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穷人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18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的形象。(重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围绕着桑娜和渔夫都描写了哪些情节?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情节图。
预设:
小屋补帆,盼夫归来——探望邻居,抱回孤儿——渔夫归来,主动收养
2.再读课文,结合人物之间的关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两个孩子的故事。)
3.学习生字新词。
风暴 糟糕 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潮湿 阴冷 波涛轰鸣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忧虑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 ),天气非常( ),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 )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 )生病的邻居。
(5)提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学生选择生字表中觉得难写的字写一写。
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整篇文章中,并未出现“穷”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2.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交流。
句子一: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体会到穷。屋内的环境描写感受到桑娜的勤劳能干。)
句子二: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没什么可抱怨的。(“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勉强填饱”“光着脚”“菜只有鱼”体会到穷。“没什么可抱怨”体会出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句子三: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睡得正香甜。(“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体会到穷,“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体会到西蒙伟大的母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重点)
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难点)
一、回顾导入,引入新知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渔夫一家,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感受人物形象。
二、走进桑娜的内心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课件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分男女读)
(1)“这样做”是指什么?“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桑娜为什么会这样做?(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要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又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品质。)
3.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指导朗读,抓住“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词语来理解这段话的大意。
(2)师: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此时桑娜的内心活动。(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总结: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先人后己的善良品质。
三、探析渔夫
1.师:桑娜是善良的,那么,渔夫听到邻居去世的噩耗,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换词理解“熬”。(可换为“挺、度、顶、坚持”)
(2)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
明确:这句话既是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也是渔夫心理活动的写照。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3.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1)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
(2)再读文字,看课本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渔夫会是怎样的心情。
4.师生共同总结: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商量了吗?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这也说明他们夫妻两人那颗善良的心是相通的。四、课堂总结
《穷人》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列夫·托尔斯泰抓住环境、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描写,反衬出穷人高贵的品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写下了很多作品,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同学们只要用心去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教学板书]
14穷人
[教学反思]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难以理解桑娜善行之后的矛盾心理。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再带领学生走近人物,最后通过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来解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渔夫一家的善良,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感受,说出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