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

17《跳水》教学设计

编号ID:2339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版块教案
17 跳 水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比赛项目中的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词语。
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深入思考,明白孩子陷入险境的综合原因。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参加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我国的体育健儿在世界级跳水项目赛事中屡屡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都为之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跳水》可不是一场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这个故事的作者很了不起,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简介)
3.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的故事《跳水》。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质疑: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你还知道什么?
5.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操作指导:可通过直观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活动1 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按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展示:(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自然段,再仔细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读准“肆、龇”两个平舌音和“咧、唬”两个口字旁的字。
(2)齐读会写字。
①指导学生按构字特点识记“鸥”“肆”“钩”;利用偏旁特点识记“艘”“航”“舱”等。
②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活动2 朗读词语,巩固识字
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瞄准 龇牙咧嘴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
(1)指名认读词语,提醒学生“肆”读sì,不读shì;“桅”读wéi,不读wěi;“瞄”读miáo,不读miāo。
(2)开小火车读词语。
2.引导学生做动作演示“撕、龇牙咧嘴、瞄”等,说说“龇牙咧嘴、哭笑不得”的意思。
(1)学生自由发挥做动作。
(2)互相正音、点评。
操作指导:基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本环节宜采用多种方法渐进识字,给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按字音、字形、词语,选择词语巧妙组合成段,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也为简要复述作铺垫。
板块三 理清思路,简要复述
活动1 借助问题,理清思路
1.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课件展示:(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水手拿猴子取乐)
2.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试着读读船长的话,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利用语速、语调的变换,读出紧迫、危险的感觉。
3.引导学生理清角色的出场顺序,思考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活动2 整体感知,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课件展示:水手拿猴子取乐―→(      )―→(      )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复述。
3.全班展示交流。
操作指导:要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抓住要点,按要求进行简要复述,以便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板块四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自主识字,组内交流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字的特点,标注书写难点。
2.集体交流,分享解决方法。
活动2 指导书写,评价反馈
1.教师利用课件重点演示“艘、航、舱、桅、钩、咧”的书写动漫,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和笔顺。
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对照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5.引导学生练习书写“航行、风平浪静”等词语表中的词语。
操作指导:要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注意读出船长镇定、果断的语气。
操作指导:要借助作业让学生巩固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人物语言、详细复述作好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孩子、水手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聚焦船长的举动,推测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船长形象的理解。
2.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简要复述,了解过程
1.借助角色的出场顺序,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导学: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
操作指导:上课伊始,可通过简要复述,帮助学生回顾故事内容。然后从文中提炼出交流的话题,为实现有效阅读节省时间。
板块二 抓住要点,读懂故事
活动1 抓关键词,读中感悟
1.结合活动卡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依据故事的进展,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位置 猴子做法(填动词) 孩子表现(填心情变化) 水手表现(填关键词)
   
   
   
   
2.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体会孩子的性格特点,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孩子急切、不管不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孩子是如何一步一步爬上桅杆的,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朗读出课文中孩子“生气”的状态。
活动2 细品语句,感悟文本
1.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进行自主探究。
(1)提出自读要求:默读第4~6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孩子的处境。
(2)组织学生交流最有表现力的词句。
课件展示: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动作描写)
①哪些词句写出了孩子陷入危险的境地?
②引导学生抓住“摇摇晃晃”进行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指导朗读。
课件展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引导学生从孩子、水手的神态上想象当船长看到孩子走到了桅杆的横木上时的表情,写下来进行交流。
②这里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描写?(间接描写、直接描写)
2.看到这里你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哪!
3.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管用,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
4.讨论: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5.“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课件展示: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会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此处描写并不矛盾。
操作指导:从合作探究到自我探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为理解课文和详细复述作铺垫、打基础。
板块三 总结重点,升华情感
活动1 默读课文,总结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2.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关注人物,从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词句中体会当时的情景。
3.四人为一小组,合作练习复述,教师巡视指导。
4.优化组合四人小组在班内合作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活动2 交流感受,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想对孩子说些什么?要求说出理由。
3.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详细复述的基础上,理解孩子从爬上桅杆到跳到水里这个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面对突发情况。
4.小结:要正确认识到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坏的结果,所以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考虑后果。
操作指导:要采用同伴合作方式,保证全员参与,既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复述积极性。交流时本环节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全面思考、衡量,作出判断,进行交流,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争取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板块四 拓展延伸,创意复述
1.必做: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课后讲给同学们听。
操作指导:要利用摘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再依托文本,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最后模仿文本,独立运用语言,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复述,提升复述能力。
板书设计
跳 水
水手们 猴子 孩子
逗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 笑得很开心
大笑 摘帽 爬杆 哭笑不得
笑得更欢了 撕帽 逗 脸红了 追
—— 又往上爬 气急了 追 喊
吓呆 叫 挂帽 做怪样 气极了 走上横木
教学反思
    复述是建立在感知、理解、体会的基础上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掌握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主要渠道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跳水》这篇文章,重在激发阅读兴趣,掌握复述方法,升华情感。先通过角色的出场顺序,简要复述故事的内容,以此激发对故事的阅读兴趣。集中识字、扫清阅读障碍后,再聚焦人物对话,按时间顺序抓住故事情节。(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发生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从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中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感受,为详细复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句尝试合作复述。最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的讲述方法,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学生从简单复述到具体复述,再选择创造性复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掌握了复述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