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湛秋 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认的字:丽 应 心
◆读准字音:“绮”读“qǐ”,不要读成“qí”。
◆多音字:
hè 应和/hé 和平/huò 和弄
huó 和面/hú 和牌
◆形近字示例:
绮(绮丽)—骑(骑马) 谈(谈话)
崎(崎岖)—椅(桌椅) 淡(浓淡)
(2)重点词语释义。
[绮丽] 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
[应和]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沉醉] 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4.学生练习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谁愿意告诉大家,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段落,学习的顺序可以调整。
生:我觉得三月桃花水很美。课文中写道:“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教师板书:美)(课件出示)
师:你体会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还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吗?(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师:全班同学学他的样子一齐读读这两段话。
2.指名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习。
思考:多美的三月桃花水啊!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能弹奏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教师板书:春天的竖琴)
师:是啊,这潺潺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把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快,侧耳倾听,大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赶快读一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水声、鸣响、低语、叮当声、铃声)
师:谁来说说,这些声音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忽大忽小的水声、纤细的低语、石块的叮当声像车轮滚过的铃声)
师:多么美妙的声音啊!高低不同、长短不一、忽快忽慢,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支非常动听的交响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朗读中去聆听这些悦耳的音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小溪边,眼前是清澈的春水在流淌,耳畔是动听的水声在回荡,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3.指名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思考:三月桃花水除了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还是春天的明镜,它能映照出春天的美景。(教师板书:春天的明镜)
师:在这面镜子里,你都看到些什么?请大家用我们刚才学习第3~4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5~6自然段。
预设:合作学习建议:①小声地自由读课文;②勾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想象优美的画面;③将读(听)文后的感受讲给小组的同学听;④自设几个问题,小组交流,明确答案。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参与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并发表意见的好习惯。
师:下面进行全班交流。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了翅膀上裹着白云的燕子、披长发的垂柳、一群戏水的姑娘……。那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来呀!快来呀!春天多美啊!”
生2:我想把我的感受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出来。(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
预设:教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交流。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小结:水清如明镜,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飞燕垂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水中的美景吧!(齐读课文第5~6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到水边走走,去领略三月桃花水的无穷魅力了。请每一位同学都敞开心扉,闭上眼睛细细聆听,想象在这幅美景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师范读,生想象)
生1:我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河面上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来游去……
师接: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生2:我看到了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细细地,轻轻地,斜斜地投入干渴的大地的怀中。
师接: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小结:感谢这涓涓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它带给我们春的讯息,春的喜悦,就连作者也不住赞叹道——(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读)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我想此时这珍贵无比的桃花水一定已经流进了每一个爱上它的孩子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掬一捧,品一品,带上对它的沉醉走进美丽的春天!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反复朗读课文中的优美句段,模仿着写一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提示: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这处景观的特点或春天游园的所见所想,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示例:三月的田野,是春天的舞台。舞台上,油菜花换上金色的衣裙,柔柔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舞台上,小燕子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热情地歌唱起回家的快乐;舞台上,蜜蜂憋足了劲儿,吹奏出一首激情的乐曲。
2.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3.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月桃花水》一文语言精美,读来朗朗上口,课文突出描写了桃花水的清和美。在讲授本课时,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读中品,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景象有时不是靠讲而能讲出来的,必须由学生进入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出字词句的内涵,真实感受到文字蕴含的美,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用自己的真情和语言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描写桃花水美的语句,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交流中提高对语句的理解把握,在互读中品析文字之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美,犹如将学生带进了桃花水之中,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对桃花水的赞美之情。学生出于自己的激情,踊跃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桃花水的喜爱之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