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找春天》-教案
编号ID:533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 找春天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10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文字课件)。
2.制作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3.打印类文《春》(朱自清)片段。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姑、娘、仔、吐、柳、桃”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在哪里了吗?(课件出示人们在田野里,与小草、桃花……的合影图片)
3.导入:是的,春天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找春天)
操作指导:未成曲调先有情,借助曲调情更浓。教师在播放歌曲时要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跳起来。通过《春天在哪里》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歌声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在让学生交流各自寻找的春天时,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说出真实的发现和感受。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活动1 读文自学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展示:(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互助读文,圈出生字新词。
(1)同桌之间互助互学,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活动2 检查学习情况
1.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2.集体交流,教师重点指导识记字音。
(1)教师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展示:
tuō ǎo xún xiū ɡūn èn fú jiě
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嫩芽 音符 解冻
chù dù juān tàn zhē yǎn
触到 杜 鹃 探出头 遮遮掩掩
①小组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遮”(翘舌音,读一声)、“嫩”(声母是n,不是l)、“触”(翘舌音)。
②课件出示摘苹果游戏: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③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并组词,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师生合作,识记字形。
①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发现: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是表示动作的?(脱、寻、找、解、触、探、遮、掩。)
②做游戏,通过做动作识记字形(教师随机出示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学生做对应的动作),理解字义。
③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记住课文中的其他生字。
预设:
A.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脱”“探”“触”“杜”。
B.编谜语、顺口溜识记“羞”:歪尾羊长得丑。
操作指导:教师在识字环节要注意带领学生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也要分类呈现,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词义。如“探出、触到、遮遮掩掩”这几个动词,可通过动作演示加以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早春的小草,做慢慢“探出”的动作,体会“探”的新奇;再用手指轻轻地触一触自己的脸颊,感受“触”的轻、快;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做一做“遮遮掩掩、害羞”的动作,体会词语的意思。
板块三 再读课文,寓识于读
活动1 再读课文,检查识字
1.指名读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字。
3.齐读课文。
活动2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画出文中的问句、长句,同桌互读。
2.重点指导朗读问句、长句。
课件展示:(1)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2)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3)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4)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5)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7)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3.教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断句以及朗读的语气和重音。
4.齐读课文。
5.过渡: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操作指导:此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文中优美的句子,巩固识字,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去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的。读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急切、兴奋、激动”等心情,朗读时语速要快,要读出轻重缓急。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读出孩子们发现春天的欣喜之情。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总结书写要点
1.课件出示“冲、姑、娘、仔、吐、柳、桃”7个字的书写动漫。
2.引导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是左右结构)
3.鼓励学生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4.小组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2 学写生字,反馈交流
1.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冲:注意“冫”与“氵”的区别。
姑:左右相平。注意“女”作偏旁时字形的变化。
娘:“良”最后一笔在书写时要收敛一点,不宜太舒展。
仔: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长横。
吐:“口”靠上,“土”中的两横注意排列均匀。
柳:“木”作偏旁位于左边时,捺要变成点。“卯”的第三笔是撇,不要写成竖。
桃:左窄右宽。“兆”先写撇,再写点、提。最后一笔是点,不要丢掉。
2.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教师巡视。
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操作指导:本节课要学习书写7个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的字,可以集中指导,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自主发现规律后,再指导临写。“柳、桃”二字偏旁相同,结构一样,但书写时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建议教师加强示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寻、荡、杏”3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带生字的词语:
课件展示: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探出头 遮遮掩掩
(1)指名朗读。
(2)指导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2.导入:文中的几个孩子找到春天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操作指导:复习导入环节教师要明确目标,读词语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形式可以多样,选词说句子不要拓展太多,控制好时间和节奏。仔细听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朗读课文,注意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
板块二 体会心情,感受美好
活动1 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激动的心情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
课件展示: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1)引导学生读好两个感叹句,体会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喜悦的心情。
(2)引导学生在书中圈画: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寻找春天的兴奋和着急?(脱掉、冲出、奔向)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①两句“春天来了!”,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孩子们无比兴奋的心情?
②试着把第二个“春天来了!”的音调读得稍高一点儿,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导读:是啊,他们很着急、很兴奋,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试着读一读,注意重点词语。
②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孩子们恨不得飞到田野去,可以重读“脱掉、冲出、奔向、寻找”等词语。
2.学习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你从哪儿读出了春天的害羞?
(2)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
(3)朗读指导:
①一边读一边想象“害羞的小姑娘”的样子。
②“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样写好像春天不愿意见人似的,这两个词应该怎么读?(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儿)
(4)引读: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孩子们可着急呢,可是春天却——(生接)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样害羞的春天,孩子们找得可仔细了——(生接)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3.指导朗读。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要读出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脱掉、冲出、奔向”等词语要重读,节奏可以明快些,表现出孩子们的迫不及待。
活动2 学习第4~8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好
1.自读课文,完成活动卡。(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自主阅读第4~8自然段,思考: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孩子们是从哪里找到的,是怎样找到的?
(1)把描写孩子们在春天里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闻到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
(2)最后把你的收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看到的 听到的 触到的 闻到的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逐一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
课件展示: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说说这里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都指什么。(课件逐一演示并板书相关内容:“眉毛”指的是刚刚出土的草芽;以“眼睛”凸显野花的明媚;以小小的“音符”描摹树木逢春初吐的芽苞;以婉转、悠扬的“琴声”摹写初春溪水活泼而不张扬的特点。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瞬间眉眼含笑、轻歌曼舞、琴声飞扬起来。)
(2)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用课件播放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的视频,体现“探、开、吐、流”的动态美。)
(3)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吗?师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预设:
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生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生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4)指导朗读问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引读、表演读等,并积累背诵。课件出示句子。
(5)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课件展示: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吧?
4.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春天来了?根据交流,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
课件展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这句话写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再次出示生字“荡”、词语“杜鹃”,指名认读。
(2)“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是怎样的情境?
(3)通过“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通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笑”你认为是什么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丰富课件上的画面。)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
(6)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能像作者一样用“她在……”的句式再来说说吗?
5.读读下面这两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指导学生读句子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才能找到春天。
(2)再现生字“羞、姑、遮、掩”,指名认读。
(3)仿词训练:
课件展示: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欢喜( ) 快乐( )
(4)指名朗读句子。
6.齐读第3~8自然段。
操作指导:课文中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不宜用繁琐的分析去帮助学生理解,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和诵读中活化语言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意境美。同时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说写练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板块三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教师范写
1.课件演示“寻、荡、杏”的书写过程。
2.指导书写“寻、荡、杏”。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提示书写要点。
寻:第四笔是长横,下面的“寸”要托住上面的“彐”。
荡:上下结构,不要误写成左右结构,第七笔要一气呵成。
杏:上面“木”的竖画要稍短,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的“口”。
活动2 练写,反馈,交流
1.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得规范、整洁。
2.指导书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操作指导:本节课有3个上下结构的字,“寻”是上窄下宽,“杏”是上宽下窄,可以对比书写;“荡”是上扁下宽,注意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学生练写后可以让小组互相评价,激发学生把字写好的内动力。
板块四 拓展阅读,实践活动
活动1 阅读类文,感受春天
1.拓展类文: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春》中的有关段落。
课件展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指名朗读。
3.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活动2 实践活动,体会春天的美
1.开展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组成合作小组,开展活动。)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际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2.选择有代表性的活动在全班展示,教师相机板书“发现春天,热爱春天”。
操作指导:“拓展阅读”活动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阅读感受。实践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展,要达到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不要设立过高的要求,形式要丰富多彩。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只要学生敢于表达,教师就要给予表扬,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不要以教师的喜好评定学生表达的好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导课入境,唤起阅读期待。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才能使课堂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学生。在本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使新课学习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接着让学生交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春天的情景。这一系列准备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作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入情入境,原有的语言图像被唤醒,意会到的春景被外显成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3.仿写语句,提高“语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吧?”和“她在……”等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把课后练习融入课文学习的过程中,降低了难度。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