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手 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5.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1.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品读感悟 自主合作 类比仿写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认识大拇指、食指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3.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只高傲、架子十足的鹅老爷吗?它是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里的主角?(课件出示丰子恺先生画的大白鹅)
生:是四年级下册学过的丰子恺的《白鹅》。
师:你对《白鹅》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印象深刻呢?
生:丰子恺先生称他的白鹅为“鹅老爷”。鹅吃饭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
师:多么有趣的鹅啊!风趣幽默的语言就是丰子恺文章的最大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丰子恺先生的另一篇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依次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生: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师: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最后还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将这五根普通的手指描述得十分有趣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根据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先来检查大家预学单上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把不会读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拇指 琴弦 搔痒 窈窕 秽物 碾轧 拧螺丝 纽扣 相貌 仓库
养尊处优 渺小 享乐 附庸 爱憎 团结
(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师:大家注意,“纽”的声母是鼻音n;“弦”读xián;“窈窕”两个字都是三声,但是连读时,“窈”会发生变调;“憎”读一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一遍。(生齐读词语)
师:生字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请大家完成课前预学单第2题,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好不好。
师:大家在书写生字时,要特别注意“搔”的右上部分是“叉”,中间的点不要掉了;“痒”是病字头;“貌”的左半部分是“豸”;“享”的最后一笔是长横。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写一写这四个易错字。(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师:解决了生字词,我们来找找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
生: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是的,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板书:不同姿态 不同性格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整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因为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第2~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依次介绍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道理。(教师板书:总—分—总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师:第6自然段阐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你能用原文回答吗?
生: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板书:一致团结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师:同学们能借助板书,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这篇课文先总体说五根手指具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然后分别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作用、性格,最后阐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板块三 细读课文,感受风趣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找到你觉得有趣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导学小贴士:
1.先自主学习4分钟,再组内合作学习6分钟。
2.读到第______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大拇指/食指形象。
(生默读并在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师: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大家一定有了不少收获,现在来一起分享吧。
生:读到第2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老实敦厚、憨态可掬的大拇指形象。(板书:拟人)
师:你觉得作者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有趣,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呢?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同学伸出你们的大拇指,仔细观察。
生:作者是从体形、构造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
师:作者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谁来接着分享?
生:读到第2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力气大、肯吃苦的大拇指形象。
师:老师听出来你把描写大拇指动作的词重读了,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些词都表示用的力气很大,说明大拇指最肯吃苦。
师:请你把这些词再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动作,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板书:动作)
师:老师看同学们做动作时,五官都在用劲,可见大拇指做的都是重活。我们来合作读这一段话,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看看大家能不能发现什么写法上的奥妙。(师生合作读)
师:有谁发现这段话在结构上的奥秘吗?
生:我发现这段话的结构是“总—分”。
师:是的,第二句话的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那么第二句话有什么特点呢?
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且第二句话的内容都是举例子。
师:很好,这段话是先概括写大拇指最肯吃苦,接着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他肯吃苦,举例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板书:先概括后举例 排比)
师:虽然大拇指的形状实在算不上美,却是最肯吃苦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的第二句话,读出排比的节奏感,读出大拇指吃苦工作时的力量感。(师生齐读)
师:我们接着分享,谁来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句子? 读到第2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默默无闻、不喜欢邀功的大拇指形象。
师: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把大拇指不会讨巧写具体的?
生:作者是通过“招呼人”和“给人搔痒”两个事例把大拇指不会讨巧写具体的。
师:这段话同样是先概括后举例说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大拇指形象。我们接着往下分享,谁来说一说?
生:读到第3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硬朗的食指形象。
师:“窈窕”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生:“窈窕”是指像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那样曲线优美、体态秀丽。
师:非常好,你很会学习!字典中对“窈窕”的解释是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我们接着分享喜欢的句子。
生:读到第3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段话先概括后举例,并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愿意出力、敢于探索、不怕受伤和牺牲的食指形象。
师:你总结了这段话的特点,说明上课非常认真!你能解释一下“秽物”的意思吗?
生:“秽物”指肮脏的东西。
师:食指接触肮脏东西的机会最多,受伤的机会最多,可真是不怕牺牲啊!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谁来试试?(指生读句子)
师:大家掌声鼓励。你加重了语气读“全靠”“都要”“最多”,充分表现出了食指的卖力。全班一起像他这样读一读。(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分享有趣的句子。
生:读到第3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列举了具体事例来写食指,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灵敏的食指形象。
师:如果说大拇指干的工作是重活,那你觉得食指干的工作是什么活?
生:巧活。
师:说得好!食指的工作是复杂的,干的活是巧活,是不可或缺的,该怎样把这句话读好?谁来读一读?(指生朗读)
师:谁愿意点评?
生:他重读了“必须”“终是”,体现出了食指机敏的重要性。
师:你听得很仔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师:通过学习与分享,我们感受到大拇指虽然算不上美,但最肯吃苦;食指具有直落强硬的线条,善于干复杂机敏的活。
板块四 归纳写法,迁移运用
师:丰子恺先生把大拇指和食指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读起来感觉很有趣,他有哪些我们可以学习的写作法宝呢?
生: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先概括后举例,动词运用精准。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写法,来仿照着写一段话。(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学生自由练写。)
活动二:读一读,体会句子的写法,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示例: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仿写:奶奶家的小白猫最淘气了。__例如,我的作业本上常常印着几朵小梅花,准是它踩的;叠好的衣服一转眼就掉到地上,准是它弄的;鱼缸里的小鱼不见了,准是它吃的;花盆碎了一地,准是它撞的;新买的围巾不见了,准是它藏的。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写的话?
生:奶奶家的小白猫最淘气了。例如,我的作业本上常常印着几朵小梅花,准是它踩的;叠好的衣服一转眼就掉到地上,准是它弄的;鱼缸里的小鱼不见了,准是它吃的;花盆碎了一地,准是它撞的;新买的围巾不见了,准是它藏的。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他的仿写。
生:他的仿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举的例子都突出了小白猫的淘气,而且运用的动词很准确。
师:还有谁愿意来分享?
生:我的妈妈最勤劳了。家里的饭菜都是她做的,家里的碗筷都是她洗的,家里的地板都是她拖的,家里的房间都是她收拾的。
师:你是结合生活实际来写的,也是先概括后具体举例,举例部分的动词运用准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大拇指和食指的作用、所具备的品质,体会到了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还学会了先概括后具体举例的写法。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1.利用表格,梳理全文。我利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感受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搭起架构,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风趣的语言。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重点品读描写大拇指和食指的段落,感受大拇指的最肯吃苦和食指的工作复杂,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和语言的风趣,并在品读过程中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力上有一个由简入难的过程,用具象解释抽象的语文知识概念,教学效果很理想。
3.结合语文园地,迁移运用写法。与本单元的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相结合,落实巩固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为本课的小练笔作了铺垫。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四年级下册学过的课文《白鹅》,直接点明丰子恺先生的文章语言特点是幽默风趣。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魅力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方法,品读第2和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分享交流,了解大拇指和食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设计意图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帮助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就学会写法的运用。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仿写提供了一个中心句,让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了解其他三根手指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2.能由文中的大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3.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块一 合作学习,感受风趣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句子,了解了大拇指和食指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按照学习大拇指和食指的方法来了解其他三根手指。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找到你觉得有趣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导学小贴士:
1.先自主学习4分钟,再组内合作学习6分钟。
2.读到第______自然段,我觉得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形象。
(生默读)
师:谁来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生:读到第4自然段,我觉得生动有趣的句子是“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位置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师:大家想知道关公、关平和周仓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出示关公、关平、周仓的简介)
关公: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宋代以后事迹被神化,被尊为“关公”“关帝”。
关平:关羽的长子。
周仓:对关羽忠心不二,以关羽的护卫形象出现。
师: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公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和周仓两员大将。他俩分立关公左右,就如同食指、无名指分立中指左右。(课件出示关帝庙三人塑像图)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看一看,对比人物特征,想一想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生:这样比喻,既写出了中指形似高大威武的关公形象,还将三指紧密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
师:是的,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人。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下面,我们接着分享。
生:读到第5自然段,我觉得生动有趣的句子是“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这几句话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写出了无名指和小指的能力薄弱,写得很幽默。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猜测“附庸”的意思吗?
生:遇到工作时,无名指和小指不怎么出力,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所以我猜“附庸”的意思是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师:真聪明!作者夸张地描写了无名指和小指的渺小作用,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某类人,不禁令人会心一笑。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句子)
师:正是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想象丰富,通过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让文章的表达意趣盎然。学到现在,同学们知道五根手指到底有怎样不同的姿态、特征和作用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指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手指 姿态 特征 作用
大拇指 形状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默默奉献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顶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食指 直直落落,线条强硬 能干机敏、敢于探险、不怕牺牲 推笔杆、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
中指 相貌堂皇,个子最高,曲线优美 养尊处优、华而不实 略为扶衬
无名指、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 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掏耳朵、抹鼻涕、演奏乐器、作兰花指
师:听完同学们的交流,我觉得同学们对课文内容都理解得很好。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出的答案,完善自己的学习单。(生完善答案)
师: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五根手指,但是我们并没有进行过仔细的观察,而丰子恺先生却对手指进行了如此细致的观察,他的语言也风趣幽默极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语言的魅力。
板块二 联系生活,领悟道理
师: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作用,写得栩栩如生,让我们感觉五根手指就是五种不同个性特点的人。(板书:五根手指 五种不同个性的人)那么,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生:大拇指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家里最肯吃苦的人,她总是起早贪黑地工作,回家了还要辛辛苦苦地照顾我们。
师:你抓住了大拇指的特点来谈。还有谁来分享?
生:我由大拇指想到了清洁工。清洁工也是起早贪黑、吃苦耐劳的人。
师:说得真好!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大拇指这样普普通通、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我们来说说食指吧,你联想到了哪些人?
生:我觉得食指像我的爸爸。他在家里总是干有难度、有技巧的活,比如修电脑、通下水道、擦高处的玻璃等。
师:是啊,爸爸和食指一样,干复杂的、有危险的活。还有哪些人像食指?
生:我想到了警察和消防员。
师:他们总是在危难时刻冲在最前面,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师: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一起用原文回答。
生: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师:这个启示能换成一句俗语来说吗?
生: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师:五根手指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但他们团结起来,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如果我们团结起来,那就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这就是丰子恺先生通过普通的手指所阐明的人生哲理。让我们牢记它吧,再齐读一遍——(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块三 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师:作者之所以把手指描写得灵动鲜活、富有趣味,是因为他把手指当作人来写。除了手指,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器官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我们也可以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写写五官的样子和作用。同学们知道人的五官指哪些器官吗?
生: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
师:这五个器官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生:眼睛长在脸的上半部分,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我们用它来看东西。鼻子长在眼睛的下方,处于脸部正中间,高高的,作用是闻气味。嘴巴在鼻子下面,有上嘴唇和下嘴唇,红色的,作用是说话和吃饭。耳朵和眼睛一样,有两只,长在脑袋两侧,有耳朵才能听到声音。舌头是人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
师:如果让你从五官中选一个,把它当作人来写,你想写它的什么特点?是想称赞它,还是嘲讽它?(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运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方法,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导学小贴士:1.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想想可以举哪些例子。
2.想想可以用第几人称来写。
五官中地位最优、最高大挺拔的,无如鼻子。他居于脸的正中央,惹人注目。神采俊朗的他是一位尽职的“健康卫士”。食物变质,他能早早鉴定;异样的气味,他能最先预报;感冒病毒入侵,他能及时警示。__
写话评价表
评价标准 星级
语句是否通顺 ☆☆☆
中心意思是否表达明确 ☆☆☆
举例是否合理 ☆☆☆
用词是否恰当 ☆☆☆
师:先同桌间根据评价表互相评价,然后进行修改,最后全班交流分享。
师:现在一起来分享你们写的内容吧。
生:我是眼睛,在主人五官中长得最美。我的眼珠圆溜溜的,忽闪忽闪的,像两颗会闪闪发光的黑色宝石。我深受主人的喜爱,因为我是最会表达情绪的。难过的时候,我泪流不止;生气的时候,我睁得圆圆的;高兴的时候,我眯成两条缝。人们只要看我,就知道我家主人的心情如何了。
师:你运用第一人称来赞美眼睛会灵动表达情绪的特点,读来十分有趣。
师:我们还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运用第三人称,把自己的内容写得生动有趣。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修改、完善你的仿写。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也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还学着运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进行了创作。生活中充满了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会让我们有所启发。课后请同学们将课文中你觉得风趣的语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出示第2课时课后拓学单)
1.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品读课文风趣语言的方法,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感受第4~5自然段风趣的语言,并在交流中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2.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大拇指和食指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的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课后小练笔有一定的难度,我选择当堂进行写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先明确人的五官是什么,再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运用不同的人称,可以赞扬,也可以嘲讽。通过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落实写作方法的教学,在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
学生合作学习第4和第5自然段,了解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结合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用关公、关平、周仓三人来比喻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妙处,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将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
在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后,联系实际谈生活中像大拇指和食指的人,深入体会其品质,并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完成课后的小练笔,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仿写一段话。先确定仿写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在互评与修改中落实方法的习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