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诵读感悟 合作探究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结合小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一 导入课题,提出问题
师:什么是男子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男子汉”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生: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师: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男性。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生读)
师:男子汉,多么有阳刚之气!请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吧。(全班齐读)
师:这是谁家的男子汉呢?(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生读)
师:读完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把课前预学单拿出来,交流交流。
生:“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
生: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
生:他具有哪些特点,让人称他为“男子汉”?
师:同学们的疑问也是老师心中的疑惑,我们一起到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将课文和《小英雄雨来》(节选)进行比较,思考两篇文章在形式上的异同,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表格。
活动一:对比阅读,发现异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课文和《小英雄雨来》(节选)进行比较,发现两篇文章在形式上的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文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小英雄雨来》(节选) 用序号或者小标题的形式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结构非常清晰。 只有序号,没有小标题。
《我们家的男子汉》 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都有小标题。
(生填表,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做完了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大胆提出来讨论。(生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起来说一说。首先,我们说一说相同之处。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两篇课文跟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不一样,用序号或者小标题的形式将文章分成了几个部分,结构非常清晰。
师:你很会观察,说得很对。以往我们学的课文都是以自然段的形式展现,没有分成一个个部分。而这个单元的两篇课文都用序号或者小标题的形式将文章分成了几个部分,结构非常清晰。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呢?
生:不同之处在于《小英雄雨来》(节选)只有序号,没有小标题,要我们自己拟定小标题;《我们家的男子汉》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都有小标题。
师:你说得很对。知道了这篇课文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课文,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学的情况。请同学们看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的词语,谁来读一读?(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指名读。)
师:你在读的时候,翘舌音读得很好,我们一起看,这里“唇、尚、嘱”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尚”单独读shànɡ,在“和尚”一词中读轻声shɑnɡ。
师:这里有几个多音字,你们能读准吗?(生读)
师:你的多音字“强”读得很准。“强”在“倔强”一词之中读jiànɡ,表示固执、不屈服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qiánɡ,如“强大,坚强”。“吭”在“一声不吭”中读kēnɡ,表示说话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hánɡ,如《白鹅》中的“引吭大叫”,指喉咙、嗓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记住这些多音字吧!(生读)
师:这些多音字你们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核对课前预学单第3题的答案吧。(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指导。)
师:看来同学们对多音字的读音掌握得很好。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吗?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吗?
生:“我们家的男子汉”是“我”姐姐的孩子。作者从三个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分别是: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师板书: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师:你的回答很全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小标题,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生:小标题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概括。
生: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生:有了小标题,我们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是呀,这三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比较简短。
板块三 合作探究,感受“男子汉”特点
师:通过小标题,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家的男子汉”的三个方面。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围绕小标题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件?根据小标题,对照每一部分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关键事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二。
活动二:梳理事件,发现规律。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围绕小标题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件?根据小标题,对照每一部分的内容,抓关键词语、关键事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文小标题 细节、事例 “男子汉”特点 我的发现
他对食物的兴趣 为了能活,吃不爱吃的青菜;耐心等待一客小笼包子;为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一样的谜语;吃自己的大拇指;担心当和尚不能吃肉汤拌饭等。 爽气、可爱、率真 小标题是对各部分内容的概括,根据小标题,可以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他对独立的要求 不愿让人牵他的手;想要自己买山楂片;自己去买橘子水。 独立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坦然接受去托儿所;勇敢地抓住窗框爬上火车。 沉着、刚强
(生完成活动二)
师:做完了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师:现在全班一起来交流吧。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他对食物的兴趣。(课件出示第一部分内容)
生:我找到了一些关键词句,“爽气”写出了他的男子汉性格。“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对吃的东西兴趣浓厚,同时写出了作为小“男子汉”的爽气。
师:(课件出示关键词句)你找到了关键语句,还有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我找到了一些事例,如为了能活,吃不爱吃的青菜;耐心等待一客小笼包子;为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一样的谜语;吃自己的大拇指;担心当和尚不能吃肉汤拌饭,没有棒冰吃。我不仅读出了他对食物的兴趣之浓厚,还感受到他可爱、率真的一面。
师:他是多么爽气、可爱又率真的小男子汉呀。(师板书:爽气 可爱 率真)谁来读一读,读出小“男子汉”的爽气、可爱与率真?(生读)
师:“等上三刻钟”足见小“男子汉”的“耐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可见他的专心与执着。请同学们读一读,注意读出小“男子汉”的专心与执着。(生读)
师:你读出了他的内心活动,非常棒!一个“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想吃棒冰的心理。为了去少林寺当和尚,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激凌、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能吃,他就不能忍受了。
师:请同学们继续交流第二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课件出示第二部分内容)
师:小男孩渐渐长大,和他出去,他——
生: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师:小男孩开始渴望——
生:独立。
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述小男孩追求独立做的两件事吗?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小男孩追求独立的?
生:要求自己买东西和自个儿到小店买橘子水。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表示他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默读,师指名答。)
生:我找到了“胆怯、沮丧、高涨”。
师:还有补充的吗?注意按照出现的顺序说。
生:我依次找到了“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这些词语。
师:你找得很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小男孩的情绪变化,他很渴望独立。
师:是呀,从小男孩“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感受到他渴望学会独立的心理。(师板书:独立)
师:现在我们交流第三部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来突出小男孩作为“男子汉”的什么性格?
生:他上托儿所和回安徽两件事。这两件事都是他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沉着、刚强。(师板书:沉着 刚强)
师:从“坦然地接受”“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可以看出他遇事能勇敢去面对的态度,使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更加鲜明。根据小标题,对照每一部分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关键事件,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标题概括对应每一部分的内容。
师:课文篇幅较长,回顾课文内容,把各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对食物感兴趣、对独立的要求、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师:多么可爱的男子汉啊!请同学们观察小“男子汉”站在柜台前面,焦急、耐心、勇敢、专注的表情,用细致的描写表现此时此刻小男子汉的动作、神态,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发挥想象,创意表达。
观察小“男子汉”站在柜台前面,焦急、耐心、勇敢、专注的表情,请用细致的描写表现此时此刻小“男子汉”的动作、神态。
他站在柜台前面,露出半个脑袋。他踮着脚,努力把身体向上延伸,
眼睛睁得圆圆的,撅着小嘴,希望大家能看到他。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
等待着。
(生完成活动三,师指名答。)
生:他踮着脚,努力把身体向上延伸,眼睛睁得圆圆的,撅着小嘴,希望大家能看到他。
生:他的眼睛睁得圆圆的,身子使劲往上拔,连鼻子都在努力向上伸,希望大家能看到他。
师:你看,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在你们的笔下活灵活现了。其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家要多观察生活哟。今天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认识了一个爽气、独立、沉着、勇敢的小男子汉,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文短读的方法。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结构比较特殊——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要求学生说出本课与一般课文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小标题,并告诉学生小标题能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教学中,结合小标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关注作者怎样选材,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设计意图
词典中对“男子汉”的解释较为抽象,因此,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它。通过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强调课文解读过程中的焦点所在,为下面解读课文作铺垫。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小标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知道用列小标题的方式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并借助列小标题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
这个板块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进行品味学习,同时,拓宽对“男子汉”一词的理解。它是作者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产生的“理解”和“爱”。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体会“男子汉”的可贵特点,感受作者对小男孩的感情。
2.能灵活运用列小标题的方法,给课文的三个部分换小标题。
板块一 深入思考,体味成长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家的男子汉》(师板书课题),知道了《我们家的男子汉》从三个方面写了小男子汉成长的过程。是哪三个方面,你们还记得吗?
生:从“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三个方面来写的。
师: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彼此之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呢?
生:不能调换顺序,这三个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男子汉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男子汉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师板书:逐渐成长)
师:是呀,“我们家的男子汉”逐渐长大了。请同学们听老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师读)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小“男子汉”的爱。
生:我感受到看到小“男子汉”一点儿一点儿长大,作者很高兴。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处“一点儿一点儿”,第一处是看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第二处是指他男子汉的特点“一点儿一点儿”鲜明,由此体现出作者对他成长的关切与赞赏。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男子汉的喜爱吧。(生读)
板块二 回顾方法,拟换小标题
师:欣赏完小“男子汉”的成长,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的三个小标题,你们发现这是用什么方法来列小标题的呢?
生:抓住人物的特点。(师板书:抓住人物特点)
师:回忆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概括《小英雄雨来》(节选)各部分内容,列出小标题的呢?
生:围绕主要人物,选取文中的关键词,抓主要情节等。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试着给这三个部分换个小标题,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活动一:运用方法,拟换小标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泡泡框中选择一种方法给这三个部分重新拟定小标题。要求:①有概括性。②角度基本统一。③语言简练。
课文中的小标题 新拟定的标题 拟定的依据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吃饭很爽气 选取文中的关键词
他对独立的要求 我自己说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坦然地接受了现实
(生完成活动一,小组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现在,谁来说一说?
生:我围绕主要人物拟定小标题:吃饭吃得好,勇敢又胆怯,接受现实。
生:我选取文中的关键词拟定小标题:他吃饭很爽气,我自己说,坦然地接受了现实。
生:我抓住主要情节拟定小标题:对食物有兴趣,买山楂片与换橘子水,上托儿所与爬窗上火车。
师: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拟定小标题,语言简练,有概括性,真的是太棒了!
板块三 拓展阅读,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原文还有两个故事,我们一起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二中看一看吧。请同学们默读这两个故事,仿照课文中的小标题,练习给这两个故事列小标题吧。(生完成活动二,师指名答。)
生:第一个小标题可以是“他对父亲的崇拜”,第二个小标题可以是“他的眼泪”,我是根据人物的特点拟定的。
生: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拟定了两个小标题:我爸爸会的,他哭起来眼泪很多。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列小标题的方法。如果把这两个故事放在文中,放到哪里合适呢?同学们可以从小“男子汉”的成长过程和人物的特点越来越鲜明的角度去考虑。
生:“他对父亲的崇拜”放在第二部分的前面,因为这时候他对父亲还十分依赖,看得出来这时的他还没有开始成为独立的男子汉。
生:“他的眼泪”放在第二部分的后面。因为第二部分写他开始独立了,后面不会为小事哭,很能说明他是一个独立的男子汉。
师:你们都是肯动脑筋的孩子,真棒!在生活中,我们给“男子汉”的定义不仅仅只是课文所赋予的内涵。请大家看下列人物的行为是否属于男子汉的行为。你是否对“男子汉”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请写出一两个你知道的男子汉!
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袁隆平:一位相貌平平的七旬老人,穿梭在田头,心系天下民生。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自己省吃俭用,虽累却仍胸怀他人。
生:周恩来、袁隆平、雷锋都是男子汉!我认为能够为自己负责为他人服务的人也是男子汉,比如快递小哥、消防战士等。
生:我觉得“军神”刘伯承也是男子汉。
生:还有小英雄雨来也是男子汉。
师:那些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都是男子汉,我们也要成长为那样的男子汉。
板块四 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师:小“男子汉”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的关爱。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全文,找到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思考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生默读)
生:“我们感到非常抱歉。”我从这一句话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他的理解,作者理解他作为男子汉因无法舍弃吃好吃的而感到失落的心情。
生:我从“我有点儿后悔起来”这句话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男子汉”的理解和对自己帮助他这件事的愧疚。
师:你们不仅找出了原句,还说出了自己的理解,真棒!还有吗?
生:“看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男子汉”成长的关切和赞赏。
师:多么可爱、有趣又勇敢、坚强的“男子汉”,作家王安忆用自己平实而不失风趣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这个“男子汉”成长的关注,以及对他深深的喜爱之情。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影响孩子成长的名人故事》,完成第2课时的课后拓学单,感受伟人们的成长之路。
本文所叙的小“男子汉”成长的故事,材料非常典型,在每一个事例中都蕴含着作者对小“男子汉”的理解、关爱和赞赏,以及能够陪伴他成长的喜悦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思考,一是能否调换事例的顺序,二是把原文中的两个事例放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合适。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小“男子汉”成长的过程,以具体事例为抓手,让学生做小“男子汉”成长的见证者,体会作者的细腻情感。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材料安排的层次性,不能随意调换故事的顺序,从而深入理解“长大”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成长的眼光去欣赏小“男子汉”,感受作者那一份浓浓的爱意和关怀。
设计意图
这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给三个部分的内容换小标题,就是对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结合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的迁移和运用,通过有层次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课外拓展阅读,检验学生列小标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原文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设计意图
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男子汉”的理解、关爱和赞赏,以及能够陪伴他成长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