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21 芦花鞋-教案

编号ID:1669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30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1 芦花鞋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自读自悟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歌谣,请大家仔细倾听。
南山脚下一缸油,   树头挂网枉求虾,
姑嫂两个赌梳头。      泥里无金空拨沙。
姑娘梳成盘龙髻,      刺潦树边栽枸橘,
嫂嫂梳成羊兰头。      几时开得牡丹花?
师:多么有意思的歌谣啊!这两首歌谣是老师从一对兄妹那儿学来的,这对兄妹是谁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课件出示《青铜葵花》这本书的图片)《青铜葵花》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兄妹青铜与葵花的故事。城市女孩葵花在父亲不幸遇难后,被乡村男孩青铜一家领养,两兄妹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课件出示《青铜葵花》的主要内容)
师: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你们认为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青铜和葵花。
师:故事发生在大麦地村,青铜一家就生活在那里,那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成了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青铜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逃离了火海,然而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人……同学们,不能说话对于青铜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他很孤单,因为不会说话,大家都不跟他玩。
生:他很苦闷,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心事。
生:他是多么可怜啊!
师: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失去了快乐……葵花,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葵花三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有一回,他为了捞起河里的一张画,落水淹死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爸爸。听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葵花真可怜,没有爸爸妈妈,她成了一名孤儿。
生:我很同情葵花,希望能帮助她。
生:我觉得命运对葵花太不公平了。
师:不一样的境遇,却映射着一个同样沉重的词语——苦难。对于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苦难是何等沉重啊!也正是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个故事——《芦花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的词语,你们会读吗?(指名读)
师:“搓”是平舌音,你读得很准。“雪屑”的“屑”读音是xiè,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哟!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生齐读)
师:字音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大家课前预学单第3题的字音题是否都做对了。(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指导。)
师:看来读音大家都掌握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吧。
生:这篇课文用空行的方式分成了四个部分来写。
师: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再读一读每个部分的内容,想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列小标题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活动一:运用方法,列小标题。
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每个部分的内容,想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运用学过的列小标题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一、采芦花编鞋  二、大雪天卖鞋
三、城里人买鞋  四、雪地里脱鞋
(生完成活动一)
师:同学们列出小标题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提建议。(小组交流)
师:你们列出的小标题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我按照主要事件列出了小标题:第一部分——采芦花编鞋,第二部分——大雪天卖鞋,第三部分——城里人买鞋,第四部分——雪地里脱鞋。(师板书:采芦花编鞋 大雪天卖鞋 城里人买鞋 雪地里脱鞋)
生:我发现“芦花鞋”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所以我根据线索“芦花鞋”列出了小标题:第一部分——编织芦花鞋,第二部分——卖芦花鞋,第三部分——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第四部分——最后一双芦花鞋。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发现课文每一部分都描写了青铜在干什么,我认为“青铜”这个人物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所以我围绕主人公青铜列出了小标题:第一部分——编织芦花鞋,第二部分——卖芦花鞋,第三部分——大雪中坚持卖鞋,第四部分——卖了自己穿的鞋。
师:很好,大家都根据自己阅读的体会发表了看法。大家虽然看的角度不一样,但说的都是对的。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芦花鞋为线索,一是以青铜为线索。大家既可以按照线索围绕“课文都围绕芦花鞋写了哪些事”或“课文是怎样写出青铜的质朴和善良的”来概括小标题,也可以根据课文每个部分描写的主要事件来概括小标题。现在,大家弄清楚了每个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每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练习)
师:谁来说一说?
生:冬闲时,青铜全家精心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由青铜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以增加收入。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阻止,执意要到镇上卖剩下的十双鞋,一群城里人买光了他的鞋。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人追来向青铜购买芦花鞋,看到那个后来者失望的眼神时,青铜最终忍受着寒冷脱下自己脚上的芦花鞋,把鞋卖给了后来者……
板块三 自读感悟,体会语言
师:有人说,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得深刻;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关键词再次走进这部作品,请将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画出来,写一写批注,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师板书:苦难 幸福)

活动二: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有人说,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得深刻;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关键词再次走进这部作品。请同学们围绕“苦难”和“幸福”两个词语,将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抄写下来,并写一写批注。
苦难
我找到的句子: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我的批注:从“下了一夜大雪”“足有一尺厚”“门都很难推开”可以看出天气非常寒冷,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青铜依然坚持去卖剩下的十双鞋,可见青铜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幸福
我找到的句子:青铜同意了。他挑了一双适合他的芦花鞋,将脚洗得干干净净,穿上了。
我的批注:面对家人的关心,青铜不仅接受了,还将脚洗干净了才穿上芦花鞋,可见他对芦花鞋的珍视,对家人这份爱意的珍视。
 (生完成活动二)
师: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苦难”和“幸福”两个词语,将你读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小组讨论)
师:让我们来诉说苦难吧,围绕“苦难”,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我找到了这些句子:“收罢秋庄稼,青铜家就已决定:今年冬闲时,全家人一起动手,编织一百双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卖“一百双芦花鞋”对于青铜家来说,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从全家人的表现来看,青铜家很困难,很需要这笔钱。
师:你的体会很深刻,你能再读一读刚刚分享的句子吗?(生朗读)
师:“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通过朗读,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青铜家的确很需要这笔钱,这笔收入对于青铜家十分重要。还有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我找到了这些句子:“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用手势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从“下了一夜大雪”“足有一尺厚”“门都很难推开”可以看出天气非常寒冷,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青铜依然坚持要去卖剩下的十双鞋,可见青铜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师:青铜理解家里生活的艰难,所以才会在大雪天也坚持去卖鞋,只为了多替家里分担一些。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生齐读)
师:还有同学有补充的吗?
我找到了这些句子:“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青铜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卖完了,可还有人要买芦花鞋时,他竟脱下了穿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赤脚行走在冰天雪地之中。他不想让那个买鞋的人失望,可见青铜虽然贫穷,但他有纯洁的心灵。
师:请你想象画面,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青铜纯朴、善良的品质。(生朗读)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苦难”?
生:作者通过写这些“苦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美”,表现了“爱”。
师:说得很好。这些苦难的描写也是为树立人物形象服务的。请同学们再说一说围绕“幸福”,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他们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第一百零一双是为青铜编的。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从“青铜一家,老老少少”“所有空闲”都用在编芦花鞋上可以看出,全家人团结一心,劲儿往一处使的和睦氛围。我从“第一百零一双是为青铜编的”可以感受到家人对青铜的爱。我从这和睦的家庭关系中感受到了幸福。
师:说得很好。苦难的生活没有压垮乐观向上的青铜一家人,他们互相支撑,互相体贴,在苦难面前表现出了一家人的相亲相爱。请大家齐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生齐读)
师:还有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我从课文的第11~13自然段中感受到,即使家里生活困难,可相比于挣钱,家人更关心青铜。我从这一家人的相互关心与付出中感受到了幸福。
师:虽然物质生活上比较贫乏,但家人却给予了青铜丰富的精神慰藉。家人的关心与爱护,的确能让人感受到幸福,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课文的第11~13自然段,读出家人对青铜的关心。(生分角色读)
师:除了围绕“苦难”和“幸福”两个词语梳理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令你们印象深刻?
生:我对文中描写“芦花鞋”的语句印象非常深刻。
师:“芦花鞋”作为全文的线索,文章中不仅多处提到,还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方法,找出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内容,说一说。
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最开始编好的那两双芦花鞋的语句:“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课文的第7自然段中,作者细致地描述的芦花鞋几乎让我立刻想到了课本第91页右上角的插图。
师:的确,作者生动的描述让好看的芦花鞋仿佛就摆在我们眼前。还有吗?
生:我也对芦花鞋的印象深刻,尤其是课文第20自然段中描写它们的句子:“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下吸引住了他们……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这里通过直接描写“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以及对城里人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芦花鞋的香、美及惹人喜爱。
生:我对芦花鞋的“暖和”印象深刻。“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课文中多次提到“暖和”,并从芦花鞋的样子、制作材料和穿着的感受反复阐述这一点,让我都想穿一双芦花鞋了。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除了对描写芦花鞋的内容印象深刻外,课文的主人公青铜身上也有很多闪闪发光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有相关内容的分享吗?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课文第22自然段中的语句:“青铜一直疑惑着,直到人家一个劲地问他多少钱一双……青铜抓着一大把钱,站在雪地上,一时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那群城里人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对芦花鞋的喜爱,青铜明明可以涨价却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从青铜的行为中,我感受到他做生意实在和纯朴善良的品质。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课文第27~30自然段中,青铜不忍那个人失望而最终脱下了脚上穿的芦花鞋,掉头去追那个人。最后描写的“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让我的脑海中立马有了画面。我能想象到青铜脚下刺骨的寒冷,但与此相比更令我钦佩的是青铜那颗朴实、善良的心。
师:我们了解了青铜一家的苦难与幸福,感受了芦花鞋的美与温暖,体会到了青铜身上的纯朴与善良,这些都令人读之难忘。《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力量感的作品,这种力量感一方面来自小说叙述中的那种似乎陌生的其实并不遥远的苦难生活,另一方面来自人们在这一生活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纯美和大爱。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青铜葵花》这本书,并把书中写得美的句子摘抄在积累本上,完成课后拓学单,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很多!



本文节选自《青铜葵花》,本课的教学是个引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兴趣。本课的设计亮点主要有: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品味、交流文中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感受他们的苦难,感悟他们至纯至美的人性。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欣赏文本优美的词、句、章节,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设计意图
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花。《芦花鞋》只是《青铜葵花》中的一个故事,读懂课文,需要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歌谣,概述主要内容,简介主要人物,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走进课堂。






设计意图
本板块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文中字词、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朗读情况,主要落实一些基本功方面的巩固与训练。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有目的的愉悦阅读中完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自悟、自解、自练,都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集体协作解决学习疑难,有助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