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方案
“他________了”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他________了”,要求写一件事,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意在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尝试从多个角度具体描绘人物的表现,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结合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次习作不仅要将写人与记事结合起来,还要借鉴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体现了习作要求的不断提升。
教材第一部分首先通过提问,以陶醉、生气、伤心等例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引导学生回忆当时发生的事、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当时人物的表现,帮助学生打开选材的思路,然后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不仅要把事情写下来,还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教材第二部分通过示例和提示,对本次习作进行了具体指导。示例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了“他陶醉”时的样子。示例后呈现的提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的表现,这些角度在示例中均有所体现,可以与示例相互参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示例和提示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可以“怎么写”。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习作完成后交流、修改的要求,再次强调了本次习作的重点。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启发,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巩固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某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把经过写清楚。
2.能从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
1.回忆人物当时的表现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掌握通过人物的表现反映人物内心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有关的教学课件。
2.习作例文片段。
学生准备:回想一个人陶醉、生气或伤心时的样子,学会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1.谈话导入,引发学生回忆。
生活中,你见过谁陶醉、生气、伤心、委屈、难堪时的样子吗?说说其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幕。
预设:
生1:那次爸爸生气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怕妈妈批评我,就把责任推到了猫的身上,没想到我打碎花瓶的一幕刚好被爸爸看见了。见我不肯承认错误,还推卸责任,爸爸生气极了,严肃地批评了我。
生2: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桌感动的样子。那次,同桌错过了吃午饭的时间,等她来到餐厅,她的午饭已经被收走了。我们见状,就把自己没吃的饭菜分给了她。她捧着餐盒,连连向我们道谢。
生3:那次,我们在足球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很激动,尤其是林航同学,冲到足球场上大喊大叫,他激动的样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2.教师小结,学生交流,提出本次习作任务。(板书习作题目:他______了)
3.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他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是什么导致他有了这样的表现?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如果我们要写某个人激动的样子,你觉得要把哪些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操作指导:设计此板块内容,是要通过生活经历引发回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入课堂情境。通过一步步设问,引导学生还原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他人或激动、或伤心的瞬间,为下面具体描写一个人的表现作好铺垫。
板块二 例文引路,小试牛刀
活动1 借助示例,了解写法
1.出示例文片段。
课件展示: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2.请大家读这个片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3.指名交流。
预设:
生1:这段话通过人物表情写具体了这个人陶醉的样子。
生2:这段话通过人物语言写具体了这个人当时的表现。
生3:这段话通过这个人的动作写具体了这个人当时的表现。
4.教师相机进行小结:
(1)神态描写: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2)语言描写:(他)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3)动作描写: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4)这段话通过对这个人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现了他欣赏雕像时陶醉的样子。将人物的样子写得这样传神,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与平时不一样的神态、动作、语言,这就是从多个角度将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办法。
活动2 分组讨论,交流写法
1.引导思考:从刚才大家的分析中,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描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预设:
生1:写一写他的面部表情,以及变化的慢与快。比如:勃然大怒、破涕为笑、呆若木鸡。
生2:写一写他暴露心情的眼神。
3.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小结: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时,不妨从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入手,得到的答案就是我们能够写进习作里的细节。
课件展示:(1)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
(2)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3)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4.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表现往往体现在一件事中,就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示例,那个人在陶醉地欣赏一件艺术品,这就是一件事。除了这些细节描写之外,我们还应该怎样来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呢?(分小组进行讨论,推荐代表进行交流)
预设:
生1:要把一个人的言行放到事情中来体现。
生2:把这个人当时在做什么事,或者遇到了什么事写出来,进而表现他当时的神情举止。
生3:通过把事情讲清楚,来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这样才能反映出人物当时的情感。
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展示:写好一个人的表现
5.小结:几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想要把一个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当时的内心情感,除了细节描写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把人物放到事情中去写,也就是写人和写事相结合,将人物的表现写具体与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二者缺一不可。
操作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借助例文片段,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体会和感受;交流中教师要注意适当指导,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思路,提醒学生注意多角度写人物的同时,还要把人物的表现和事情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具体。
板块三 明确要求,尝试写作
活动1 明确要求,补充题目
1.引导:既然我们已经明确如何来写一个人的表现了,现在就来一起看看本单元习作的要求吧。
课件展示: 他______了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或伤心时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通过习作要求我们能看到,这次习作的题目是“不完整”的。现在,请大家再次分享一下想写的人物和事情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吧。
预设:
生1:因为我对妈妈撒谎了,所以她当时“火冒三丈”,如果写当时的妈妈,题目就是“她生气了”。
生2:有一次,我看到弟弟参加幼儿园演出,上台表演节目时不知所措,如果我写当时的弟弟,题目就是“他紧张了”。
生3:母亲节到了,我送给妈妈一份礼物,妈妈偷偷地流下了眼泪,我要写的就是“她感动了”。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只要题目中横线上填写的词语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这个人物当时的情感,就是成功的。
3.现在就让我们用笔记录下那一刻那个人的样子,将其珍藏起来吧。
活动2 根据要求,尝试写作
1.接下来就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抓住要写的人物在某件事中最令你难忘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运用恰当的方法细致、精彩地描写这一瞬间,进而能让读者体会到这个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2.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也可按照倒叙的手法,将描写人物的某种表现作为开头以吸引读者,然后写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写人物的表现,要将整件事写完整,将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3.学生尝试写作。
4.教师巡视,略作指导。
操作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欣赏例文片段的收获,变成自己的一种写作窍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写人物的表现,要将整件事写完整,将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老师从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到运用写作方法,从大处着笔,到小处着手,每个细节都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
板块四 展开评价,修改习作
1.课件显示两名学生的习作片段,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修改,在评价中教学修改技巧。
课件展示:习作片段1 只见她紧皱眉头,双手用力地合上书,几步走到第一排同学的面前,大声喊道:“你们想干什么?不想上体活课了是不是?给你们一节课的时间来放松放松,就这么放松吗?……”
习作片段2 他还没说什么,双手就开始不停地揉着裤子的两边,眼睛一直看着地面。大家静静地等着他说话,谁知道他一开口就是:“大,大,大家好,我今,今天要跟大家分,分享的是一项体育活,活动,活动的名字是接力,不对,是跳绳接力……”不知道为什么,不是我在发言,可是我的手心却开始冒汗了。我心想:“真不应该,周卫凡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没有准备?难道他看到下面有这么多人看着他,紧张了?”这时,我的同桌凑过来小声跟我说:“他弄得我都紧张了,这也不像他啊。”周卫凡继续结结巴巴地说着,语无伦次,一会说他的爱好,一会说跳绳接力的玩法,一会又说他的爸爸是如何教他跳绳的。
2.开展师生评价,紧扣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共同学习写作、修改技巧。
3.尝试修改后,和同学们再次深入交流,再对习作进行修改。
4.小结:这次习作的要点既要看是否通过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又要看是否反映了人物的内心,还要看是否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期待你的每一次习作都有进步。
5.作业布置:完成习作。
操作指导: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在师生的评议中,让学生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又发现自己习作的缺点。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角度,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对细节的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没有任何感染力。所以说,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
片段写作只是第一步,目的是习得写作的技巧。而真正完成自己的习作之后,对作文进行修改润色才是完成一篇好作文的关键。本节课试着让学生修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并写下评语。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写作的技巧融入评讲段落中。一边评讲,一边传授润色技能,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修改已经写完的作文,能使作文水平在短期内飞速提高,从而使“写完”变成“写好”。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也说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思考、推敲与修改,才能成为一篇美文。可见修改在一篇佳作中的重要性。
范文引路
他委屈了
放学后,我刚进家门,就看见妈妈沉着脸站在客厅里。①
“是你把给奶奶准备的红包拿走了吗?”妈妈看见我,严肃地问。那是妈妈给奶奶准备的生日红包,红包里可是有1000元钱呢!这么多钱丢了可不是小事,我赶紧说:“我不知道,我刚到家。”
“姐姐刚到家,我回来之前就你自己在家,不是你拿的,难道钱还能自己没了吗?”妈妈顿时火冒三丈,看着弟弟生气地说,“偷拿了钱还撒谎,一点儿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吗?”妈妈的怒火越燃越旺,扬起巴掌,“啪啪”在弟弟的屁股上狠狠地拍②了几下。
我赶紧看向弟弟,只见弟弟瞪着红红的眼睛,两只小手死死地揪着衣角,身体微微发着抖。他张了张嘴,好像要说些什么,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就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掉下来。③看着弟弟掉眼泪的样子,妈妈心疼了,放低了声音再次问道:“你跟妈妈说实话,是不是你拿的?”
“不是我!我没拿——”弟弟喊了一声,终于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③那汹涌而出的泪水和撕心裂肺的声音,让我和妈妈都愣住了,我不由得想:“是妈妈误会他了吗?”
这时,爸爸回家了,听妈妈说了前因后果后,爸爸叹了口气,说:“中午我回家的时候,怕出发时把红包落下就顺便带走了。”爸爸说着,把红包从包里拿了出来。
“这……”妈妈看着红包,半晌说不出话来,接着一把抱过弟弟,心疼地说:“对不起,是妈妈错了,没把事情弄清楚就冤枉了你,你能原谅我吗?”
弟弟噘着嘴,哭声总算小了下去,可眼泪依然滚滚而下。④
行文写法赏析
❶开头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留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❷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越来越生气的样子,也为下文写弟弟的委屈作了铺垫。
❸抓住弟弟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进行描写,弟弟委屈的样子跃然纸上。
❹“眼泪依然滚滚而下”再次表现出了弟弟的委屈。结尾自然,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总评:小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妈妈误会弟弟偷拿了钱,弟弟非常委屈的事,叙事完整、具体,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其中,最打动人的还是弟弟委屈的样子,小作者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将弟弟当时委屈的样子描写得非常传神,具有一定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