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编号ID:2836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习作例文与写作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自学习作例文,回忆生活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是否有过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的经历?你们想不想改变这种状况呢?(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其实,只要大家对自己多一点信心,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不难激发表达的欲望。只要敢于说真话、述真情,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2.理解何为“真情”。(课件出示)
3.引出本次习作的内容。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把上面讨论的内容付诸实践,本次习作训练的主题就是“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整合复习,借鉴写法
1.结合“交流平台”的讨论回顾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写作方法。
预设: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是围绕着“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主题来选编的,《匆匆》一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那个星期天》中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心理,有直接描写的心理独白,也有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这些方法都有利于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些写法的要领,并鼓励学生学会运用。
2.师生评读“初试身手”中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写法。
预设: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融情入景(事)的写法。此时可再请几名学生读读自己写作的片段,师生共同评改,以加强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1.学习写法:如何抒发真情实感。
(1)阅读、交流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别了,语文课》这篇例文讲了一向不喜欢语文课的“我”忽然喜欢上了语文课,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即将离开祖国,也许将来没有机会继续学习母语。
(2)交流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情感变化的。
预设:例文的旁批从三个角度提示怎样表达真情实感:一是可以用具体事例表达情感;二是内心独白可以直接表达情感;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课件出示)
2.学习写法: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1)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充满智慧地使用阳光:冬天中午晒被子,夏天用缸中太阳晒热的水洗澡,表现了她们的生活智慧和美好内心,表达了“我”对她们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颂,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2)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明确:作者围绕“老阳儿”这条主线,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课件出示)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引导。
交流示例:
生:母亲和毕大妈这种对阳光的用法体现了作为母亲的“智慧和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师:看来,如果要学会表达真情,不仅要会细致地观察,而且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生活中的动情点。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所指的具体的描写除了可描写景物外,还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致的刻画。
3.片段赏析,体会细致描绘对表达真情的作用。
(1)教师出示《我懂得了母爱》片段,全班齐读。
可是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每次走近母亲——倚靠在路灯旁的母亲,我就会有这种感觉。淡淡的灯光洒了母亲一身,那是我喜欢的橘黄色。尘埃在灯光下飞舞,盘旋着,跳跃着,再轻轻地落到别处。母亲的影子被她悄然不顾地踩在了脚下,颓然无声。每次迎接我的都是母亲的笑颜,在暗淡的灯光中慢慢绽开,酒窝里包含了无尽的爱意。每次走近母亲,我都会暂时忘却辛劳,温馨溢满了我的心灵,把我融化了。背后那股暖暖的灯光还在零星地跳跃着,是它见证了这浓浓的母爱。
(2)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这个片段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就是因为运用了具体的描写,再现了动情点。
4.教师总结。
四、交流分享,动笔写作
1.读清习作要求,师生交流,拓展思路。
(1)让学生把课本中呈现出来的两组词语认真读一读,归纳出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第一组:畅快  欣喜若狂  激动  欣慰  感动  归心似箭  盼望
第二组:惧怕  愤怒  沮丧  愧疚  难过  忐忑不安  追悔莫及
预设:课本上出示的这两组词语都是表现人物情感的,但是这两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第一组词语表达的情感是积极、乐观的,第二组词语表达的情感是消极、悲观的。
(2)教师出示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从上面的词语中选一个来概括。
示例一:犹如暴风雨前夕,别样的安静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晚上的家长会,我要怎么面对,看着这样的成绩,回想起妈妈那失望的眼神和失落的表情,就像一把尖刀,刺痛着我的心,隐隐作痛。(惧怕)
示例二:一放学,我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心急如焚,什么叫归心似箭。此刻的我,就是这般急切,这般心慌。我恨不得下一秒就抵达家门,对他们说,我不要离开你们,我要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此刻,我不知用什么言语来形容我的心情,我只知道,我的脚步比脑子转得还要快,爷爷奶奶,孙儿回来了,你们一定要等我,一定……(归心似箭)
(3)引导学生仿照片段就每个词语所体现的情感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进行体现。
预设:教师准备纸条,每张纸条上写一个课本中给出的词语。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从上面两组词语中抽出一个,先由组内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词语写片段,然后推选写得好的学生在班级汇报,最后两个小组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写得更好。
2.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1)从课本所给的情感体验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并写下来。
(2)写的时候,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3)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3.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指导。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预设:展示的习作让学生读完后,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看出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评议重点:(1)是否表达出了真情实感;(2)是否做到了内容具体;(3)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4)语言是否流畅、有感染力;(5)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和错用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些,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誊写。

“文以情感人”,要想让学生写出的文章能感动人,首先得让学生自己感动。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动呢?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以情促写,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因此,在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借助回顾课文文本、感悟习作例文、欣赏精彩片段等多种方法的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到真情。
表现真情,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是生活中的细节,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枯燥乏味。因此,我以“指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真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真情”作为此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唤醒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达到情不自禁、跃跃欲试的状态,让他们对“表达真情”有了更多的情感投入后,再引导他们注重对细节的描写,让真情自然流露和表达出来。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