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作者笔下的动物
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以及“阅读链接”中其他中外名家写动物的文章或片段,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作家是如何表达的。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事例,结合具体语句,在生活化的场景和语言中体会动物的特点,进而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还要重视阅读,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比较,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感受作家的语言特色和丰富情感。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具体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表达需要,明确习作的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有强烈的对象意识。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
文 猫 课文细致而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特点,展现了猫的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他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课时
母鸡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用前后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再讨厌的原因,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2课时
白鹅 课文通过对白鹅在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表现出的高傲特点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情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课时
习
作 我的动物
朋友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写清它的特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写清动物的特点,体现对它的喜爱之情。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学习、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并尝试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通过换偏旁来识记汉字;学习用动物比喻一类人;通过读写句子,掌握冒号、语气词的用法;背诵古诗。 2课时
识字加油站 了解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积累汉字。
词句段运用 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体会冒号的用法以及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书写提示 掌握片段抄写的方法。
日积月累 背诵并积累古诗《蜂》。
13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忧、虑”等7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忧、虑”等7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 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的性格。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有关猫的谜语和图片,激趣导入。
导语: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脚穿钉鞋走无声,不吃素菜吃鱼腥。日间无事打瞌睡,半夜三更鼠辈惊。(谜底:猫)(出示猫的图片)你们喜欢猫吗?(喜欢)老舍先生就非常喜欢猫,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老舍先生家的猫,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作者。
老舍(1899—1966)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
无无 玩 尽 息 纸
多 了 花 生气勃
会认的字:枝花落
◆读准字音:“屏”和“折”是多音字,在“屏息”和“枝折花落”中分别读作“bǐnɡ”“shé”;“蛇”是翘舌音,不能读作“sé”;“蹭”是后鼻音,注意不要读错。
◆书写指导:“稿”左边是“ ”,不要写成“扌”;“殃”左边是“歹”,不要写成“ ”;“贪”上面是“今”,不是“令”。
(2)重点词语释义。
[任凭] ①无论;不管。②听凭。③即使。 [尽职] 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无忧无虑] 没有忧愁和担心。 [生机勃勃] 充满生机与活力。
[屏息凝视] 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
生:一只大猫和一群小猫。
(板书:大、小)(课件出示)
师: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2)想一想,我们在“一只(一群)”的后面可以分别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和小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淘气的)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预设: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不难发现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先写了猫的“古怪”之状,后写了小猫的“淘气”之态,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猫古怪的性格很可爱。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写小猫们的淘气更可爱。
3.小结课文内容。
本文细致而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刚满月时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
2.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可爱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比较阅读“阅读链接”中写猫的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理解“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可爱)
(2)明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①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的可爱的;②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品味赏读,理解“古怪”
(一)初感猫的“古怪”
1.自由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这五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生反馈: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理解:“古怪”是什么意思?(生答:奇怪)
3.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里呢?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圈出表示猫的性格的词语。
4.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件出示)
5.教师小结。
小结:老实、贪玩、尽职;胆小却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三个极端矛盾的体现,充分说明这是一只“古怪”的猫。
(二)剖析猫的“古怪”
1.老实。
(1)从文中找出描写猫“老实”的语句:(课件出示)
(2)学生说自己的理解,抓住关键词“成天”进行理解。
(3)配图朗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猫的老实。
2.贪玩。
(1)这只猫非常古怪,老实的它成天睡大觉,可是玩起来又——请学生找找它“贪玩”的句子:
明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去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会怎样呼唤,猫的表现又怎样。
预设:“作者、作者的家人,焦急地、高声地……,不肯回来,一天一夜不回家。”根据提示用“任凭……也……”练习说话。
(3)配图朗读:读出猫的贪玩。
3.尽职。
(1)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
预设:教师播放《猫捉老鼠》影像片段,学生扮演猫,体会“屏息凝视”,感悟猫是多么尽职。
(3)联系上下文理解:“非……不可……”写出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
(4)用“非……不可……”练习说话。
(5)全班有感情地读,读出猫的尽职。
4.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预设:指名读第3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情态,进一步感受猫的性格古怪。
(1)理解重点词“蹭”。
预设:①学生用动作表示“蹭”。②学生练习说话:猫一边蹭一边仿佛在说……
(2)借助课件理解情态:“踩印几朵小梅花”;“叫声变化多端”。
5.胆小——勇猛。
(1)学生读第4自然段,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体会猫的胆小。
(2)(动画演示)猫与蛇:看猫斗蛇,齐读句子,体会猫的勇猛。
(3)配图朗读:读出猫的古怪。
6.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把这三段文字再读一读。
(三)品悟人与猫之“情”
1.这只性格古怪的猫,老舍先生喜欢吗?
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教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和语段)
(1)作者在写猫的古怪时,用“出去玩玩”“不回家”等,说明他把猫不仅仅当作一只小动物,而且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他是多么喜爱这只猫啊!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本来是黑乎乎的猫爪印,作者却说是几朵美丽的小梅花,可见有多喜欢它。
(3)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用了四个词语:“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简直把它写成歌唱家了。
2.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对老舍先生感情如何呢?
(1)教师出示图片和语段:“蹭”“踩印几朵小梅花”“抓痒”……引导学生品读。
(2)师生采用以下方法共赏:“蹭”——(出示句子:“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读——播放视频·欣赏——赏析
示例:一个不起眼的“蹭”字,却写出了人与猫之间的美好情感。人爱猫,猫亲人,真是其乐融融呀!
三、自读自悟,体会“可爱”
1.认真朗读第6自然段,画出小猫们的可爱之处,同桌互相交流感受。
(1)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淘气”中可以看出小猫们的可爱)
(2)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从“耍个没完没了”可以看出小猫们很顽皮)
(3)……再跑再跌……(小猫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真是生气勃勃)
(4)……撞疼了也不哭。(小猫们勇敢、坚强)
(5)……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①原来的游戏场所在哪里?(板书:屋子里)扩展到什么地方?(板书:院子里——老舍先生养花的地方)
②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6)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
①在新的游戏场所,小猫们又找到了新玩法,它们是怎么玩的?(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
②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枝折花落)
③作者的态度如何?(绝不会责打它们)
④创设情境:“我”不但不责打它,反而会对它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感受到在作者的心里,小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
2.写话练习: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只淘气可爱的小猫来呢?
(1)交流: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注意记录下交流中的重点内容。
(2)练习:仔细观看课件上的录像片段,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用几句话写小猫的淘气。
(3)评比展示:选择几篇优秀的作品在班级朗读展示。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链接”中写猫的片段。(默读、齐声朗读、指名读)
2.将两个片段与课文进行比较,体会不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借助表格,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老舍的《猫》与夏丏尊、周而复的《猫》片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课件出示)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在教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知、发展智力所必需的。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源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
三、“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描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如本文中对“蹭”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有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