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

编号ID:154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0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正确认读“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刷、梳”
等8个生字和立刀旁1个偏旁,会写“巾、洗”2个字。
2.了解虫字旁、鸟字边、反犬旁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形旁表义的
构字规律。
3.了解8个词语的意思,会从中选择几个词语,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4.学习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5.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初步培养勤学好问的意识。
6.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学前准备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1.认识生字新词,能根据生活经验识字,给字词分类。
2.了解虫字旁、鸟字边、反犬旁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形旁表义的
构字规律。

一、识字加油站
导语:狐狸一家一直住在山洞里,它多么想有一座新房子,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啊!卫生间里需要哪些东西呢?你们能给小熊介绍一下吗?
1.认读词语。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巾、盆”是前鼻音,“刷、梳”是翘舌音,“擦、皂、澡”是平舌音。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及相关图片,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
(2)认清结构:“卫、巾”是独体字,“刷、梳、澡、脸”是左右结构,“皂、盆”是上下结构。
(3)识记字形。
①熟字比较:刚—刷        七—皂     
②加一加:木+=梳         氵+先=洗
白+七=皂       分+皿=盆
③创设语境:卫生间里有牙刷、梳子、毛巾、香皂、澡盆等生活用品。
(4)认识新偏旁立刀旁(刂):含“刂”的字多与尖锐的器具和使用这些器具的动作有关。如:利、划、刻、刺、削。
3.(课件出示会写字“巾、洗”的动漫笔顺)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自由练写,同桌互议互评。
4.给词语分类。
(1)(课件依次出示牙刷、梳子、毛巾、香皂、脸盆的图片)学生说出对应的词语。
(2)你知道这些物品的用处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牙刷—刷牙   梳子—梳头   毛巾—擦手   香皂—洗澡   脸盆—洗脸
(4)指名说说每组词语的特点:左边的词语表示日常生活用品,右边的词语表示该物品的用途。
4.练习说话。
(1)选用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2)同桌互相练习说话,教师指名说。
生:睡觉前,我用脸盆接了一盆水,让奶奶洗脸,并递给她一块香皂、一条毛巾,奶奶直夸我懂事。
5.说说其他与“卫生间”有关的词语。
过渡:听了你们的介绍,狐狸真开心呀!为了表示感谢,狐狸要带我们去观看动物运动会呢!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字词句运用(一)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课件播放第三支走来的队伍——小虫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
(1)自由读词语,观察生字、词语的特点,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都有虫字旁,含虫字旁的字大多和虫子有关。)
(2)你还知道哪些含虫字旁的生字?(蜜蜂、蜘蛛、蟋蟀等。)
2.课件播放第二支走来的队伍——小鸟队,并出示对应生字“鸡、鸭、鸦”。
(1)齐读生字,发现生字共同的特点是都含鸟字边。
(2)引导学生思考含鸟字边的字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含鸟字边的字大多和鸟类、禽类有关,如鸽、鸥、鹂、鹅等。)
3.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出示对应生字“猫、猴、狮”。
(1)指名读生字,其余学生边听边观察这三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点。(都有反犬旁。)
(2)教师引说:含反犬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与兽类有关。)这支队伍要想壮大,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参加?(猪、狼、狐狸等。)
4.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规律,发现一些熟字在偏旁上的相同点,以及它们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睡   眼   睛   眉      脸   背   腰   肩
江   河   湖   海      雪   霜   雾   雹
5.拓展巩固。学生找一找认识的字,有没有形旁相同的字,看看形旁与它们的字义是否有关系。


1.了解“花朵、笑声”等8个词语的意思,再从中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2.正确、端正地书写“床、左、居、包”4个字,掌握半包围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有关学习的名言并背诵积累。

一、字词句运用(二)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1)(课件出示8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词语的意思。
(2)听教师朗读词语,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8个词语共同展现的画面。
(3)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展开想象,说几句话,和同桌开展“互听互说”的游戏。“听”的同学要听清楚同桌说的话,“说”的同学要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4)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谁说得好。
生1:风儿告诉草地,它喜欢跑步,喜欢歌唱。
生2:温暖的阳光下,草地上盛开着许多花朵,我们喜欢在草地上跑步、歌唱。我们用欢快的笑声告诉全世界,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生3:公园里,草地绿了,花朵红了,小鸟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在枝头歌唱。人们在公园四周跑步,不时传来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过渡:同学们团结协作,连闯三关,真是太棒了!咱们再接再厉,勇闯第四关吧!
二、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齐读、自由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了解书写规则。
①这4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前三个字是左上包围结构,第四个字是右上包围结构。)
②这4个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
注意:除了注意笔顺规则,还要注意三个左上包围的字撇都比较长,里面的字写得比外面要宽一些,口诀就是:外面撇长里出框。“包”字的首笔撇写在左上格,竖弯钩的起笔处和撇的收笔处对齐,竖弯钩要包住横折钩。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描红、临摹。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点评,关注笔顺规则,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拓展:(课件出示下列生字)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过    这    迷    造    运    近    远   还
注意:这些字均为左下包围的字,它们的笔顺规则是先内后外,这与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的笔顺规则不同。
三、日积月累
1.读一读:先自己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名言读通顺;再与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2.说一说:你们知道这几句话的意思吗?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这句话的意思: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指做学问应该多问好学。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一天不读书,就会感到百事无成,生活空虚。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的意思: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这句话有两层含义,“读万卷书”是指应该全面吸收书本知识,使自己具有渊博、扎实的文化素养;“行万里路”是指不能单纯地沉迷于书本,还必须广泛了解、认识和接触社会,并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综合这两句话的整体内涵,就是既要重视书本知识,也要重视社会实践,或者说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背一背: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自由读、填空,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开展背诵比赛,师生投票评选出“背诵小能手”。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和全班同学分享。


1.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并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借助图片讲故事,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声音响亮。
3.有当众讲话的勇气和信心。
4.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一、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看一看,激趣导入
(出示小猫种鱼故事中的图片)学生观看后教师激情导入。
师:漫画的主人翁是谁呀?(小猫。)春天来了,勤劳的农民叔叔和农民阿姨分别在土坑和地里撒上了种子,在秋天他们收获了又大又多的玉米和许多好吃的花生。小猫学着他们的样子在地里种上了它想收获的东西,你们知道小猫种了什么吗?它的梦能实现吗?
(二)理一理,明确要素
1.明确交际目标。
2.(课件出示八幅图)师生合作。
(1)明确故事题目:小猫种鱼
(2)学生看图并思考:图上出现了哪些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将相关名称写在黑板上。
3.教师出示交际要求。
(1)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一边用手指出相应的插图,借此听懂和记忆故事内容。
(2)理解图与图之间的变化和联系。第一、二幅图和第三、四幅图画出了两种劳动,一种是种,一种是收。种和收的季节是不同的,种在春天,收在秋天。第五、六幅图画的是小猫在看了农民伯伯和农民阿姨的劳动之后的做法和想法。试着把六幅图连起来简单地说一说。
(3)结合图片内容先自己讲一讲,然后试着讲给同桌听,最后在全班当众讲。讲述时,要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要带有感情,可适当添加一些动作、表情。
4.学生理解交际要求,准备交际活动。
(三)听一听,了解内容
过渡:同学们图片中的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接下来,请你们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并想一想:小猫的梦能实现吗?
1.教师讲故事,语调尽量夸张、轻快,学生认真听故事,边听边指出相应的插图。故事内容如下:
春天,小猫看见农民伯伯种下玉米。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收获了很多玉米。
春天又到了,小猫看见农民阿姨种下花生。秋天到了,农民阿姨收获了很多花生。
又一个春天,小猫种下了一条鱼。它想一定会收获很多小鱼。
小猫种好小鱼后,躺在草地上做起了美梦。它梦见自己收获了很多的小鱼,它吃得非常开心。
2.理解故事内容。
师:哪个小朋友讲讲,小猫在地里种上了什么?它的梦想能实现吗?
3.小结听故事的方法。(认真听,记得牢;带着问题听故事。)
4.梳理故事脉络。
(1)内容理解。
①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在土坑里撒下什么种子?秋天他有什么收获呢?(农民伯伯春天在土坑中撒下玉米种子。秋天收获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②谁在地里撒下了花生种子?(农民阿姨。)秋天她又有什么收获呢?(秋天,农民阿姨收获了许多好吃的花生。)
③小猫看到他们春种秋收做出了什么决定?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贴画进行对话。
师(小猫):农民伯伯,是不是春天在土坑里撒下玉米种子到秋天就能收获玉米呀?
生(农民伯伯):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小猫):春天撒下花生种子,在秋天就能收获好吃的花生。是这样的吗,农民阿姨?
生(农民阿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师(小猫):原来付出劳动就会有收获。那如果春天我在地里种下很多小鱼,秋天我岂不是能收获很多小鱼吗?
④最后故事的结局怎么样?(到了秋天,小猫挖开土坑发现一条鱼都没有。原来种在地下的小鱼都死了,只剩下了骨头,小猫伤心地哭了。它这才明白:植物才能种,动物是不能种的,鱼只有在水中才能生存。)
(2)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春天来了,        在土坑里撒下        种子,        在地里撒下         种子,秋天他们分别收获了        和        。小猫学他们在春天种下了        。最后        。
(四)讲一讲,相互评比
1.教师将上面的图片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重新排序,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2.再听老师讲故事,帮助学生明确讲故事的要求:记住故事内容,声音清楚响亮。
3.学生练习讲故事。
(1)学生先自由练讲,可以边看图图边讲述故事,讲故事时自己可以发挥一点想象;再同桌互讲,遇到困难时可以互相提示。
(2)分小组讲故事。(提示:自由讲、同桌互讲、分小组讲时声音稍小一些,以免影响其他组的同学)
(3)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讲故事讲得最生动、最有趣。
4.教师点评,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评选讲故事大王、讲故事优秀小组,进行评奖。
(五)演一演,升华理解
1.小组讨论,自主选定角色,并为角色配上相应的动作。
2.学生分小组轮流表演,教师深入小组表演的活动中。再戴上头饰,小组轮流上台演示,学生互评。
3.教师小结。
4.(课件播放《小猫种鱼》视频)学生对照插图看视频,回味故事情节。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好狐狸和乌鸦说话的语气。
4.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狐狸和乌鸦说了几次话?乌鸦有什么表现?狐狸为什么要那样说话?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2~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狐狸的第一句话)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①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眼珠一转。)
B.狐狸眼珠一转想到了什么?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讨好、狡猾。)
②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乌鸦为什么没有回答?他可能怎么想?
(2)(课件出示狐狸的第二句话)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①读——狐狸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应该怎样读比较好?(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音量略高于第一次。)
②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乌鸦有点动心了,从“乌鸦看了狐狸一眼”可以看出来。)
(3)(课件出示狐狸的第三句话)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①读——自由读乌鸦的话,读出赞美、一味奉承的语气。
②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非常得意,开口唱了起来。)
6.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受骗?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狐狸说些什么,想对乌鸦说些什么?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
7.制作阅读卡,记录阅读情况。
我的阅读卡 和谁一起读  和谁一起读
我的问题 1.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口中的一片肉,用了哪些方法?
2.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人的解答 1.狐狸先是和乌鸦套近乎,问候乌鸦和乌鸦的孩子。这招行不通,狐狸又开始奉承乌鸦,夸赞乌鸦羽毛漂亮、唱歌好听。
2.我明白了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学习的名言,读一读,记一记。
2.回家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并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说给家长听。
3.搜集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读,感受共读的乐趣。

《小猫种鱼》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十分喜欢。我示范讲故事的时候,根据故事的情节特点,配以丰富的表情、动作,声调随着人物的变化而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表达的欲望。
课文中的六幅图片,有序地呈现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六幅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人物;边听故事,边指出相应的插图;让学生将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片一一对应,起到帮助听懂故事和记忆故事内容的作用,树立了学生独立讲好故事的信心,激发了讲故事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自己讲故事、分小组讲故事、评奖、表演故事,这样多种讲故事的形式,创造了机会,让人人参与到听故事与讲故事的练习之中,梯度渐进。
“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时,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通过制作阅读卡,明白寓言的内容及包含的道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前提下,还感受到了共读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