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编号ID:2271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1.1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由从小说《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节选的三个片段组成。《小兵张嘎》片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骆驼祥子》片段主要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祥子的生命力;《儒林外史》片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严监生的极度吝啬。《刷子李》一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刷子李的动作、外貌、语言,以及徒弟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人物描写一组 2 1.认识1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9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能结合课文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能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刷子李
2
习作例文 1 1.能交流、总结写人的基本方法。
2.能试着用学过的方法描写一位同学;能列出表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
3.能结合例文和批注,进一步感知写人的基本方法。
4.能选择典型事例,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习作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2
13 人物描写的一组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能结合3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3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导图梳理 小组合作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能结合《摔跤》《两茎灯草》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并进一步体会其表达效果。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请大家将课本翻到第69页的单元篇章页,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了一句话:“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猜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文字可以生动地描绘出大千世界的每个人。
师:是的,这句话经常用来赞扬一段文字或者一部文学作品写得好,字里行间描绘出了众生世相,描绘出了大千世界的每个人。
师:通过单元篇章页,你还有哪些发现?
生: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目标是,通过读单元篇章页,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师:是的,第五单元全部是写人的文章,如何把人写得立体生动,从而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接触过一些方法,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中“一组”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可能由一些小片段构成。
师:你说得没错。本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之前,先看下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三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每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生字词,你们读准确了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指名读。)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嘎子  下冷绊子  揪住  扳他不动  脚腕子  铸成  颧骨
一块疤  严监生  侄子  吐痰  揩眼泪
师:他读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他的声音洪亮,就是有个音读错了,“下冷绊子”的“绊”不读pàn,读
bàn。
师:你说得很对,这一课的生字有好多都是特别容易读错的字,我们要加强记忆。那谁再来给其他字做下易错提醒?
生:“脚腕子”的“腕”不要读成了wǎn,应该读wàn;“铸成”的“铸”读
zhù,不要读成了zhòu;“揩眼泪”的“揩”读kāi,不要读成了jiē。
师:你说得很好。大家有发现这些加点的字里面有个多音字吗?
生:“严监生”的“监”读jiàn,它还有个读音jiān,可组词为“监考、监督”等。
师:是的,通过组词法,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师:会认字会读了,那会写字写得怎么样?课前大家都预习过的吧?请看看课前预学单第3题,说说你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发现了这些字的哪些特点。
生:我发现这些会写字有好几个是动词。
生:我发现有好几个会写字与人体器官或外貌有关。
师:你们真棒!“跤、搂、挠、扳、剃”和动作有关,我们熟记这些字的时候,注意手上的动作一般是提手旁,脚上的动作一般是足字旁。“剃”这个动作由刀片来完成,所以是立刀旁。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记忆啦!
师:谁来找出里面与人体器官或外貌有关的字呢?
生:腕、腮、疤、喉、咙。
师:那我们该怎么去记忆呢?模仿老师上面教给你们的方法,说一说。
生:和人的身体有关的字一般是月字旁,与嘴相关的一般是口字旁。
师:那“疤”这个字呢?
生:“疤”是人体的外貌特征,是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所以是病字头。
师:说得很不错,按照一定的规律,我们就可以轻松识记啦!读课文时,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难懂的词?大家看看下面这几个词。

下冷绊子  挺脱  杀进他的腰  一声不倒一声  登时
师:学习第二单元古典名著时,教材教给大家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呢?
生:结合上下文猜测。
师:是的。大家先把上面这些词在课文中圈出来,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生圈词)
师:“下冷绊子”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上下文,我猜测“下冷绊子”是指小嘎子总想耍阴谋诡计战胜小胖墩儿。
师:你理解得非常正确!“下冷绊子”本义是指趁人不备暗中耍手段陷害别人,在文中则指小嘎子想趁小胖墩儿不备把他撂倒。
师:后面的词语呢?谁来说一说?
生:“挺脱”根据全文来理解,应该是指高大、结实的意思。
生: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杀进他的腰”是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一声不倒一声”是一声连着一声。
生:“登时”这个词,我们在《红楼春趣》中已经学过。这个词在课文最后一句话中,联系上文,应该理解为顿时、瞬间、立刻的意思。
师:同学们的猜读能力越来越厉害啦!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要慌张,联系上下文,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即可获得信息。
师:了解了字、词,我们再回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三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
生:《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比赛的情形。
生:《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述了年轻祥子的外貌特点。
生:《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的场景。
师:大家概括得很好哟!那这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看看课前预学单第4题,都来说一说吧。(出示课前预学单第4题,并指名回答。)

4.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三个主人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并填一填。

生:我觉得小嘎子是个活泼机灵的人,十分争强好胜。
师:说得很好,祥子和严监生呢?谁来说说?
生:祥子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结实、健康。
生:严监生的特点太明显了,他非常小气、吝啬。
师:对啊,严监生都临死了,还舍不得点两茎灯草。
师:通过朗读,同学们对三个片段的内容和主人公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些主人公的特点的呢?我们接着来分析。
板块三 揣摩动作,领悟人物特点
1.《摔跤》
师:我们先来看《摔跤》这个片段,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摔跤的过程呢?
生: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从“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一直到最后“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师:你找得非常准确,文中写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生:小嘎子和小胖墩儿。
师:对,请大家再读这个部分,找出人物的动作,并填一填下表。(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指名回答。)

活动一:读《摔跤》,找出相关人物的动作,填一填。

人物特点:
小嘎子:__机灵、争强好胜__
小胖墩儿:__沉着冷静、力气大、聪明__
生:小嘎子的动作有“蹦来蹦去”“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推拉拽顶” 生:“扳”“想用脚腕子钩腿”“摔了个仰面朝天”。(生说,师在课件上圈画。)
师:小胖墩儿的动作先是“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接着“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最后“推”。(生说,师在课件上圈画。)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仔细看上面的导图,你们认为这场“大战”持续的时间长吗?
生:我感觉这场“大战”只经过了三个回合,很快就结束了。
师:你们的发现能力真的很棒!老师来给你们捋一下这场“大战”的经过。首先,双方摆出架势,小嘎子是蹦来蹦去,小胖墩儿是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接着,第一回合开始,双方都在转圈,转了三四圈之后,两个人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精彩的第三回合开始了,小嘎子推拉拽顶都扳不动,然后想用脚腕子去钩小胖墩儿的腿,准备把他绊倒,不料被小胖墩儿别住了脚,小胖墩儿接着一推,小嘎子就摔倒了。
师:摔跤的整个过程十分精彩,接下来我们再现一下摔跤的过程,哪两位同学上来演一演?(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嘎子、小胖墩儿,师读旁白。)
师:他们配合得怎样?
生:他们的动作非常标准,完全符合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
师:是的,他俩表演得非常形象。通过表演,大家更清楚两个人物的动作了,那从这些动作中,你看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我从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钩他的腿”看出小嘎子非常机灵。(师相机板书:机灵)
师:你说得很好,他有很多动作给人一种机灵猴的感觉。
师:从摔跤的过程看以及“推拉拽顶”等词语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小嘎子一直想尽办法想赢比赛,这一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他有很强的胜负欲。(师相机板书:争强好胜)
师:是的,胜负欲多么强啊!
师:从小嘎子一连串的动作,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机灵、争强好胜。可见,动作描写可很好地凸显人物特点。(师相机板书:动作描写)
师:小嘎子聪明机灵、行动敏捷,看上去似乎能赢。但实际是小嘎子输了,小胖墩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什么呢?我们接着来分析一下小胖墩儿,你们就知道原因了。
师:从小胖墩儿的动作中,你又看出了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从“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以看出小胖墩儿是个摔跤的高手,经验十分丰富。
生:面对小嘎子的战术,小胖墩儿沉着冷静,以不变应万变。(师相机板书:沉着冷静)
生:从“硬是扳他不动”“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可见小胖墩儿力气非常大,从“趁势往旁侧里一推”也能看出他很聪明。(师相机板书:力气大 聪明)
师:你们对小胖墩儿的分析非常好!小嘎子虽然机灵,可面对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小胖墩儿,他沉不住气,最后弄巧成拙而输了。
师:分析完这个片段,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2.《两茎灯草》
师:接着我们来学习《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同学们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应该已经对《儒林外史》有了初步了解吧。请看老师搜集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士人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师:读得很好!我们对《儒林外史》有了初步了解后,现在请自由读《两茎灯草》,找出主人公严监生与旁人的四次猜测互动,画出严监生的动作,想想他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一边圈画,一边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读《两茎灯草》,完成练习。
1.细读旁人的猜测与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描写,提取关键词句,填一填。

2.在与旁人四次猜测的互动中,严监生的内心会有怎样的变化?请排一排。(填序号)
①满意 ②着急 ③绝望 ④愤怒  ( ② )→( ④ )→( ③ )→( ① )
师:大家都完成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吧。严监生病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随时都可能断气,但是当看到桌子上点着一盏灯时,“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他伸出两个指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起初是大侄子猜测,大侄子怎样猜测的呢?
生:大侄子猜测是不是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师:已经不能说话的严监生是怎么用动作回答的?
生: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是的,“摇了两三摇”表示否定,他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
生:可能比较着急。
师:是的,发挥想象想一想,他要是能说话,这时他可能会说什么?
生:他可能说:“哎呀,我的意思不是指两个亲人,你们看不到我指的是灯吗?真把我急死了。”
师:你的想象非常好,老师仿佛也听到严监生内心的话呢!
师:那第二个猜测的人是谁?是怎样猜测的?严监生又有怎样的动作呢?
生:第二个猜测的是二侄子。他猜测是不是还有两笔银子没吩咐。严监生的动作是“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师:你找得很准确,那严监生现在又有怎样的心情呢?
生:此刻他估计十分恼怒,心里想:大家怎么还没明白我的意思!
师:你说得非常好!第一个人不明白自己,着急;第二个人还不明白,就会有点儿上火、恼怒了。我们接着看第三个人。
生:第三个人是奶妈,当奶妈说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时,严监生“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从这里的“闭”“指着不动”可以看出他此时是什么心情?
生:他此时十分失望,甚至绝望,他心想:大家都不明白我的意思,完了,这灯芯肯定浪费了,我死不瞑目啊!
师:你说得太好了!那最后谁是最懂他的人?
生:他的妻子赵氏。
师:他的妻子猜的是什么呢?严监生的动作又是怎样的?
生: 他的妻子猜的是两茎灯草。严监生的动作是“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从这些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一定十分满意,最终没有遗憾了才断气。因为两茎灯草迟迟不肯断气,说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小气,吝啬。(师相机板书:吝啬)
师:是的,多么吝啬啊!这个小片段抓住了严监生的头部动作和手部动作将他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师相机板书:动作、神态描写)
师:感受了严监生的内心后,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两茎灯草》,男生读写严监生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其他人的句子,揣摩严监生的内心,读出他从着急到恼怒、绝望,最后心满意足的变化。(男女生合作读)



1.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从开始的单元篇章页到后面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坚持以语文要素为教学目的。教师在开篇引导学生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中通过读、找、交流等方式明白三个片段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2.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学习《摔跤》和《两茎灯草》时,自主读文,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中小组合作表演摔跤的过程,将文字内容转化成了具体情境,知识由虚转实,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设计意图:
此板块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读音、书写和难词理解,从而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概括片段内容,并初步探究人物形象,为后面的人物形象分析作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与表演、指导朗读、梳理思维导图、教师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表演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再通过引导学生评价表演,使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揣摩,从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动作、神态,感受人物的特点。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板块一 回忆写法,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摔跤》和《两茎灯草》,这两个片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生:动作描写。
师:是的,动作描写可以生动地再现情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那同学们知道外貌描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吗?
生:包括一个人的长相、身材、衣着、神态等。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看来你对外貌描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外貌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比如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那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
板块二 自主交流,体会写法
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大家已进行课前预习,并查阅老舍和《骆驼祥子》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交流、分享)
师:大家查找的资料很全面,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骆驼祥子》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为主要情节,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师:本文描写的是年轻时候的祥子。年轻时候的祥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祥子的外貌的?(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祥子的外貌的?
生:文中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祥子的身材和穿着。
生: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祥子的容貌、长相。(师相机板书:外貌描写)
师:也就是说这个片段是围绕着祥子的身材、穿着、相貌来描写他的外貌的。具体是怎么写的呢?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大家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活动一: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完成思维导图。

师:大家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填写思维导图,填完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生读课文,填写思维导图;同桌之间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我们先看第1自然段的“身材”部分,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提示,一项一项地说。
生:祥子有“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多么宽,多么威严的肩”“‘出号’的大脚”。
师:你找得很好,那你从这些描写中,了解到祥子的身材有什么特点?
生:高大健壮。(师相机板书:高大健壮)
师:你说得很对!祥子的身材特点不仅从身材的具体描写,还从前面的整体描写可以看出来,如“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很大很高”。
师:“出号”是什么意思?谁能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下?
生:应该是特别大,大于正常号码的脚的意思。
师:哈哈,你说得很对!我们接着来看祥子的穿着。
生:文中对祥子的穿着描写,主要有“杀好了腰”“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
师:你们从他这身装扮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从这身装扮可以看出他是体力劳动者,也可以看出他的朴素。
师:你说得很好!说明他这身打扮很符合自己的身份。那相貌呢?谁来说说?
生: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师:语句找得很准,上面的思维导图就可以填出来了。通过对祥子的外貌描写,你对祥子有了怎样的印象?
生:精神。
师:用课文中的原话就是——
生:硬棒。
师:“硬棒”是什么意思呢?谁来猜猜?
生:可能是结实的意思吧!我从“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这句话猜的,他的四肢很结实,把脸算在四肢,就都是结实了。
师:你很会猜,太棒了!一般我们概括人物特点时,可以先看下上下文之间有没有词语可以直接拿来概括。你们用的方法很对,原文刚好有词语可以概括。(师相机板书:精神)
师:那综合这几方面的外貌描写,一个高大健壮且精神的祥子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课文,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板块三 比较阅读,体悟写法
师:学完了《人物描写一组》的三个片段,除了我们讲的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你还有什么发现吗?请看下面的题目。(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思考三个片段对主人公的描写分别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片段 主要写作方法 其他写作方法
《摔跤》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典型事例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外貌描写 无
《两茎灯草》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典型事例
生:我发现《摔跤》里除了动作描写外,还有少量的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
师:你能分别找出一例吗?
生:“要不——摔跤。”这是语言描写;“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是外貌描写。
师:是的,你找得很对!把语言、外貌描写交织在动作描写里,再现当时情景,让人身临其境,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生:我发现《摔跤》和《两茎灯草》是通过典型事例来写人物的。
师:你太厉害了,发现得很好!两个片段都选取了典型事例,一个选取摔跤的情景,一个选取严监生临死前的场面,这两件事选得特别恰当,都凸显了人物形象。
生:我发现《两茎灯草》里面还有神态描写,如“两眼睁的的溜圆”。
师:对的,片段主要是对严监生的头部和手部动作进行描写,这样就免不了运用一些神态描写,这也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呢?
生: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没有运用其他人物描写方法。
师:对,通过三个片段的分析,我们掌握了一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那同学们会运用吗?我们来试一试吧!(出示第2课时课末固学单)

活动:请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描写一个人,突出他(她)的某个特点。
__示例:弟弟边摇头边甩胳膊地哇哇大哭起来,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揉揉眼睛,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有没有关注他。他的目光先是落在妈妈身上,接着移到姐姐那儿,过了一会儿又移到我这里。他看到大家都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也就闹不起劲了,便拖着小汽车自个儿玩去了。__
(学生练写,小组互评并修改。)
师:同学们都写得很棒!同学们课后可以读一读《骆驼祥子》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关于人物的刻画非常经典。第2课时通过阅读整本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感知人物描写的方法。(出示第2课时课后拓学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来主动学习课文。在教学中,多次利用课中导学单的活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主观认知,再小组讨论进行查漏补缺,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得出最后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2.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由畅谈文中各个人物形象。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充分尊重不同个体的想法。
3.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课文的片段较多,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采取表格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让知识体系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温故知新的同时,补充并回忆旧知,为后面外貌描写的学习作铺垫。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单的活动框架,引导学生梳理片段脉络,逐步明了片段的外貌描写具体写了哪些方面,品读外貌描写的具体词语或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由片段的主要描写方法,拓展出其他描写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为后面的写作学习作铺垫。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