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我的白鸽》教学设计
《我的白鸽》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单元主题为人与动物。
《我的白鸽》这篇散文犹如古埙吹奏出的带点苍凉的秦声,那富有黄土气息的朴实的文字风格和朴素的情感引导我们走进作品的灵魂。窗外那连绵的黄土高坡和莽莽的山原,衬托出的是陕北汉子粗旷的性格。通过《我的白鸽》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了解作者与白鸽之间的温馨时刻,还能深刻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相信大家也学会了尊重生命、珍视与动物之间的每一份情感联系。
1.泛读课文,了解我与两代白鸽真诚相处,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的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白鸽的特点,以及带给作者的心灵触动。
3.树立欣赏动物、亲近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更好地丰富生命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白鸽的特点,以及带给作者的心灵触动。
教学难点:
树立欣赏动物、亲近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更好地丰富生命体验。
同学们有养动物的经历吗?在喂养动物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体会呢?不少文人名家都有养动物的经历:丰子恺养白鹅,在苦闷的避难生活中得到了乐趣;季羡林养猫,从猫的习性中获得了“生死感悟”;冯骥才养珍珠鸟,从人与鸟的相处中明白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陈忠实,也有过养白鸽的经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我的白鸽》,一起看看他有怎样的体会。
【走近作者】
陈忠实(1942年8月3日—2016年4月29日),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中国当代作家。
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凭借《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2001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同年,《李十三推磨》获2007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201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白鹿原纪事》。2016年4月29日,因病在西安去世。
【背景资料】
1982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儿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陈忠实每天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他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1992年,陈忠实终于完成了《白鹿原》这部巨著。
【重点生字】
惬意(qiè) 孵化(fū) 洞达豁朗(huò) 怦然(pēng) 不屑(xiè) 幢(zhuàng) 佳肴(yáo)
拗手(ào) 亢奋(kàng) 按捺(nà) 喙(huì) 邋遢(lā tā) 胆怯(qiè) 震颤(chàn) 蔑视(miè)
翱翔(áo) 蜿蜒(wān yán) 骊山(lí) 兵谏(jiàn)
【词语解释】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平庸:普通平常,一点儿也不突出。
排解:宽慰,消解。
洞达豁朗:这里形容能看透人的心思。
怦然:心动的样子。形容心跳。
抑制:控制;约束。
抑或:用于疑问句,表示猜测,相当于“还是”、“或者”。
迫不及待:迫:紧急。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喧腾:吵闹沸腾。
亢奋:极度兴奋。
按捺:抑制。
喙:鸟的嘴。
蜕变: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
邋遢:肮脏,不整洁。
亭亭玉立: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
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这里指即将不再存在。
兵谏:用武力胁迫进谏。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动物之美,生命之贵,用心守护,共筑和谐家园。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人与动物”阅读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默读课文 整体把握
本文记叙了“我”与白鸽相处的经历。阅读课文,梳理“我”与白鸽之间的事件,完成下面表格。
1.文章写了“我”和白鸽之间的哪些故事?
明确:
(1)舅舅送给“我”一对白鸽。
(2)“我”给白鸽筑巢并喂养它们,最终获得信任。
(3)两只小白鸽诞生。
(4)“我”观察小白鸽并喂养它们,幼鸽终于长成。
(5)小白鸽在“我”和老白鸽的鼓励下学会飞翔。
2.梳理课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 老舅答应送“我”白鸽。
第二部分(4~7段) 老舅送来白鸽,白鸽开始依赖“我”。
第三部分(8~13段) 幼鸽破壳,“我”期盼它们蜕变成长。
第四部分(14~17段) “我”为白鸽的美所震颤。
第五部分(18~20段) 幼鸽飞翔,“我”沉迷、陶醉。
任务二:活动探究,我与白鸽
拥有白鸽是“我”的梦想,在拥有白鸽之前,“我”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细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白鸽具有哪些习性?
任务要求
1.借助旁批关注文中对于“白鸽”的描写、“我”的感受与心情。
2.请在文中圈画相关的关键句,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类语句:
集中表达作者思想观点或情感态度的;
有意味的细节描写;
对你的思考有启发和触动,或让你有疑问的;
请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先独自思考,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1.独立在文中圈画关键句,并按上面的分类标注好序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批注。
2.小组交流,一起将相同类型的关键语句串联起来,不同类型的关键语句组合起来,总结白鸽的习性,并派代表发言。
(一)作者笔下的白鸽具有哪些习性?
明确:
①依恋故巢。“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原上原下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老舅的话强调白鸽对故巢执着地依恋。在原文中,这一对老白鸽在教会幼鸽飞翔后,便离开了幼鸽,返回了故巢。
②爱子。“在你这里孵出小鸽,它就认你这儿为家咧。”“此时无须担心鸽子飞回老窝去,它离不开它的蛋。”老舅这些话,说明鸽子牵挂子女而不忍离开。白鸽在孵化出幼鸽后,“每天从早到晚外出捕捉虫子,不仅活动量大大增加,自身的消耗也自然大大增加,而且把采来的最好的吃食都喂给幼鸽了”。
③尽责。白鸽不仅为幼鸽觅食,还教幼鸽飞翔,“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这是为了幼鸽能够独立生活,体现了白鸽对幼鸽尽职尽责。
④信赖。白鸽一家在与“我”的相处中,体会到“我”的善意,产生了信赖。“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
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这些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这种信赖关系的美好。
(二)美丽的白鸽带给“我”怎样的影响?
明确:
美丽的白鸽在“我”心目中是纯洁、神圣的精灵,让“我”感受到温情和欢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排解了乡居的寂寞,享受宁静的心境,并对“我”的写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触发“我”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任务三:品情感,书难忘之情
白鸽让平庸写作生活中寂寞的“我”有所期待
白鸽给“我”祖居的破落的老屋和“我”的生活带来生气
“我”投喂白鸽,白鸽在我手心啄食,早就期待着的信赖如“奇迹”一般终于到来
终于期待到幼鸽破壳出卵,新生命的啼叫令我动心动情
欢闹的白鸽,成为“我”写作生活的良友
“我”期待幼鸽成长的心情与喂食为我带来沉静
幼鸽的本真之美,教我心灵震颤
四只白色的鸽子给老房子平添了生机和灵气,幻化出生气
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我期待与爱护白鸽;白鸽成为我的良友,为我的生活带来生气;白的美为我带来宝贵的生命体验。
1.你怎样理解 “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明确:
这一句包含作者的多种感情:①白鸽让作者喜爱、让作者赞美;②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的景象令作者陶醉;③小白鸽第一次飞上天空时,作者感到心情激动;④白鸽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成长的感叹,他对自己养的小白鸽能够独立飞翔感到骄傲、自豪;⑤白鸽丰富了作者的精神世界。
2.试分析白鸽有哪些值得我们喜爱、欣赏的地方。
明确:
①从老舅的解释和被捆扎的羽毛,可以看出白鸽的恋巢。
②从白鸽哺育幼鸽,可以看出白鸽的尽责、爱子。
③从白鸽对陌生人的谨慎和熟识后的欢闹,可以看出白鸽的充满灵性。
④从对幼鸽的描写及赞美,可以看出白鸽的纯洁和本真。
3.你知道哪些关于动物的诗词名句?
明确: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这篇散文,作者以真实细腻的心灵体验,讲述了“我”和“白鸽”之间的故事,文章在优美的文字和美好的氛围中,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白鸽与美好的心灵,抒发了美好而圣洁的情怀,传递了关爱动物,亲近自然,热爱与尊重生命的主题。
1.回忆自己与小动物的一些经历,动笔写一写你们的故事,300字左右。
2.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