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字族文,认识“饭、饱”等9个生字和食字旁、火字旁2个偏旁,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
3.正确朗读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能适度拓展。
4.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有一点速度。
5.熟读成诵,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传统语言形式的特点,对积累其他歇后语有一定兴趣。
6.尝试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巩固学过的字词。
学前准备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1.认识“饭、饱”等9个生字,和食字旁、火字旁2个偏旁,进一步通过形声结合法认识汉字,提高识字能力。
2.正确运用形近字和同音字填空。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饱、泡、跑、抱、袍、炮)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2.(课件出示儿歌)教师将每一行最后一个字标红后范读。
3.朗读儿歌,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同时圈出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汇报。
①“轻”是后鼻音,“饭、穿、鞭”是前鼻音,“茶、穿”是翘舌音。“泡、炮”的读音是相同的,都读“pào”。
②“饭、饱、泡、袍、鞭、炮”都是形声字,都是左形右声。
③认清偏旁,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饭 米饭是粮食,所以是食字旁;“反”是声旁,提示字音。
◇鞭 本义是指皮革制的马鞭,所以是革字旁;“便”是声旁,提示字音。
◇饱 泡 袍 炮 有饭能吃饱,所以“饱”是食字旁;有水把茶泡,所以“泡”是三点水;有衣穿长袍,所以“袍”是衣字旁;有火放鞭炮,所以“炮”是火字旁。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指小老师领读。
(5)(课件出示会写字“饱、抱”)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引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及占格位置,学生书空。
(6)多形式朗读儿歌,熟读儿歌,然后用“定位联想法”认识9个生字。
有 能 吃,有水把 。有足快快跑,有手 抱。
有衣 长 ,有火放 。
4.拓展延伸。
(1)本文是一则关于“包”的字族文,之前还学过关于“青”的字族文,指名背一背。
(2)下面也是一则字族文,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猜一猜吧。
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可种庄稼。(也)
(3)朗读字族文儿歌,记一记,扩大识字量。
二、字词句运用(一)
选一选,填一填。
1.出示生字卡片“青、清”,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要求组的词语不能重复,直到说不出来为止。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字,并说说发现。
预设:读音相同,意思不同。“青”表示绿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
3.(出示句子)“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学生试填,并说明理由。
预设:“青山”是指绿绿的山,应该选择表示颜色的青色的“青”;“清泉”与水有关,应选择三点水的“清”。
4.出示生字卡片“在”和“再”。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是“再见”的“再”。
教师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再见”这个词,“再”表示又一次。“在”表示存在或者存在于某地点,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在学校……
5.(出示句子)“放学了,大家( )学校门口和老师说( )见。”学生填空。
6.拓展训练。
1.了解相同偏旁字的共同之处,并通过拓展扩大识字量。
2.练习快速地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朗读并背诵歇后语,借助图片大致了解歇后语描述的内容,感受这种特殊的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对积累歇后语有一定兴趣。
一、字词句运用(二)
1. 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课件出示第一组生字:吃、叫、吹、唱)指名读,学生齐读。
(1)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口字旁的字?(呼、吸、唤、吐、喊……)
(3)指名用生字口头组词。
2.(课件分别出示第二、三组生字)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同桌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拓展。
(1)提手旁的字大多和手有关,如:拉、推、打、抱、扔……
(2)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有关,如:蹦、跃、跺、踏……
(3)练习用生字组词。
3.认真观察三组汉字,说说你的发现。
形声字构字规律:形声字同一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
4.拓展延伸:你还能说出一组同偏旁的字吗?
示例:虫——蜻 蜓 蝴 蝶 蚂 蚁
氵——河 湖 江 海 池 泥
木——村 杨 树 林 柳 枝
钅——钱 铁 铜 锹 针 钗
2.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
(1)复习字母表。
①学生齐背字母表,再指名背。
②玩“找朋友”的游戏:将26个大写字母卡片分发给学生(一人一张),教师逐一出示小写字母卡片(打乱顺序),并说“我的朋友在哪里”,随后拿着对应卡片的学生起立,举着卡片说“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当小老师领读,其余学生齐读两遍。
(2)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指名说,比一比谁说得最清楚。
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该字的大写字母;然后找到该字的音节及在正文中的页码第××页;在正文第××页找到音节,接下来查找到该字。
(3)翻页码比赛:教师任意说页码,学生比赛翻,第一个翻到的为胜。
(4)查字典比赛。
①看教材中的5个生字,学生自由查字典,查到后将页码写在字的下面,比比谁能最快查完。
②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③看谁先填完表格。
小结:字典老师最喜欢勤学好问的小朋友,谁最会请教它,它就会让谁增长识字的本领。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竹篮子打水、芝麻开花、吊桶打水的图片)师生交流,共同感知歇后语的大意。
◇芝麻开花——节节高→比喻学业等日日有成。
◇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白费力气,劳而无功。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内心不安。
2.指导朗读。
(1)课件逐一出示图片,教师看图读歇后语,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中的歇后语,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3)师生对读歇后语,教师读前一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也可角色互换后对读。
3.师生共同探究歇后语的特点。
4.歇后语的运用。
(1)学生选用恰当的歇后语来填空。
①这次单元测试发挥得不好,我心里一直是“ ”。
②爷爷坐了一天,一条鱼也没钓着,真是“ ”。
③人们用勤劳的双手不断地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真是“ ”。
(2)和同桌自创语境,运用歇后语。
6.拓展并积累一些歇后语。
生1: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生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 1.介绍一个游戏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3. 尝试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巩固学过的字词。
一、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一)说一说,激发兴趣
1.(出示插图)借助插图中“贴鼻子”这个经典游戏,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平时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和同学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游戏的快乐,激发参与游戏、进行表达的欲望。
2.(课件展示游戏的场景)师生互说,谈话导入。
师:看,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你们玩过其中的哪些游戏?你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哪些有趣的游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生1:我和小伙伴们玩过很多游戏,有丢手绢、跳皮筋、捉迷藏、滑滑梯等。
生2: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了,我躲他找笑哈哈。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板书:一起做游戏)
导入:一说起做游戏,小朋友们就格外高兴,接下来,我们一起做有趣的游戏,好吗?
(二)议一议,明确目标
1.交际目标。
首先观察插图,明确有邀请有回应,讲清游戏规则。接着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2.交际要求。
(1)观察教材插图,明确要求。读一读第二幅图,这幅图中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在本次游戏中“邀请者”和“被邀请者”的要求。如,邀请者的态度要热情、大方;被邀请者要积极参与,遇到不懂的地方学会主动提问等。
(2)情景表演,示范交际。两两组队示范游戏,扮演邀请者的同学要说清游戏规则,可用上“先……接着……最后……”等简单的连接词;或者用上“一、二、三”等词分步骤说明;还可以一边说规则,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
(三)演一演,学会邀请
1.创设情境。
丁零零,下课了。花花、星星来到操场上玩跳皮筋的游戏。星星看见英英一个人在操场上散步,便大声说:“喂,英英,没人和你玩吧。来,跟我们一起玩跳皮筋的游戏。”英英看了她一眼,理也没理便走开了。
2.学生自主交流:英英为什么不理星星便走开了呢?
3.你们觉得怎样邀请才有礼貌?自主练习,再指名表演。
4.读一读课文中两个小朋友之间的对话,看一看她是怎样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的,再指名表演。
小结:邀请别人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被邀请的同学要积极参与,遇到不懂的要主动提问。
(四)做一做,学会表达
1.出示小熊的图样,拿出蒙眼睛的布,让大家猜猜要玩什么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贴鼻子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合作来完成,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指名上讲台给小熊贴鼻子,其他同学提示)
2.指名说说“贴鼻子”游戏的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想想该怎样邀请没玩过的人玩“贴鼻子”游戏。
4.学生示范交际,引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
注意:教师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是否说清游戏规则,检验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条理地表达;二是关注学生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有没有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明白。
5.师生对表演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特别关注游戏规则说清楚没有。教师鼓励更多的学生大胆表达。
6.同桌互相说一说游戏的过程,再指名说,说得好的学生奖励做游戏。
7.组成游戏小组,练习表达。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轮流做贴鼻子游戏。可以出示这样的星级评价要求:一星,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同伴参与游戏,同伴之间说话有礼貌;二星,能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给同学听;三星,能一边介绍,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游戏结束后,师生根据“星级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8.多种情境演练。
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推动学生的交际与互动。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次“游戏推荐大比拼”的口语表达擂台赛。先让每位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较有条理地介绍一个游戏的规则,然后推荐一位学生参加擂台赛,最后由全体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要求,以投票的方式评出“最佳推荐者”和“最受欢迎的游戏”。
(五)玩一玩,实践提升
1.引导学生交流游戏体会。
师:同学们玩游戏玩得开心吗?把你最开心的地方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2.学生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1)课间和同学玩一玩喜欢的游戏。
(2)课后与家人一起交流玩过的游戏。
3.将本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能够活学活用。
二、和大人一起读
过渡:你们喜欢《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吗?他正在讲他打妖怪的故事呢,我们快去听听吧!
(1)(课件播放儿歌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听,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图文对照朗读,理解儿歌内容。
①学生边读儿歌边看插图,说说儿歌中共写了哪几个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老妖婆。)
②这些人物中你喜欢哪些人,不喜欢哪些人?为什么?
(4)学生接力朗读儿歌(一人一句),其他学生说一说你的发现。
小结: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是后一句的开头,念起来好听顺口又有趣,就像我们玩的词语接龙游戏一样。
(5)多形式朗读课文。(教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表演读;等等)
(6)趣味检测。
①我会选:儿歌《孙悟空打妖怪》中,老妖婆骗了谁?(在括号里用“√”选出正确答案)
A.孙悟空和沙和尚( ) B.唐僧和猪八戒( )
②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用 (武器)消灭了妖魔鬼怪。
A.猪八戒 B.孙悟空 C.耙子 D.金箍棒
(7)制作阅读卡,记录阅读情况。
我的阅读卡 和谁一起读 读后来评分
我的问题 1.唐僧的徒弟都有谁?他们一起去做什么?
2.为什么唐僧和其他徒弟都被妖怪骗了?故事想告诉我
们什么?
大人的解答 1.唐僧的大徒弟是孙悟空、二徒弟是猪八戒、三徒弟是沙和尚。他们一起去西天取经。
2.因为他们轻易地相信陌生人,被老妖婆的假身份和假话所骗。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对人对事要分清善恶是非。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歇后语,读一读,记一记。
2.回家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并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说给家长听。
2.学生自行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及关于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全班交流。
教学中,我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如识字板块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学生从而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了识字的兴趣;查字典时设置了游戏、比赛,学歇后语时借助图片让学生猜谜语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做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的交际与表达能力、乐于交往的意识和友善待人的习惯。教学中,我重在给学生创设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玩游戏,观察游戏,进而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