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

《习作一》教学设计

编号ID:231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8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习作指导方案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本单元习作,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教材第一部分,意在勾起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选择习作素材。教材提示了一些可能引起成长回忆的物品,并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时刻。第一个例子是过生日时发现了妈妈的皱纹,“我”学会了关心妈妈;第二个例子是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来新球鞋,“我”感觉这份爱沉甸甸的;第三个例子是当众发言受到大家的鼓励,“我”从紧张变得自信。三个例子均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示了“成长”的含义:往往就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或是懂事了,或是会感恩了,或是进步了……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和要求。首先,提示了习作任务:要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接着,明确了写的要求:一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二是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三是自拟题目。这些情形可以是当时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结合往事想到的。将其写具体,意味着要围绕感受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细致描写。“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即要求学生所写的内心感受都是真实的,不拔高、不编造。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交流、修改的要求。教材明确了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是否把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了,呼应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教材还提出了和同学交流的要求,意在让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成长故事,丰富对成长的感知,产生共鸣。
教材配有一组插图,表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瞬间,意在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打开关于“成长”的记忆之门。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1.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2.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文、学生照片。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成长中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出示照片,感受成长
1.出示学生提供的婴儿期、一年级刚入学、三至五年级各阶段的照片,猜猜他是谁。
2.说说看了照片,有什么感受。
操作指导:设计这个板块,注重打开学生的选材思路。从学生提供的照片入手,通过学生自己和身边同学的成长照片,引导学生感受情景、感受成长,引发学生丰富的回忆,为下面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作好铺垫。
板块二 围绕主题,自主交流
活动1 围绕成长,回忆往事
1.课件出示。
课件展示:读一读,想一想。
(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3)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从这几段文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过生日时发现了妈妈眼角的皱纹,“我”学会了关心妈妈。
生2: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新球鞋,“我”感觉这份爱沉甸甸的。
生3:“我”当众发言,受到大家的鼓励,从紧张变得自信。
小结:长大是一种独有的感受,如自己内心有了波动,思想有了变化,认识有了提高。
2.引导学生回忆往事: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哪件事让你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
生1:有一天晚上,妈妈打电话让我送一包东西到另外一个小区的爷爷家。我第一次走夜路,而且克服了恐惧心理。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生2:有一天,我一个人照看3岁的弟弟,成了合格的“小保姆”。我觉得我长大了。
小结:当自己能肩负责任、有所担当的时候,就是成长。
预设2:
生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为此,我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应该长大了。
生2: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我发现我突然长大了。我要说:“爷爷,谢谢您!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
小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你能够感受到亲人、老师、朋友对你的关爱与帮助,懂得感恩时,就是成长。
预设3:
生1:有一天晚上,爸爸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和妈妈临时有加班任务,晚上不回家了,让我一个人洗漱睡觉。那一晚,我吓坏了,但是最终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我没有哭。这时候,我发现自己长大了。
生2: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小结:当你自己变得勇敢时,就是成长;当你面对众人发言而不再紧张时,就是成长。(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活动2 根据交流材料,感悟成长真谛
1.刚才你们列举了各式各样的成长,老师能够感受到你们内心对成长的渴望和每一次成长时的喜悦之情。那么,你们觉得成长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2.生交流成长是什么。
预设:
生1:成长是年龄的增长。
生2:成长是内心的强大。
生3:成长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有所担当。
小结: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还有心理的成长。自己能克服恐惧、鼓起勇气,养成良好的习惯,变得勇敢、坚强、自信,这些变化都是成长。
操作指导:该板块的师生互动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成长问题,懂得在生活中见证成长,作文即生活。
板块三 讨论交流,指导写作
活动1 讨论交流,学习写法
1.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写下来呢?
2.讨论交流,学习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爸爸的花儿落了》。
(2)联系《城南旧事》片段《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说英子是怎样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作者抓住了哪些细节进行描写。
(3)归纳写作要点。
课件展示:①记录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把当时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写生动。
③写出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2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1.学生尝试习作。
2.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意在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确定习作内容;联系课件中的片段,意在把从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迁移。带领学生运用课件中的阅读材料,它既是阅读的延伸,又是写作的借鉴,对写作的指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板块四 分享评议,自主修改
活动1 分享作文,提出建议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给同伴。
2.评一评:
(1)是否把让自己感到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了。
(2)交流细节描写。
预设:
生1:描写细节时要写出那一刻的所思、所言、所感、所做。
生2:也就是写出当时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等。
(3)提出修改的建议。
活动2 自主修改,认真誊写
1.反复朗读,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修改。
3.誊写作文。要求:认真书写,誊写清楚。
操作指导: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说一说自己有收获的地方,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赏析,为下面的进一步修改打好基础,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板块五 范文引路,精益求精
1.观摩范文片段。(课件出示)
2.对照范文,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3.再次修改。
操作指导:让学生学习、借鉴优秀习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印象深刻的成长故事。在交流中激发学生分享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写作中让学生仿照、借鉴范文,注重对所写人物进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使情感的体现更加丰富、生动。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成长的瞬间、成长的故事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点评式的总结,让学生感悟到:成长的瞬间很多都藏在日常的生活细节里,只要认真观察生活,就能发现这样的素材。再通过交流故事细节,实现了情景再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懂得: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而能打动人心的就是最真挚的情感。
范文引路
那一刻,我哭了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因出现某一个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的时刻而想要哭泣。是的,那一刻,我哭了。①
拿到数学试卷,89分!我一下子愣了。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和不及格没有区别。
下午放学回到家,妈妈问道:“听说这单元的数学试卷发下来了,考得怎么样?把试卷给我看看。”
无奈,我慢腾腾地从书包中抽出了试卷,递给了妈妈,随即低下了头,紧咬着下唇。②不过,我仍能清晰地感觉到,妈妈的脸色正在迅速地由晴转阴。“89分!这可是你有史以来最低的分数。最近我就发现你学习不那么用功了,没事就玩手机。这样下去,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妈妈对我厉声呵斥。
“别说了!”我大喊一声。妈妈一下子怔住了。这是我第一次对妈妈发这么大的火。说完,我跑上楼,趴在床上呜呜地哭起来。③我也不知道哭了多久才下的楼。这时,我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仍紧紧地握着那张试卷。我悄悄地走进厨房,发现锅里放的正是我最喜欢的洋葱炒蛋,锅盖上还留有一丝余热。看到这一切,咸咸的泪水瞬间从我脸上流了下来。③我后悔向妈妈发脾气,跟妈妈顶嘴了。
这时,妈妈醒了,她走到我身边抚摸着我的头说:“女儿啊!都怪妈妈不好,妈妈不该对你那么严厉。妈妈不是一定要让你出类拔萃,只是希望你不要那么贪玩。妈妈知道你心里也一定很难受,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听了妈妈的话,我抱着妈妈放声大哭,③妈妈也紧紧地抱着我,一边安慰一边抚摸着我。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妈妈是那么爱我……
我哭了,在泪水滑过心灵深处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明白了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④
行文写法赏析
❶开篇点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增强了习作的吸引力。
❷“抽出、递给、低下、紧咬”四个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不想给妈妈看成绩,害怕被妈妈批评的心理。
❸习作的线索是作者的“哭泣”,共写了三次哭泣。第一次是因为作者跟妈妈顶嘴、发脾气而哭泣。第二次是因为作者见到妈妈手里握着自己的卷子睡着了,而锅里却热着自己爱吃的菜而哭泣。第三次是因为作者听到妈妈的话而哭泣。在表达上,三次哭泣一次比一次更能突出中心,揭示主题。
❹习作结尾点明了“长大”这一中心,同时巧妙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评:这篇习作以“我哭了”为线索,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在一起,以“我”的情感变化推动习作内容的叙述。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来,把自己感到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得很具体,突出了主题。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