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

12 清贫-教案

编号ID:227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49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2* 清 贫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文章内容,对比感悟,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感受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品词析句 诵读感悟 小组合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1.初解题意。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清贫》,从中我们会认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方志敏,感受到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操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你们知道“清贫”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贫穷的意思。
师:其实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追本溯源。古时候,“清贫”二字是这样书写的。(课件出示“清”“贫”的古汉字)
师:“清”字从水,右边的“青”代表水碧绿清澈,引申为清白的意思。“贫”下面的“贝”代表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清贫”不仅指物质上的贫困,也指精神上的清廉、清醒、自持。本文题为“清贫”,正如课文中所写,指方志敏在物质上是贫困的,精神上是淡泊的。(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
2.交流课文背景资料。
师: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谁来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出示课前预学单第5题)
生: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他写了《可爱的中国》。
师:你搜集的资料很准确。是的,方志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农民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土地革命斗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1935年8月6日,他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6岁。生前,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文章。那么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呢?
生: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
师:看来你预习课文非常仔细,关注了文末的信息。看到此信息,你有什么体会吗?
生:他在监狱中还在写文章,非常勇敢,视死如归。
师:的确,如此清贫的他为了家国视死如归,舍己为公,真令人敬佩。今天咱们就走进方志敏先生的文章,从他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他“清贫”的品质,看大家对“清贫”能否有新的理解。
板块二 前置学习,发现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认识这位传奇的人物吧。《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自读提示中的要求读读这篇文章。(课件出示自读提示,生默读课文。)

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
2.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下面这组词语。(课件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中的词语,指名读。)

筹集 矜持不苟 被俘 金镯 恐吓 裤裆 企望 彼此 汗褂裤 深山坞
师:读得不错,你们认为这几个词的读音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需要注意“被俘”的“俘”是二声,读fú;“汗褂裤”中的“褂”和“裤”,左边的衣字旁说明和衣服有关,右半部分表声,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来记住它们的读音;“深山坞”的“坞”是四声,读wù;“恐吓”的“吓”读hè,不能读成xià。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读得也很准确,下面请大家齐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恐吓”的“吓”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恐吓;恫吓”时读hè,表示“使害怕”时读xià。你会区分这两个读音吗?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下面这组词语吧!(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指名读。)

2.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hè xià】  威吓( hè )   惊吓( xià )   恐吓( hè )
师:字音字形都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

3.下列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A.筹集(cóu)    矜持(jīn)   
B.镯子(zuó)     裤当(dānɡ)
C.深山屋(wū)       恐吓(hè)      
D.彼此(bǐ)         惊吓(xià)
师:这道题选什么?请说说理由。
生:选D。“筹集”的“筹”,“镯子”的“镯”都应该是翘舌音;“裤裆”的“裆”应该是衣字旁的“裆”,“深山坞”的“坞”应该是土字旁的“坞”。
师:解决了字音字形,我们来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结合课前预学单第4题,说一说本文主要围绕着“清贫”写了哪些事情?

4.用“∥”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再说说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清贫”的理解,指出__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__。
第二部分(第__2~8__自然段):__写“我”被俘时被两个国方兵士搜身、逼问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__9__自然段):__从家中财产的角度写共产党人的清贫。__
第四部分(第__10__自然段):总结全文,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相机指导。)
师:谁能根据上面的部分划分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甘于清贫,被俘后,两个国方兵士想发“洋财”,反复搜他的身,结果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无所获。
师:“国方兵士”指的是谁?
生:国民党士兵。
板块三 品读国方兵士形象,感悟写法
1.初步感知两个国方兵士的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刚刚读完了文章,请问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生: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
师:文章写两个国方兵士也是为了体现方志敏的“清贫”品质。那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批注你的体会。(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师:同学们批注好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讨论)
2.体会人物的神态描写。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对国民党士兵的描写,体会其人物形象。老师先请各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第2自然段第一句中的“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我从他们想搜大洋或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体会到他们非常贪婪。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第1句话,生齐读。)
师:这两个国方兵士一上来就搜值钱的东西,可真是贪财。同学们再看,哪个词最能够表现这两个国方兵士非常迫切地想获取钱财?
生:热望。
师:“热望”就是热烈盼望,程度较深。可见这两个兵士是多么贪财。请你再读这一句,读出他们的热望。(指名读)
师:你的朗读仿佛让老师感受到了那两个贪婪的国方兵士心里对金钱超乎常人的渴望。请大家继续分享。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我从“被激怒”“凶恶”“威吓”等词语体会到了这两个兵士搜不到钱财就开始发怒,非常穷凶极恶。
师:这里的“被激怒”“凶恶”是对他们的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文中还有哪些神态描写?请大家快速勾画描写这两个国方兵士的神态的语句。
生:我在第8自然段找到这些语句:“他们是多么失望啊!”“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失望”“怀疑”“惊异”是对国方兵士的神态描写,我从中体会到了这两个国方兵士的贪婪。
师:他们搜不到钱财就发怒,再三搜寻还是没有,就“失望”,还“怀疑”方志敏藏钱,可见他们真是贪婪。那他们为何会“惊异”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们“惊异”是因为方志敏身为一个大官却没钱,他们难以置信。可见方志敏的确清廉,一心为革命事业克己奉公。
师:他们从热望到被激怒到企望到失望,这种情绪变化表明了国方兵士贪婪和爱财的本性,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比。他们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他们认为共产党大官和国民党高官一样,都很有钱。而事实上,共产党员都是清贫守节的。
3.体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师:面对身无分文的方志敏,这两个国方兵士做了些什么?
生:拿着手榴弹,拉引线,双脚拉开,做出要抛掷的姿势,还凶恶地盯着他,吼他。
师:这些都是什么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除了这里的动作描写,文中其他地方还有动作描写吗?
生:还有第2自然段的“摸、捏、搜”,第6自然段的“弓着背”“过细地捏”,第8自然段的“低头注目搜寻”“塞进”“抢夺”“说定”“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同声命令”。
师:大家读文章非常仔细,从这些动作描写中,你仿佛看到了两个什么样的国方兵士?
生:贪婪、凶残、丑陋、卑鄙。
他们的这些动作非常粗鲁和凶狠。我们站起来带着动作一起读读这些动词和短语吧。(生齐读)

从我上身摸到下身  从袄领捏到袜底  拿着一个木柄榴弹
拉出榴弹中的引线  拉开一步  用凶恶的眼光盯着
威吓地吼道  弓着背  过细地捏  停手不搜  低头注目搜寻
塞进  抢夺  说定  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  同声命令
师:你们朗读时的动作把老师都吓到了,非常逼真。那么这两个兵士朝着方志敏吼了些什么呢?(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独立完成。)

活动一:重点关注课文中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对话,完成导图。

师:他们威吓方志敏的时候是怎样吼的?
生: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师:他们坚决不相信方志敏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时又是怎样吼的呢?
生: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师:为了搜出“钱”来,两个国方兵士前前后后努力了四次,始终不愿意相信方志敏没有钱,他们怀疑、企望的时候朝着方志敏吼了些什么呢?
生: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师:他们说这些话时语气应该是非常凶恶。那么,下面老师请男同学来读一读国方兵士的这些话。(出示国方兵士说的话,男生齐读国方兵士说的话。)
生:男生们将国方兵士凶狠的语气读得非常好。面对国方兵士几次三番的威胁,方志敏始终只有一个回答,是什么?
生:一个铜板也没有。
师: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一位同学扮演方志敏,另外两位同学扮演国方兵士,台下的同学们读第2~8自然段的旁白,台上的他们来表演动作,并读出人物的对话。(生生配合表演、朗读,体会兵士的凶残和丑恶。)
师:同学们配合得真默契。你瞧,他们俩刚刚的动作、语言、神态,很好地诠释了这样两个凶残、贪婪、丑恶的国民党士兵的形象。那面对这样的两个国民党士兵,方志敏是如何应对的呢?咱们刚刚这位扮演方志敏的同学,请你谈谈你的扮演感受。
生:我感受到方志敏面对敌人的恐吓始终很镇定,可见他很勇敢,不怕牺牲。我还感受到他真的很清贫,全身上下只有表和笔。
师:看来你是一位成功的扮演者。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是我们扮演角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
板块四 体会内心,感悟品质
师: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了两个国民党士兵的形象。那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又是怎样表现的?同学们再读一读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方志敏的心理活动。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组合作学习单,按照学法提示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小组合作,感悟方志敏的“清贫”品质。
《清贫》小组合作学习单
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内心,感悟他的“清贫”品质。
学法提示:
①读:找到课文中描写方志敏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句,认真读一读。
②圈: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圈出表示神态的词语。
③想:选择一处谈谈体会。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①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得到最满意的答案。
②交流步骤:读语句,说关键词,谈体会。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果,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生:我们组要分享的是第4自然段。我们从方志敏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他非常清贫,而且他面对敌人的威胁不仅不害怕,还讽刺挖苦敌人,可见方志敏的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师:非常好,请你们小组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方志敏的从容不迫和临危不惧。(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小组学生齐读。)
师:这个小组分享的是对方志敏的语言描写,有小组能对他们的分享进行评价或补充吗?
生:他们读出了方志敏镇定的语气,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想补充的是,这一段中“我微笑着,淡淡地说”是对方志敏的神态描写,也让我体会到了方志敏面对敌人时的从容、无畏。我想请我们小组一起合作再来读这段话。(小组学生读句子)
师:非常好,你们读书时还模仿了方志敏的神态,给你们点赞。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全班齐读)
师:还有小组来分享吗?
生:我们小组想要分享的是第7自然段。我们从方志敏的话中体会到了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共产党当官的却很清贫,这样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方志敏对国民党聚敛民财、盘剥百姓的讽刺,对共产党不为个人谋利益,为天下人谋幸福的赞美。
师:对比之下,共产党如此清贫,是因为他们廉洁奉公,他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老百姓能过好日子,他们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要为天下谋幸福。这样的坚持、恪守清贫的共产党人,你们敬佩吗?请再读这段话,读出你们的敬佩之情。(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方志敏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他真的这么穷吗?请你找找文中的关键语句,我们再来分享。
生:从第1自然段中“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我体会到方志敏是有钱的,但他没有把钱据为己有,而是全部用于革命事业,用于为天下百姓谋幸福,可见方志敏是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不仅方志敏这样,每个共产党员也都是如此。
师:你的体会真深刻,的确不仅仅是方志敏,而是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都如方志敏一般,具备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恪守“清贫”的品质,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师: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士兵,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
板块五 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
生: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师: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
生:我从“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体会到了方志敏讽刺的语气。
师:是的,这段话正是用了讽刺的语气,那么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段话是方志敏自己发问自己回答。
师: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对比之下,方志敏和无数的共产党员是多么清贫、朴素。
师:清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所以最后一个自然段,方志敏这样说道——
生: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师:现如今,我们在革命先烈的庇护下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你们觉得还需要“清贫”的精神吗?谈谈自己对“清贫”的理解。(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清贫”的理解。
1.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过着“清贫”的生活?说一说他们的事例。
__示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为了祖国进步与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俭朴的科学家,家中过着俭朴生活的长辈,等等。__
2.你觉得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清贫”的精神吗?
__示例:需要。“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它对当下仍然有重要意义。__
  (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教师相机出示预设答案并指导。)
师:斗转星移,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我们在《清贫》中体会了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应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努力成长为新一代的有骨气的中国人。
师: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生:他们坚守信念、恪守清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正是他们的“富有”之处。
师:这篇文章通过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反映的不只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先烈舍己为公的革命气节。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虽然不用像革命先烈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要学习他们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1.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创作本文的背景入手,讲清楚方志敏被捕的原因,接着扫清学生学习时的字词障碍,再引导学生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让学生初步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一高尚情操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件“传世宝”。
2.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默读、勾画,以及重点分析表现方志敏及国民党士兵形象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于对比中体会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清贫守节的高尚品德。 设计意图:
题,是文眼,是文章的灵魂。读题后的质疑为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读书实践活动找到了切入口。介绍作者方志敏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也将搜集课外信息资料有机纳入课堂学习中来,有利于进行多维联结阅读,体会方志敏的清贫品质和视死如归精神,此处初感其意。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由字到词到句再到文章的整体内容,目标层层递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初步理解“清贫”的意思,为深入理解“清贫”这一品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国方兵士的贪婪、凶残、卑鄙、丑恶形象,从而初步感受方志敏的廉洁奉公,英勇无畏。为后面进一步通过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方志敏的内心,感悟他的“清贫”品质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深入理解题目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朴素的人。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