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编号ID:536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诗歌,了解雷锋的事迹,感悟雷锋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
2.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搜集雷锋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冒、留、弯、背”4个字,理解“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1 走近雷锋
1.导入:(课件出示雷锋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板书:雷锋)关于雷锋,你们都了解多少呢?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教师相机补充。(课件出示)
3.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活动2 引入新课
1.学习生字“锋”。
(1)指导学生读好“锋”的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锋”字。
①可用形声字识记法。
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③比一比并组词:锋(  ) 峰(  )
2.揭题: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可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还在怀念他、寻找他,有很多人还在这样呼唤他:“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好吗?(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学生对雷锋了解较少,年代也相差较远,开课前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雷锋的精神和雷锋事迹,拉近学生与人物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学生谈“我们要向雷锋学习什么”时,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符合雷锋精神就可以。重点让学生感知雷锋是个好战士和他乐于助人的特点。
板块二 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活动1 初读诗歌,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注意教师朗读的速度。
2.引导学生自读。
课件展示:
自学提示
(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记下来。
活动2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汇报生字学习成果。
(1)小组内交流学习经验,并互相出示句子、词语,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2)再读诗歌,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3)认为能够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小组其他同学听。
(4)小组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生词,通过“你指我读”“开火车读”“对口型猜字”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
“曾、蒙、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在本课中读cénɡ;“泞”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棘”读二声,不要读成四声。
(2)借助图片理解“荆棘”“泥泞”。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部首归类识字:“泞”的偏旁是“氵”,与水有关。
“加一加”识字:瓣=辛+瓜+辛。
熟字比较识字:莹—萤。
(4)认读短语,巩固生字。
课件展示: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弯弯的小路
年迈的大娘 路上的荆棘
晶莹的露珠 温暖的春风
3.齐读诗歌。
活动3 再读诗歌,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诗歌,边读边思考:雷锋叔叔到过哪里?他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画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课件展示:雷锋叔叔去过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他还去过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
3.指导朗读。
操作指导:本环节教师要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教师还要利用组内合作识字的形式,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和合作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交流生字读音及识记生字的方法时一定要落实到位,让学生从“被学习”向“会学习”转变。
板块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教师范写
1.出示这节课要练写的生字:冒、留、弯、背。
2.学生自主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3.学生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4.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5.教师指导书写。
(1)范写“冒”,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2)范写“留”,提醒学生左上方的点要小,下面的“田”整体要写得匀称,略小于上面。
(3)范写“弯”,第二笔横要长一些,强调“弓”的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大一点儿,让整个字显得稳重。
(4)范写“背”,注意“月”在下面时撇变竖。
活动2 学生仿写,反馈评价
1.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一遍,要求做到正确、美观。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2.小组互相评价书写。
操作指导:指导学生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细节,从学生的角度观察生字,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把字写正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昨、洒、温、暖、锋”5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事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课件展示:叔叔 足迹 昨天 迷路 温暖 春风 爱心
(1)指名朗读。
(2)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2.导入: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去哪里找他呢?让我们一起到诗歌中去找找吧。
操作指导:复习词语时可鼓励学生小组互查,了解词语的意思;选词说话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诗歌中的句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块二 朗读感悟,体验内化
活动1 朗读诗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分小节,小节间空一行;每节、每行字数不固定;有的一节一层意思,有的几节共同描述一件事。
3.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分节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我们”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你认为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
活动2 集体交流,学习雷锋精神
1.说说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
(1)课件出示第1小节,自由朗读后交流,理解“足迹”。
(2)课件出示第2、4小节,指名朗读,完成填空:雷锋叔叔在________,________。
(3)同桌分节互读。
(4)指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指导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描述。
①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说说在泥泞的路上怎么走路,感受雷锋的辛苦。
②出示“荆棘”图片,引导想象有荆棘的路是什么样的,体会雷锋的辛苦。
③课件出示填空题,小组合作完成,再读一读。
④指导学生说说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会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雷锋叔叔又会说些什么。
(6)教师相机讲故事:①雷锋冒雨送迷路的孩子;②雷锋背大娘回家。
(7)此时此刻,如果雷锋叔叔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8)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4小节。根据情感需要,问句要读出探寻的语气,答句要读得肯定有力。读小溪和小路说的话,要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来提升朗读的效果。
(9)指导学生用问答的形式朗读课文。(男生读第1、3小节,女生读第2、4小节)
2.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小组合作,仿照第2小节或第4小节,想象: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的足迹?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2)汇报交流,朗读第5小节。(课件出示)
(3)课件返回第5小节,学生齐读,并说说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时时处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人。)
(4)结合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幻灯片凸显句子: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5)学生对比读下面这两句话:
课件展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雷锋叔叔走到哪里,就把爱心洒向哪里。”
(6)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说说身边的“雷锋”。
(7)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诗歌里所说的“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指的是什么呢?“终于找到了”,“我们”找到的是当年的雷锋叔叔吗?(指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到哪里伸出援助之手。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活动3 倾情朗读,赞美雷锋精神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呼唤的语气和回忆雷锋事迹时的深情,从而领悟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1)第1、3小节,要读好两个疑问句,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2)读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3)“瞧”字后面的诗句可适当提高语调,读出敬佩之情。
2.多种形式朗读,如:领读、对读、分角色朗读等,读出诗歌的韵味,读出对雷锋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3.指导背诵。先小组内朗诵,分节朗诵;然后练习背诵。
操作指导:理解诗歌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朗读训练要有多种形式,本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读、学生想象读、男女生问答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好重复句和问答句,使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对雷锋有更深的了解,更深刻地领悟人们对雷锋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板块三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指导范写
1.出示生字:昨、洒、温、暖、锋。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学生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4.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5.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实际,提示书写要点。
昨:“日”写得要瘦小一些,“乍”的第三笔是竖,应写在第二笔横的起笔往右一点的位置。
洒:右面的“西”里面不要多写一横,注意与“酉”的区别。
温:右边部分的“日”要写得稍窄,下面的“皿”要写得稍宽。
暖:“爰”要写得稍大,长撇要撇出去支撑“日”的右下角,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自然稳重。
锋:右下部“丰”第二横短,第三横略长。
活动2 学生练写,反馈评价
1.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2.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操作指导:写字环节教师要注意细节指导,如“暖”,要注意右边“爰”和“爱”的区别,左边是“日”,不是“目”,因为有太阳才暖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来加深理解,巩固生字词。
板块四 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活动1 读类文,再寻雷锋
1.学生拿出类文《雷锋日记》(节选),指名读,遇到生字,师生共同解决。
2.学生自由读类文,边读边画出雷锋做了哪些事,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师生交流。
4.课外拓展:推荐课外阅读《雷锋的故事》,观看电影《雷锋》,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活动2 讲故事,践行精神
1.实践活动:举行“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2.找一找你身边的“活雷锋”,分享他们的故事。
(1)组内讲故事后择优在班级讲。
(2)教师出示“雨中帮妇女抱小孩”“中秋节医院慰问”等故事补充。
(3)小结:雷锋做了无数的好事,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3.拓展积累。
课件展示:(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操作指导: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不仅可以讲雷锋故事,还可以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读《雷锋日记》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借助资料,多角度了解人物。这首诗中,作者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雷锋精神,呼吁人们向雷锋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还小,雷锋生活的年代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几乎不知道雷锋是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雷锋,体会雷锋的品质,教师先让学生回去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听家人介绍等方式,初步了解雷锋,帮助学生从心里敬佩雷锋,走近雷锋,感受雷锋精神;然后通过寻找身边的雷锋,升华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雷锋学习。
2.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通过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