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教案
16 田忌赛马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孙膑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策、荐”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1 激发兴趣,交流资料
1.教师课件出示《围魏救赵》的图片。
2.激趣:你读过这个成语故事吗?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3.《孙膑兵法》是孙膑创作的中国军事著作,关于孙膑,你还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课件展示:孙膑,中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活动2 板书题目,提出问题
1.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读彰显孙膑智慧的经典之作——《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课件展示)
预设:
(1)田忌和谁赛马?
(2)赛马的经过怎样?
(3)赛马的结果如何?
操作指导:可通过观看视频直接引出孙膑这个人物,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对孙膑就有了初步印象,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板块二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活动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学要求”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1)先读生字,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写感受。
(3)有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孙膑经常观看田忌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他发现了一些规律,就告诉田忌一个好办法,田忌按照孙膑的计策与齐威王赛马,结果赢了齐威王。后来孙膑被田忌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4.交流,理清脉络。
课件展示:(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孙膑发现赛马时出场马匹的特点。
(2)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孙膑根据观察,给田忌出谋划策,称有办法赢齐威王。
(3)第三部分(第10~16自然段):按孙膑的方法,田忌果然赢了齐威王,孙膑被田忌引荐给齐威王,当上了军师。
活动2 自主学习,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在书上画出生字词,同桌间互读。
(2)学生自主交流本课要写的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课件展示:出谋划策 引荐 输赢 摩拳擦掌
(1)指名读词,再全班开火车朗读。
(2)教师正音,强调“擦、策”是平舌音。
(3)鼓励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操作指导:先引导学生读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指导学生识字学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做扫清了障碍,使理清文章脉络水到渠成。
板块三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观察方格中的生字,提出书写难点。
2.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
活动2 指导书写,练写评价
1.课件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
“赢”注意“亡、口、月、贝、凡”几部分占位比例要协调,大小要适当,上面的“亡”和“口”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贝、凡”要写得窄一些。
“策”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束”。
“擦”的右半部分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和避让。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生字书写动漫,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习书写“赏识、脚力”等词语表中的词语。
操作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但仍要加强书写的指导,所以要有重点地指导,一是为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字词的基础,二是发挥学生习字的主动性。
板块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操作指导:“学贵有疑”,所以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对话,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感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图示,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2.学习孙膑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具体分析的品质,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只有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1.复习词语:
课件展示: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兴致勃勃 出谋划策 跃跃欲试
2.指名读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3.质疑:谁“胸有成竹”?谁给谁“出谋划策”?大家“跃跃欲试”“兴致勃勃”“摩拳擦掌”要做什么?
预设:孙膑“胸有成竹”,孙膑给田忌“出谋划策”,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兴致勃勃”猜测比赛结果。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走进这场比赛,感受一场智慧的较量。
操作指导:此环节的安排,既要注重夯实基础,又要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激发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新的学习情境。
板块二 学习课文,赏析孙膑
活动1 推测过程,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并交流:孙膑的“发现”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爱观察,善于思考)
课件展示: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推测孙膑的想法: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孙膑,发现了这些客观条件,你会想些什么?再读读描写比赛过程的内容,完成活动卡内容,试着说说孙膑是怎么制订出这个计策的。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齐威王 田忌
原因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件演示相关内容)
4.小结:通过孙膑的妙计,田忌用的还是原来的马,只是有意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就顺利地赢得了比赛。
活动2 分角色朗读,走近人物
1.学生自读第3~14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地说一说:孙膑对田忌说了什么?田忌的态度是怎样的?
预设:孙膑说他有办法让田忌获胜,田忌一开始不明白,后来决定信任孙膑,全听他的。
4.引导学生抓住田忌的话及提示语“有些不明白”和“全”,读出田忌语气和态度的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田忌决定“全听”孙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预设:田忌很赏识孙膑,孙膑胸有成竹。
6.指导学生再读孙膑的话,说说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
7.抓住“保证”“请放心”“一定能”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出孙膑“胸有成竹”的语气。
活动3 再读对话,体会变化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3~9自然段,提示学生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教师引读第10~14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赛马的时候,田忌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田忌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发现办法”,联系赛马的过程来推断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对阵图说清楚。这样,学生的判断才能有依据,表达才能更加清楚,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孙膑想出的办法使赛马取胜的原因。
板块三 课外拓展,语言实践
活动1 创设情境,拓展想象
1.创设情境:当齐威王知道田忌赛马的计策是来自孙膑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
2.学生分角色练习。
3.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汇报。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孙膑?
5.田忌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案呢?请同学们思考:
课件展示:(1)你还能设计出怎样的赛马方案?
(2)为什么说孙膑的方案是最好的?
(3)他又是怎样想出这样高明的对策的?
活动2 激励阅读,迁移类文
1.拓展阅读: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分享。
2.出示类文《火烧赤壁》节选。(课件出示插图)
(1)请同学们阅读《火烧赤壁》。思考:“火烧赤壁”之计妙在何处?
(2)假如你是曹操,可有办法让赤壁之战转败为胜?
(3)小结:学习贵在迁移,我们阅读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不仅是为了了解这些有名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去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从中获得启迪。
操作指导:在训练学生理解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田忌 结果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赢了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赢了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赢了
善于观察 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
语文课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在孙膑的帮助下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得胜的故事。学习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得胜的原因,懂得要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还要鼓励学生手和脑动起来,连线体会比赛策略图,通过讨论,体会孙膑的聪慧,另外设计朗读与表演,贯彻“新基础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第二课时导入自然,复习四字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学生很喜欢。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设疑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这几个问题:“这场关键的比赛,赛前孙膑做了什么?比赛中田忌按照孙膑告诉的办法参加了比赛,这是什么办法?比赛结果怎样?”由此来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并且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书后第二题,弄明白赛马的对阵图,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白田忌取胜的原因,同时也为孙膑的好办法点赞。这样的教学可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尾处让学生搜集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旨在激励学生做事情认真分析观察、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激起学生读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