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编号ID:293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2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6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第11课 感念良师 深悟爱意——《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任务群】
任务一:感念师恩 牢记字词
任务二:默读感知 认识作者
任务三:解读人物 理解主题
任务四:感受变化 探究写法
任务五:探究问题 激活思维
任务六:关联自我 读出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学校拟举行“念师恩·颂师情”文学阅读沙龙活动。给海伦·凯勒带来光明的人生导师莎莉文老师被提名,请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完成相应文学阅读沙龙活动任务。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感念师恩 牢记字词
1.自由读一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并把生难字注上拼音。
攫(jué)     衡量(hénɡ liánɡ)   绽放(zhàn)      吞噬(shì)
稚气(zhì)   搁置(gē)           不适(shì)       沁凉(qìn)
阐释(chǎn)  悔恨(huǐ)          茫然无措          无休无止
搓捻(cuō niǎn)   混为一谈(hùn)    恍然大悟(huǎnɡ)
争执(zhí )       花团锦簇(cù)
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将线、纸等放在手里来回搓。(    )
(2)停止做某事。(    )
(3)透出凉意。(     )
(4)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
(5)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
(6)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7)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8)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
(9)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10)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       )
(1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
(12)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
(13)指没完没了。休:停止。(        )
预设:(1)搓捻 (2)搁置 (3)沁凉 (4)截然不同 (5)疲倦不堪(6)小心翼翼 (7)不求甚解(8)恍然大悟 (9)油然而生  (10)花团锦簇  (11)美不胜收  (12)茫然无措 (13)无休无止
任务二:默读感知 认识作者
1.读一篇文章,我们最先要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分析本文标题的关键词,并说说看到这些标题你会预测出什么信息?又有什么疑问?
标 题 预 测 疑 问
再塑生命的人 

预设:
标 题 预 测 疑 问
再塑生命的人 (1)“人”——预测出本文是记人类回忆文章的文体。
(2)“再塑”——预测出本文赞颂人物的主旨。 谁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谁的生命?她做了哪些事情来“再塑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说她“再塑生命”?

2.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默读课文,解答自己心中的疑虑,读完后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疑 问 解 读 一句话概括内容
谁是“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谁的生命? 
她做了哪些事情来“再塑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说她“再塑生命”? 

预设:
疑 问 解 读 一句话概括内容
谁是“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老师 本文叙写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再塑”谁的生命? 海伦·凯勒
她做了哪些事情来“再塑生命”? 文中主要写了三件事:
①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②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③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说她“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使海伦·凯勒的生命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她为在黑暗和绝望中摸索的海伦·凯勒带来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无异于一次重生。

3.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如果真的有奇迹发生,让我拥有了三天光明,……首先,我要久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莎莉文老师的脸庞……”那么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是如何开始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英、法、德等五种语言,一生献给了盲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先后完成了十四部著作,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安妮·莎莉文(Anne Sullivan,1866—1936),美国著名残障教育家。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坎比亚的小城。1882年2月,她患了一场重病(据医生推断,可能是猩红热或脑膜炎),从此失去了视觉和听觉,被无边的黑暗和死寂包围。她能够感知身边的许多事情,但无法学习语言,也无法与人交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自我表达、与人沟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意愿无法达成的情况下,她的脾气变得很坏,常常因为一点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课文中她摔玩具娃娃的行为并非偶然)。她的父母多方辗转求索,终于通过波士顿珀金斯学院的院长阿纳诺斯找到了一位合适的老师,这就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于1887年3月3日来到海伦·凯勒家,本文讲述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任务三:解读人物 理解主题
1.面对盲人哑童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实施关爱和教育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并根据相关语句对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进行评价。
课文语句 评价



预设:
课文语句 评价
我感觉到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我以为是妈妈,于是便伸出手去迎接。有人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我被那个人抱了起来,并被紧紧地搂在怀中……(第4自然段) 教育从最真挚的关爱开始,让海伦深深感受到了温暖。
老师到后的第二天早上,她把我领到她的房间里,给了我一个玩具娃娃。……我抱着娃娃玩了一会儿之后,莎莉文小姐慢慢地在我手心里拼写出了“d-o-l-l”(娃娃)这个词。我立刻就对这种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尝试着去学她。(第5自然段) 学习从最游戏开始,有教育机智,善于把握教育契机,有爱心,善于诱导。
有一天,我正在和新娃娃玩的时候,莎莉文小姐把我原来玩旧了的大号娃娃也放到了我的膝上,并且拼写了“娃娃”这个词,她努力想使我明白“娃娃”这个词对两个娃娃都适用。(第6自然段) 极具教学智慧、注重因材施教、有耐心。

那天早些时候,我们为“水杯”和“水”两个词争论了好久。莎莉文小姐试图让我记住,“m-u-g”是水杯,而“水”则是“w-a-t-e-r”,可是我却总是分不清,总把两个词混在一起。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只好暂时把这个问题先搁置一下,不过一逮到机会,就又开始旧事重提。她这种无休无止尝试的劲头……(第6自然段) 对教育充满热情、对学生抱有责任、拥有灵活变通的教学智慧。

我凭着感觉知道老师把碎片扫到了壁炉的一侧,我心中涌起了一种满足感……老师给我拿来了帽子,我知道要到外面温暖的阳光下晒太阳了。(第6自然段) 懂得包容、充满耐心、善于理解和引导学生情感、注重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爬满水井房的金银花的香气吸引着我们沿着小路一直向那里走去。有人在那里打水,于是老师把我的手放在了出水口下面。当沁凉的水流涌过我的一只手时,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出“水”这个词,先是慢慢地写下,然后就加快了速度。(第7自然段) 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并且懂得抓住教育契机、在教学时十分耐心细致。

2.小 结
本文通过叙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刻画了一位富有爱心、耐心和慧心的教师形象,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写文章不仅要通过叙写事例来表现中心,还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来点示中心。请同学们再读《再塑生命的人》,找出开头、中间、结尾中点示中心的语句,并填写表格。
课文摘录 所处位置 所用技法
 
 
 
 

预设:
课文摘录 所处位置 所用技法
在我全部的生命中,我所记得的最重要的日子,是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 开头 开门见山
那就是来为我揭开一切事物面纱的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她是来爱我的人。 中间 反复扣题
这个有生命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我的灵魂获得了自由! 
我想,应该很难找到一个比那天的我更幸福的孩子吧,那一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那一天结束的时候,我躺在我的儿童床上,仔细回味这一天带给我的快乐。那是平生第一次,我无比渴望新一天的到来。 结尾 深化主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新课
任务四:感受变化 探究写法
1.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命原貌是什么?抓住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
关键语句 状态概括




预设:
关键语句 状态概括
好几个星期以来,我被愤怒与痛苦深深攫住,苦苦折磨,而随着这种激烈的斗争而来的,则是极度的消沉与无助。(第2自然段) 愤怒、痛苦、消沉、无助
在我的教育开始之前,我就像这条船一样,不过我连罗盘或测深绳都没有,我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港湾。(第3自然段) 孤独、迷茫、恐惧
“光明!给我光明!”这是我灵魂深处无声的呼唤。(第3自然段) 渴望光明

2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文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词句,进行概括。
关键语句 状态概括





预设:
关键语句 状态概括
有人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我被那个人抱了起来,并被紧紧地搂在怀中,那就是来为我揭开一切事物面纱的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她是来爱我的人。(第4自然段) 惊喜
我最后成功地把字母正确地写出来的时候,稚气的快乐和自豪使我满脸发红。我跑下楼去,一路跑到母亲那里,高高举起小手,写出了“娃娃”这个词的字母。(第5自然段) 自豪、激动
突然之间我感觉到一种模糊的意识——好像有什么被忘记的东西突然之间又被想起的感觉,那是令人激动的记忆的回归。神秘的语言就这样神奇地被阐释清楚了。就在那个时候,我明白了“水”的意思,那就是流过我手心的那种美妙沁凉的东西。这个有生命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我的灵魂获得了自由!的确,障碍依然存在,可是这些障碍总会一步步被消灭的。(第7自然段) 恍然大悟、灵魂被唤醒,欢欣鼓舞、坚定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离开水井房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学习的渴望。……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我触摸到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充满了活力,那是因为我已经学会用新的奇异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第8自然段) 渴望学习、
欢欣鼓舞
这些词会使世界像鲜花一样为我绽放。我想,应该很难找到一个比那天的我更幸福的孩子吧,那一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那一天结束的时候,我躺在我的儿童床上,仔细回味这一天带给我的快乐。那是平生第一次,我无比渴望新一天的到来。(第9自然段) 快乐、幸福、对生活充满希望

3.小 结
本文在叙事中常常穿插着“我”的感受和认识,生动而细腻地展示了“我”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而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过程和她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常常是借由“我”的感受和认识来展现的。
4.作者表现自己心理、情感变化的写法很丰富,大致有四种方法:直接表达,通过对环境、事物的描写来烘托,结合动作描写来表现,用比喻来表现。你能各举一例吗?
写 法 例 句
直接表达
通过对环境、事物的描写来烘托
结合动作描写来表现
用比喻来表现

预设:
写 法 例 句
直接表达 我想,应该很难找到一个比那天的我更幸福的孩子吧,那一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第9自然段)
通过对环境、事物的描写来烘托 午后的阳光穿过覆盖在门廊上的茂密的金银花,散落在我抬起的脸庞上。我的手指几乎是无意识地在熟悉的叶子与花朵上触碰。这些美丽的花朵枝叶是为了迎接南方甜美的春天刚刚绽放的。(第2自然段)
结合动作描写来表现 我抱着娃娃玩了一会儿之后,莎莉文小姐慢慢地在我手心里拼写出了“d-o-1-1”(娃娃)这个词。我立刻就对这种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尝试着去学她。当我最后成功地把字母正确地写出来的时候,稚气的快乐和自豪使我满脸发红。我跑下楼去,一路跑到母亲那里,高高举起小手,写出了“娃娃”这个词的字母。(第5自然段)
用比喻来表现 你是否有过在海上被浓雾包围的经历?那些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将你吞噬,而那艘大船则无比焦急而紧张地摸索着向岸边行进,能依靠的只有测深锤和测深绳,你呢,心脏剧烈地跳着,等待着什么。在我的教育开始之前,我就像这条船一样,不过我连罗盘或测深绳都没有,我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港湾。(第3自然段)

任务五:探究问题 激活思维
1.作者说:“(水)这个有生命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我的灵魂获得了自由!”“水”这个词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预设:作者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水”这个词本身有什么样的魔力,而是因为“我”通过“水”这个例子第一次在语言文字符号和它所指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第一次知道了“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名字”。认识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为“我”增添了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热情,而这都是借助“水”这样一个事物、一个词语来完成的。
2.文章是怎样表现“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为什么没有把更多的笔墨放在“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身上?
预设:作者用更多笔墨描述了“我”的心理状态,借助自己的心路历程变化,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我”的生命。通过写“我”的变化和“情感”来写莎莉文老师“再塑”作者的过程和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3.本文在原书中没有标题,《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是后加的。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预设:这个标题好。“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莎莉文老师。对于“我”来说,莎莉文老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她的到来使饱受生理缺陷折磨的“我”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了认识世界、自我表达的愿望,为黑暗和绝望中摸索的“我”带来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对“我”来说无异于一次重生。因此,把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是非常恰切的。
任务六:关联自我 读出启示
1.莎莉文老师以其出色的教育艺术开启了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示例:
我喜欢莎莉文老师,因为她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呢?这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爱儿童。”海伦正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感召下,激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2.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过程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成长经历,说一说你的感悟。
示例: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过程,既有她自身的坚持与勇气,也离不开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智慧。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三、布置作业
自主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