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

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编号ID:236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0*《青山不老》导学案
课题 青山不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教师)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师生) 
3.查找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的资料,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对晋西北环境有初步认识。(学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用时:5分钟) 1.出示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相关图片资 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老人图片,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青山不老。
4质疑:通过学文你想了解什么内容? 1.观看地图了解晋西北的位置。  
2.观看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相关图片资料,畅谈感受。  
3.初识老人,齐读课题。4.质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为什么青山不老? 1.在这里教师可对晋西北的环境、气候进行总结。
2.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加以提炼,将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 书,并评价鼓励学生质疑。









二、自读课文,自学感知(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初检自学情况。 
(1)分组读词语,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 
①肆虐  盘踞  险恶  ②绿洲  治理  劲挺 
荡漾  领悟  宏伟
如臂如股 
③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归宿 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声速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2.(1)分组读词语,交流不理解 的词语的意思,思考分类的标准:第一组是描写晋西北环境的;第二组是描写绿洲的;第三组是描写老人的。   
(2)小组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学生对词语的分类标准的感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每组词都是描写什么的?与什么有关?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按照“谁做了什么?”来概括。







三、再读感知,老人的老(用时:8分钟)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____”画出句子,并用“·”标出重点词语。 画出并出示句子: 
1.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在学生读文时 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老人的老?这 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重点感受老人的苍老,为进一步感悟 “奇迹”做铺垫。













四、指导阅读,感受“奇迹”(用时:14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课件出示: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体会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 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课件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2.引导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3.启发口头表达: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种树的一个场景吗? 1.汇报并感悟重点句子(1)理解词语:如“绿色的波浪”“涛声”“粼粼的波光”。 
(2)体会写法:作者运用比喻 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绿浪滚滚、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暗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3)交流: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2.结合具体句子总结汇报: 
(1)“大环境”——险恶。(2)“小环境”——艰苦。3.结合大环境的险恶和小环境的艰苦进行想象,表达。 1.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要从两个重点句子入手,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数字让学生进行感悟。这两个 句子要配上相宜的 图片,作为烘托,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还要重视朗读,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奇迹”。 
2.理解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悟第2自然段,理解“大环 境”,结合第3自然段的感悟理解“小环境”。 
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想象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场景,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老人面对大环境的险恶会怎样做?面对小环境的艰苦会怎样做?















五、指导交流,升华拓展(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2.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写一段话来表达。 1.交流汇报。 
(1)“这样”指什么?(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2)另一种东西指什么?(创造的绿洲以及留下的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3)青山是不会老的——不老的是老人身上的精神。 
2.练笔表达: 
老爷爷,您真了不起!您为让大地披上新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老爷爷,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像您一样保护环境,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义,一定要抓住“另一种东西”进行挖掘感悟。
2.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书写的时间,可以提示学生表达自己对老人的敬重和赞美。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