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编号ID:171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2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认识“炫、垢”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雨过天晴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到郊外、田间去过呢?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们还记得空气中充满的泥土味儿吗?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独特的美景和多样的情怀,去品读一首清新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作者。
戴望舒(1905—1950) 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中国诗坛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他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生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认的字:耀   尘   胆       着   过   皱

◆读准字音:“怯”读“qiè”,不能读成“què”或“qì”;“曝”和“晕”都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pù”和“yùn”。
◆形近字示例:
炫(炫耀)——眩(眩晕)
曝(曝露)——瀑(瀑布)
(2)重点词语释义。
[炫耀] ①夸耀。②照耀。    [尘垢] 灰尘和污垢。
[胆怯] 胆小;缺少勇气。    [阴霾] 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烟、尘等微粒而
[晕皱] 把水表面吹得起波澜。         形成的浑浊现象。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研读感悟,欣赏美景
1.学生自主练读,读出韵味。
预设: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全诗押ou韵(“侯、走、手、柔、垢”等)。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及点评,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反复练习朗读。
3.自由朗读诗歌的第1节,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教师指名反馈,并出示课件。
(1)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结合词语,想象画面。
①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预设:结合“凉爽”和“温柔”理解)
怎么理解“凉爽”和“温柔”?(预设: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1:雨后天空放晴,会让人感觉清爽。
生2:雨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滋润着万物,它也拥有如同母亲一样温柔的情怀。
②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预设:结合“炫耀”和“尘垢”理解)
你见过雨过天晴的小草吗?在作者的眼里有什么不同?(预设: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小草的干净碧绿,而且写它像人一样洗净了灰尘和污垢,仿佛在夸耀着自己。
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预设:结合词语“胆怯”和“绽透”理解)(课件出示)
生:作者写小白菊胆小,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小白菊的姿态之美。
师小结:是啊,就连娇小、胆怯的小白菊都会在阳光中绽放自己最美的一面,可见生命的力量真是让人折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④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预设:结合词语“书页”和“曝着”理解)
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凤蝶儿的翅膀比喻成书页。
师小结:美丽的凤蝶儿不但像人们一样自在悠闲,而且它那美丽的翅膀又像装饰了美丽色彩的智慧书页,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谁能读出凤蝶儿的美丽?(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写法。
通过对第1节诗的学习,我们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身临其境。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歌?
生1:因为作者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2:因为作者心思细腻,热爱大自然。
师小结:作者运用细腻的心思,怀着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怎能不让我们身临其境呢?
4.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节。
(1)说一说:这节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节诗的前两句与第一节诗的前两句看似相同,实有差别,作者并没有完全重章叠句,而是运用了回环的方式。
(2)品一品:你从这节诗中感受到什么?
示例:从中感受到作者悠闲愉悦的情感。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3节诗。(课件出示)
生1: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
生2: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
四、总结全文,学有所获
1.教师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丰富积累。
小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学生朗读)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发现更多的美。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爱诵读的你,可以读出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
·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这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然风光图。
·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写雨过天晴时的景象。
   ·爱国学的你,可以搜集诗词,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拓展运用: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都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阅读本诗。我想本课教学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生字新词达到了会读会认的程度,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
二、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了会背的程度,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语言。
三、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很成功。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让学生仿照句子进行练说。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 对于本文挖掘得不够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有很多诗句都蕴含着很深的意境。但是我在本节课中有很多词语挖掘得不够深刻,例如“润”“晕皱”“暗绿”等,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人用词的绝妙。
二、对于最后一节的设计过于草率,最后一节应该是情感的升华,但是我在设计上过于简单。我想如果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效果会更好。
通过教学本课,我想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只要我们是认真教了,改了,那么我们的效率就一定能提高,因为我们也是在探索中求得真理。今后我会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走向完美。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