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12个生字。
3.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书写时能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5.朗读、背诵《蜂》。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运用的“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2.了解形声字的有关知识,积累形声字;了解冒号的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12个生字。
3.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
一、交流平台
1.教师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具体谈一谈这些句子的特点。
生1:“古怪”的意思是稀奇怪异。在生活中性格古怪的人或物往往是让人难以相处或接近的。读完《猫》这篇文章,我们知道猫是温柔可亲、活泼可爱的,是惹人喜爱的小动物。所以作者在这句话里,并不是讨厌猫,相反是赞美猫的可爱。
生2:鹅吃饭时叫人侍候,还摆架子,一副官态相,这好像是在贬低鹅。但实际上作者对鹅的这种吃相是乐此不疲的,透出一种喜欢的情感,语言诙谐。
生3:“耀武扬威”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是贬义词;再加上由于白公鹅的捣乱,鱼也不来上钩了。这些表面上似乎在说白公鹅可恶,但我们去读文章时,它那种海军上将式的派头怎么会让人嫌弃呢?
师小结:这些句子从表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2.教师引出表达方式:明贬实褒。引导学生从课文或课外书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跟同学交流。(课件出示)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运用“明贬实褒”这种表达方式的情境,同桌间说一说。
示例:弟弟真傻,大热的天,别人都躲在树荫底下乘凉,他却一个人汗流浃背地去捡拾花坛里别人扔的垃圾。
4.教师小结。
小结: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还能恰当地表达出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
二、识字加油站
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六组词语。
2.学生读词语,把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教师指导朗读、辨认、书写,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字的意思。
◆易错提示:“秆”读“ɡǎn”,不要读成“chèn”;“哺”读“bǔ”,不要读成“pǔ”。
3.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明确:一是每一组字都是形声字,偏旁不同,读音相近,偏旁与每个字的意思相关联。二是括号中的词语能帮助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肝(肝脏),月字旁的字很多和身体部位有关,肝脏正是身体的一个部位;秆(麦秆),禾木旁与农作物有关,麦秆是农作物小麦的茎。
4.指导学生借助发现的规律,用换偏旁的方式识字,并拓展组词。(课件出示)
5.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生字表,找一找类似的形声字,归类巩固记忆。
三、词句段运用(一)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引导学生读一读词语。
千里马 老黄牛 百灵鸟 领头羊
小蜜蜂 纸老虎 变色龙 铁公鸡
应声虫 哈巴狗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都是三个字的词语。②都是动物类词语。③这些词语表面上是说某一种动物,实际上也经常用来比喻生活中的一类人。
3.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说是比喻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归纳总结。
(2)用图表总结。
词语 喻指生活中的一类人
千里马 比喻有才干的人
老黄牛 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百灵鸟 比喻歌声甜润、清脆的歌手
领头羊 比喻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
小蜜蜂 比喻勤劳的人
纸老虎 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变色龙 比喻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铁公鸡 比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应声虫 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哈巴狗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3)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前五个词带有褒义,后五个词带有贬义。
4.拓展积累。像这样的有特殊意义的三字词语还有很多,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记一记。
1.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
2.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3.书写时能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4.朗读、背诵《蜂》。
一、词句段运用(二)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一读句子,注意句中的冒号。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1)学生分组讨论,体会冒号的用法。
生1:第一句话中,冒号后面的句子是解说猫的温柔可亲。
生2:第二句话中,冒号后面的句子写母鸡的动作、叫声,是对母鸡的立刻警戒进行解说。
生3:第三句话中,冒号后面的句子是具体解说鹅是怎样看门的。
(2)教师总结冒号的用法,引导学生写句子。
①冒号的用法: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②学生练习写句子,然后交流展示。
生1:布布真是一只活泼的小狗:看到蝴蝶,它一个猛冲,伸出爪子去捕蝴蝶;看到行人,它四腿腾空,炮弹一般落在行人脚边绕来绕去,有使不完的精力。
生2:小亮真是太细心了:每次做完作业,他都要认真检查一遍;每天早上出门前,他也要检查一下学习用品、钥匙等是否带齐。
生3:隔壁住着一位热心肠的老奶奶:遇上突然降雨,她总会帮邻居把衣服收进来;要是谁家有个小争执,她就积极地上前开导。
(3)拓展探究,了解冒号的其他用法。(课件出示)
2.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三题,学生读一读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词语。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1)学生朗读体会,分组讨论交流。
生1:这些加点词语都是单字词,跟在其他词语的后面,有的是在句中,有的是在句末。
生2:这些词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是表示语气。“呢”表疑问语气,其他加点词语表陈述语气。
生3:有了这些语气词,朗读时语气和缓了许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情感。
(2)教师小结。
小结:这些加点词语都是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常见的语气词有:吗、么、呢、吧、啊、啦等。语气词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句末,表句子的语气,即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种;二是在句中,表示停顿,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
二、书写提示
1.教师课件出示“书写提示”,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观察这段话的书写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来讨论交流书写的方法。
生1: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要比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小一些。
生2:所有字书写的大小要基本保持一致。
生3:字两边留的空白要大致相等。
3.教师总结书写方法,纠正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地方;学生进行临写,体会书写的要求。
4.引导学生抄写所学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结合书写要求进行自评。
5.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学生互评,教师指导反馈。
三、日积月累
1.教师课件出示谜面,猜谜引题。
2.简介作者。
罗隐(833—910) 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杭州富阳西南)人,晚唐诗人。本名横,后因十举进士不第而改名。其诗颇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在民间流传甚广;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著有《谗书》《两同书》等。
3.教师课件出示古诗《蜂》,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指名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5.读古诗,弄懂诗的大意。
(1)词语释义。
[无限风光] 极其美好的风景。 [尽] 都。 [占] 占有,占据。
[采] 采取,诗中指采取花蜜。
(2)理解诗歌大意。
示例:不管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花酿蜜时独占了。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
6.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轻读思考:蜜蜂在哪儿采蜜?
(2)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明确: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3)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来揣摩、体会。
明确:“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两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但甜蜜却属别人。
(4)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明确:这首诗通过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写蜜蜂,实际上是写劳动人民,这里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7.再读古诗,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