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编号ID:1739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学目标 1.了解习作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1.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解决文后的问题。
2.回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补充题目并构思。 课时安排 2~3
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游览经历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是作者写旅途中看到的日出景观,一篇是作者参观景点的记录,它们都是游记类的文章。再加上前面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活动,同学们对游记类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懂得了一些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物介绍给他人呢?
2.学生回忆自己的游览经历,记录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教材上的两篇习作例文,结合旁批,分组讨论。
(1)找出《颐和园》中表明作者行踪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2)说说《七月的天山》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句子示例: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逐步深入天山的顺序写天山美景的,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等语句可以看出。
3.再读例文,教师指导并归纳写作技巧。
预设:这两篇习作例文的作者各自记叙了自己游览某处景点的经历,写得都非常精彩。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品一品,体会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其中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1)体会主旨,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七月的天山》一文运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天山风光的喜爱之情。
(2)学习写法,师生合作总结归纳写作技巧。
①《颐和园》的写作技巧。(课件出示)
明确:《颐和园》一文采用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不同特点描写的方法,依次描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景物,层次分明,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
②《七月的天山》的写作技巧。(课件出示)
明确:《七月的天山》一文运用移步换景法描绘了天山的景物,先写“进入天山”,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而后是“再往里走”,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最后是“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天山深处的景象。
③教师小结。
小结:在记叙游览的某处景物时,一要采用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二要重点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三要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此外,还要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并表达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思路,精选素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习作要求,把握选材的要点。
预设: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对话框里的内容,明确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不一定非要是著名的景点,只要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都可入笔。比如自己家附近的公园、郊外的果园、自己参观过的某处建筑,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2.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想介绍的某个地方,说一说选择它的原因。
3.补充题目,确定写作对象。
四、明确思路,完成初稿
1.学生互相交流,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顺序和写作重点。
提示: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按照游览的顺序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景物。讨论作文中应该重点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略写或不写,重点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文章的结构应该怎样安排……。重点交流怎样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
2.根据讨论结果,列出写作提纲或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写作初稿。根据交流的内容和写作提纲(或游览路线图),把游览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作文。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五、完成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叙述的顺序有没有条理;(2)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3)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紧密;(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点,哪些地方可以简写或删去。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记叙顺序清晰鲜明;(2)景物特点突出,引人入胜;(3)描写生动,情感真挚;(4)开头、结尾夺人眼球。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