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编号ID:1718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2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1~2
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谈话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当代女作家王安忆把一个孩子自豪地称为“我们家的男子汉”,合适吗?让我们与作家一起去感受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或许你能从中读出自己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作者。
王安忆 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当代女作家。其主要著作有《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长篇小说。
2.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认的字:安   语         吃       
不住  丧   一声不   式      碍
◆需注意的字音:“唇”是翘舌音,读“唇chún”;“强”和“吭”是多音字,在“倔强”和“一声不吭”中分别读“jiànɡ”和“kēnɡ”。
(2)重点词语释义。
[风靡] 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恍惚] 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②(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妨碍]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初步感知“男子汉”形象。
(1)题目中的“我”是指谁?“男子汉”又是指谁?跟“我”是什么关系?
明确:“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外甥,“我”是他的阿姨。
(2)作者主要写了外甥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明确:从出生到四岁。
(3)课文分为开头语、主体部分、结束语三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4)梳理作家的写作思路。
①思考:作家通过哪几个方面写了小男孩的男子汉行为?
②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总结板书:对食物、对独立、对生活。
(5)引导学生谈谈对男子汉的个性见解。
①你们觉得作家笔下的小男孩是不是男子汉?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事例谈谈看法。
②随机交流反馈,用一个词概括小男孩的男子汉行为。
A.对食物——写了四件事:a.吃小笼包子;b.编谜语;c.吃大拇指;d.想去少林寺。
通过保姆之口,概括了小男子汉吃饭的特点——爽气。然后用略带夸张的语言具体写了小男子汉“吃”的特点、样子。吃饭的特点:量很多,范围广,吃得极有滋味。“什么都要吃”具体说明了范围广,“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则从侧面生动表现了“有滋味”之“极”。特别是“当实在不能再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一句,还有与大人们的对话,能否去少林寺一段,真令人忍俊不禁,指导学生着重朗读。
B.对独立——主要以具体的事例,一不让人牵手(略写),二要自己买东西(详写),抓住小男子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写了他的可爱、有独立性。体会他从“胆怯——沮丧——耐心等待”的成长过程。(理解“沮丧”,思考:他沮丧什么?)
C.对生活——主要写了上托儿所和回安徽两件事,体现了小男子汉坦然、沉着、勇敢、刚强、成熟的性格特点。
2.结合细节描写,深入探究,感受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
预设:从文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1)“对食物”中的细节
①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对孩子而言,“三刻钟”已够漫长,而他却很“耐心”,足见其兴趣浓厚)
②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可见其常常如此,真是天真、可爱)
(2)“对独立”中的细节
①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表明他想独立的愿望之坚决,“男子汉”的性格初见端倪)
②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潦草”说明他吃山楂片时精神不集中。“沮丧”说明他当时很难过,因为他要自己一个人去买东西,结果由于紧张竟忘了买什么,被“我”忍不住说了出来,他本想独立完成却没能实现,心里难过,便食不知味。对神态的观察和描写真实、准确,表现了心理的变化——胆怯、紧张、勇敢、沮丧)
(3)“对生活”中的细节
①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他哭不是因为抗拒、恐惧托儿所,只是觉得好玩,符合孩子的性格)
②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动作描写表现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敢、沉着、刚强和成熟)
3.总结提升,深化男子汉内涵。
(1)小组合作,用“他真是一个男子汉”介绍一下作家笔下的男子汉。(每组分别从文中三个不同的方面综合起来说)(课件出示)
(2)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质疑。
①“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作者的真实感受,还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明确:是作者真实的感受。在作者看来,外甥虽然是个孩子,但像男子汉一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些勇敢和坚强,能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这表现了作者对外甥的赞赏和肯定。
②文章最后一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流露出作者看着孩子逐渐成长为男子汉的欣喜,表现了对外甥的无限关爱。
(3)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总结:其实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事业大小、财富多寡,只要具备了男子汉的精神,再柔弱的身躯也会变得高大强壮,再坎坷的道路也会变得平坦!那么,就让我们争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吧!
4.阅读交流,提炼方法,尝试换小标题。
(1)引导学生交流阅读长文章的方法,体会文中的小标题在阅读理解长文章中的作用。
(2)鼓励学生结合对本文内容的理解,给每部分换个小标题。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给《小英雄雨来》(节选)列小标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引用文中的词句或主要人物的语言来拟小标题。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按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材料分成几个方面,再加上小标题,文章就条理清楚,眉目分明。在教学时有以下两点做得较好:
一、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引导。先请学生说说自己佩服的男子汉,并说说这些男子汉的品质,之后就自然引出《我们家的男子汉》。
在第一板块整体感知时,我让学生归纳每个小标题下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对小标题这种形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借此指导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尝试运用这种形式,使文章耳目一新。
二、用文中小男孩的语言替换原来的小标题。在替换小标题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深入研读文本,细心揣摩人物语言特点,结合人物个性特征筛选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一句话,在讨论时,掀起了一阵争论高潮。于是我因势利导,问什么样的语言能够作为小标题。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描写人物语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用于思考的时间不够。如果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的话,学生的思维还会更活跃。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