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

22《手指》教学设计

编号ID:2344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版块教案
22 手 指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5.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丰子恺的人物漫画。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导入:大家都喜欢猜谜吗?今天我们就来猜一猜。(课件展示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2.简介作者。今天,我们就走进描写“手指”的文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展示:丰子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著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等。
3.过渡: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对它们的存在是否司空见惯?我们是否仔细观察过它们?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过,认真思考过,这些普通的手指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
4.板书课题:手指。学生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作者入手,在介绍作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活动1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学生按照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展示:(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不够流利的自然段,再仔细读一读。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
活动2 检测预习效果
1.教师重点指导生僻字:
按弦 揿电铃 窈窕
2.学生指名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教师及时纠正字音:“弦”读xián,不要读作xuán。“揿”读qìn,不要读作xiān。
3.出示由会认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课件展示:拇指 琴弦 揿门铃 搔痒 窈窕 污秽 轧伤 拧螺丝 纽扣 周仓 附庸 爱憎
4.默读课文,并在文中找一找含有“堂皇、附庸、渺小、享乐、薄弱、养尊处优”这些词语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要求读得流利。
(2)结合句子或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的意思。
操作指导:教师可按字音、字形、词性分块、分组出示生字,利用规律进行对比识记。基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选择词语,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在读句子中初步了解课文。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1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关键语句。
预设:
课件展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1)齐读关键句。
(2)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
活动2 抓关键句,把握内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完成练习。
课件展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2.教师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操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的同时,巩固生字,并理清顺序,抓住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四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字,并找出书写难点“庸、痒、貌、憎”,通过集体交流找到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貌、憎”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3.教师指导学生逐个字进行书空。
活动2 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看教师示范后,再练写两个。
2.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3.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拇指、接触”等词语表中的词语。
操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
2.布置作业:书写生字;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操作指导:要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生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下节课品读课文作好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2.结合具体语句,感受文章语言的风趣幽默。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手指》一课,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原来,每根手指都各有特点。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自己的手指,说说喜欢哪根手指,哪根手指的性格和自己最像。
3.小结:丰子恺不仅是文学家也是画家,他从我们所熟悉的手指中捕捉到我们没有发现的地方,他语言幽默风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手指》,让我们边读边体会边品味,感受其语言魅力。
操作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风趣。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五指的特点,为学习下文作好铺垫。
板块二 理解课文,了解特点
活动1 了解五指特点,完成表格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五指特点。
课件展示:(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文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态,各有长短,那么,它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表格。
(1)读一读,画一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画出来。
(2)想一想,填一填。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手指名称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操作指导: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概括特点,让学生按学习要求自己阅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训练了学生的自我提升的能力。
活动2 品读句子,体会内涵
1.交流: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说说全文的关键句——第1自然段第2句话。
(3)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课件出示:开门见山、总起)
2.读一读描写这些手指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1)指名读描写大拇指的语句。
课件展示:例如:拉胡琴……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揿电铃。
①这段话说明了大拇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肯吃苦)
②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拇指最肯吃苦?(死力、拼命、用劲)
③引导学生读完之后说说大拇指还有什么作用。
④引导学生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说一说。
(2)读一读描写食指的语句。
课件展示: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终是要他主干的。
①这段话说明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一点?(全靠、都要、最多、必须)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没有食指写字时的感受。
(3)朗读描写中指的句子,想想中指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中指养尊处优。
②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观察自己的中指,说说感受。
(4)交流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
课件展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①这段话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课件展示)
②借助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最优美的两瓣”。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注意要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活动3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交流讨论: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的关系的?你从哪里知道的?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2.让学生读第1、6自然段,交流明确:
课件展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团结起来力量大”是文章要表达的主旨。)
操作指导:课文对五指的介绍,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文中语言的风趣。教师可先引导,由读到说,再进行品读。这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调动了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
板块三 学习写法,练笔运用
活动1 学习风趣幽默的表达方法
1.教师出示句子。对比阅读。
(1)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选自《白鹅》)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
3.写法总结:本文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活动2 体会写法,仿写小练笔
1.过渡: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多么生动风趣啊!你想让你的习作也这样生动风趣吗?
2.教师明确要求:要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经验,找出所描绘事物的作用及多方面的特点,然后组织语言。
3.明确练笔内容:曾经有个相声讲述了五官争功的故事。请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操作指导:要鼓励学生练习仿写,学会运用。可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模仿本文的写法,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生写的能力。
板块四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了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意图,编演课本剧。
2.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评价,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3.拓展阅读。
          手
把手张开/是一朵鲜花/人的一生/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是一枚果实/含辛茹苦/收藏天地精华
操作指导:引导学生在依托文本的基础上,拓展训练,通过学习运用语言,巩固表演和朗读技能。
板书设计
手 指
各有所长      各具姿态
各有所短      各有所用
团结一致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理解—品读—练笔”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其次,在品读环节,通过细读品析,着重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幽默和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旨在渗透写作方法。最后,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五官争功,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环节比较齐全,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