他们最后生活在一起了吗?
示例: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果然见着了穿粉红色纱衣的仙女,他们就这样相识了。牛郎把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织女。织女非常同情牛郎,就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牛郎。原来织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天上的云霞就是她们织的彩锦。织女在天上织彩锦又劳累,又没有自由,就像关在监狱里。一天,趁王母娘娘喝了酒打瞌睡的时机,仙女们飞到人间的湖里洗澡,没想到落到后边的仙女和牛郎认识了。结果是牛郎希望织女留在人间和他结婚,织女答应了。于是,夫妻两人回到家里,向老牛报告。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过渡:人们常说:“有情人终成眷属。”牛郎和织女身世悲惨,但都善良、勤劳,都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在老牛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成婚安家,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那么,牛郎和织女各有什么性格特点呢?他们是如何冲破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呢?下节课上我们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希望同学们细读课文,深入思考,把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课外查找资料,了解银河、牛郎星、织女星等天文知识以及王母娘娘等神话中的人物。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进一步把握故事内容,通过对重点情节、重点细节的品味,体会牛郎和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民间故事中有些情节不可思议的特点。
3.发挥想象,对比较简略的情节进行具体补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用几个四字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提示:抓住故事的主线,写出人物的所作所为。注意字数限制。
明确:身世凄苦—哥嫂虐待—被撵离家—深山安家—老牛帮助—认识织女—夫妻回家。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很高兴,可见同学们对故事的大致内容把握得较好。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课文,走近牛郎和织女,品味他们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思,体会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近牛郎。
(1)学生默读课文,按要求找出相关词语、短语或句子。
①牛郎的身世: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吃剩饭、穿破衣裳、在牛棚里睡。
②牛郎照顾老牛:周到。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③牛郎和哥嫂分家: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④牛郎安家:他就牵着老牛……这就算安了家。
⑤牛郎按老牛的指点找到织女:第二天黄昏时候……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⑥牛郎了解了织女的情况后向织女表白: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2)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以上词语、短语、句子。
(3)引导学生从牛郎的悲惨遭遇中体会牛郎的优秀品质,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交流示例:
生:牛郎的爹娘早逝,虽然有哥嫂,但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他身世凄苦,遭遇不幸。
生:牛郎的童年是与老牛一起度过的。他对老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亲人来看待的。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让老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牛郎还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个勤劳的孩子。
(4)梳理牛郎与织女相识的过程,从中体会牛郎的品质。
①学生自由交流牛郎与织女相识的过程,并分析他们能走到一起的原因。
学生交流示例:
生:老牛向牛郎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生: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这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织女听得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表明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让织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生: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但王母娘娘只让她干活,根本不给她休息的时间。织女每天就像生活在监狱里一样。她厌倦了这种生活,最终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②师生共同探讨老牛和织女如此青睐牛郎的原因,感受牛郎的品质。
(课件出示。)
提示:①牛郎勤劳。(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有集中体现。)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3自然段中找。)③牛郎是个豁达的人。(虽然牛郎的生活艰苦——爹娘都死了,哥哥嫂子让他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但是他的态度很乐观——哼小曲儿,对老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教师小结:牛郎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的品质使他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2.认识织女。
(1)学生朗读第18自然段,体会织女的形象,交流后汇报。
①织女心灵手巧。
(课件出示。)
②织女向往自由。
(课件出示。)
明确:①从织女织彩锦的本领高超可以看出她心灵手巧。
②从织女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活动可以体会到她对人间的自由生活充满向往。
(2)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织女的形象特点。
提示:织女下定决心留在凡间,其他仙女肯定会劝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她们之间的对话,进一步体会织女的形象特点。
教师小结:姐妹们的劝说并未改变织女的决定,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和人间的距离,织女对自由与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帮她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了可能。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故事充满了幻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让人印象深刻。但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你能发挥想象把它们说得更具体吗?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说话。
小练笔: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提示:本次小练笔实际上是让我们进行扩写练习。
情节一:凡是牛郎看见的、听见的事都可以向老牛倾诉,比如牛郎放牛时遇见的趣事、在山中砍柴时的见闻、哥哥嫂子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等。还要想象老牛的反应,表现老牛对牛郎的理解。
情节二:仙女们想摆脱天上不自由的生活到人间去看看,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可能会有对天上生活的抱怨,对王母娘娘的不满,对人间的向往等。想象她们商量时的神情、动作,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几个同学组成一组,确定各自要扮演的角色。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是不同的,如牛郎的纯朴、老实,老牛的忠诚、厚道,仙女的天真、单纯等,因此我们要根据角色的需要确定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并适当增加手势,以增强表演效果。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对善良的牛郎我们有着无比的同情,对虐待他的哥嫂我们又有着深切的痛恨,而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又带给我们无限的喜悦。他俩会永远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吗?让我们为他们祝福吧!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通俗易懂,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在教学时,我没有停留在简单地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而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来感知人物的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后,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这个环节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而学生在发言时也能够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另外,我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重视评价、反馈的作用。我紧紧抓住文本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每当学生发言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都是我在这两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