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方案
“神奇的探险之旅”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发挥想象写故事”“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等经验,知道要根据所给的情境合理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次习作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引导学生根据探险的情境,围绕探险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材第一部分,先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然后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即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教材第二部分提示了本次习作需关注的关键要素,意在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合理想象,组建探险团队,确定探险地点,选择探险装备,设想可能遇到的困境并思考解决之道,为铺设故事情节作好准备。这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示学生自主选择一同前往探险的人物,组成探险的团队。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两类人物,一类是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如探险爱好者、生物学家、向导;另一类是学生的同龄人,如妹妹、表哥、同学,但他们身上也不全是优点,比如,表哥胆子虽大,做事却有些鲁莽;同学虽然细心,但是胆子很小。教材要求学生在这两类人物中各选一个,提示学生要依据人物的特长或特点,合理选择探险团队的成员,并考虑到成员的特点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
二是提示学生选择探险的情境,让学生对探险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和认识。教材一方面提示了探险的场景,如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为去哪儿探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一方面提示了探险所需的装备,如指南针、地图、饮用水,提示学生在探险前要进行周全的考虑,作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还提示了探险途中可能会遇到的险情,如遭遇猛兽、暴雨来袭、断水断粮,这些险情都可能危及生命。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此构建出合理的情节。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共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到想象丰富且合理,二是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三是尝试把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写出来。其中,前两项要求是每位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第三项要求则是弹性的,鼓励学生在完成前两项要求后进一步丰富习作的内容。教材也提示学生写完后认真修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此外,教材中还提供了一个拓展性活动,即续编探险故事,意在让学有余力并对编写探险故事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这种更加灵活的形式,获得思维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险精神。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人物、场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将心理的变化融入其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阅读探险类文学作品,查找历险场景中相关描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探险故事吗?你们能向大家做一下推荐吗?
预设:
生1:我读过的最有意思的探险小说是《海底两万里》,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生2:我喜欢的探险故事是《哈尔罗杰历险记》,有好几本呢,非常吸引人。
生3:我觉得《荒野求生》系列很不错,因为它是“少年生存小说”,故事扣人心弦。
2.展开话题:同学们,你们说得都挺好,看来你们的阅读面很广。你们谁能说说这些探险故事哪里吸引了你们?
预设:
生1:《海底两万里》吸引我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搭乘鹦鹉螺号在海底所见到的那些美丽又神奇的景象,作家对海底奇观的描写真棒!
生2:《哈尔罗杰历险记》最吸引我的是人物,比如主人公哈尔和罗杰,他们都是勇敢机智、学识渊博、体格健壮的少年,我真希望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生3:《荒野求生》吸引我的是故事情节,因为那里面可是有作者本人真正的荒野求生技巧的,非常真实!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这些探险故事各有吸引人的特点,我也想找来读一读。
3.导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有关探险的梦,因为大自然的秘密总是散发着让人一探究竟的魅力。那么,这次习作就让我们一起去圆这个梦想,进行一次假想的探险,也像那些作家一样,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先让我们来看看习作要求。(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
课件展示:神奇的探险之旅
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
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操作指导:教师通过谈话,让学生说出自己读过的探险类书籍,打开他们的思维。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喜欢这类故事的原因,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知探险故事引人阅读的基本要素。
板块二 分析要求,明确选材
活动1 指导对“探险伙伴”的选择
1.在读过习作要求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有机会去探险,你最想和谁一起去?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说话要有条理。
3.每个人都对能与自己一同探险的伙伴有着不同的期待,教材的习作要求中为我们提供了两组人物,要求我们从中各选一个,和你一起组成一个“三人探险小队”。你会选择谁呢?为什么?团队很重要,所以请你做出慎重的选择。想好后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课件展示: 人物
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妹妹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见多识广的向导 心细而胆小的同学
4.组内交流,其他同学可以对选择的人物进行补充或提问。
5.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清选择人物的理由,并加以点拨:大家有没有发现,左侧这一列的人物都是具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也就是说,在故事中,能够利用求生方法解决遇到的困境的,往往是他们;右侧的则是与我们相仿的同龄人,既有长处又有缺点,这就提示我们,在故事中,协助专业人士解决困境的可以是你,也可以是这一列的人物,同时,探险故事的情节也可以由于人物的优点或缺点,而变得曲折、有趣。
活动2 指导对“场景”“装备”“险情”的选择
1.同学们已经成功地组成了探险小队,那么第二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你们组成的三人探险小队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
课件展示:场景 装备 险情
茫茫大漠、热带雨林、 指南针、地图、 遭遇猛兽、暴雨来袭、
海中荒岛、幽深洞穴、 饮用水、食物、 突发疾病、断水断粮、
南极冰川…… 药品、帐篷…… 落石雪崩……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提示,供学生参考:同学们,我们所选择的探险场景、探险时用到的装备、遇到的险情,决定着我们要写的探险故事的情节发展方向,这也需要我们在构思故事时,就要兼顾到所选择的这些内容,要符合一定的生活实际和常识。比如选择的场景是茫茫大漠,遇到的险情就不能是落石雪崩;既然选择的装备中有药品,故事中就不能出现受伤而无药可治的情节。好,既然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明确了它们的“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根据这些选择,来开始我们的“探险之旅”吧!
操作指导:教师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同学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确定选材,使学生对“探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加以提示,为下一步确定创编故事的写作思路打下基础。
板块三 确定思路,指导习作
活动1 组织材料,确定故事主线
1.现在,我们如何将自己的探险之旅生动、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我们选择的这些材料整理出来。不妨像老师这样,用一个故事大纲的形式,也就是“探险之旅”情节路线图,来确定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探险之旅情节路线图
●人物:我、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场景:热带雨林
●装备:地图、饮用水、食物、帐篷
●险情:遇到不认识的动物、遭遇猛兽
●探险行程:三人结伴出发,根据地图来到一片热带雨林,参加宿营活动→遇到颜色好看的小青蛙,博士不让碰,因为它是箭毒蛙,有剧毒→想要过河,遭遇鳄鱼,靠饮用水和食物,在帐篷中度过夜晚→第二天,表哥仗着胆子去挑战鳄鱼,险些受伤→我们配合博士,造了一个独木舟,趁鳄鱼午睡,偷偷地划到对岸→终于到了集体宿营地,探险之旅结束。
2.点拨:同学们可以发现,在探险行程也就是故事情节当中,选择的人物的性格特点、装备和险情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组合到一起的材料来展开想象,丰富细节,这样就能够逐步地构思出故事情节。各位同学现在也来试着把自己所选的材料像老师这样组合在一起,拟定一个大致的情节路线图吧。
活动2 指导思路,确定写法
1.导入:我们既然有了大体的故事情节,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如何编写这个探险故事吧。
2.谁能先来说说,什么样的故事开头是吸引人的呢?
预设:
生1:我觉得交代清楚探险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为什么要去探险,就能吸引人。
生2:我读过的故事书有很多是直接展开故事情节,让人一下子就能紧张起来,然后再说明这是一件什么事。
生3:我认为还可以先把这件事的结果写出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然后再讲故事。
小结:这几位同学说得都非常好。第一位同学所说的就是顺序法开头,也就是交代清楚故事的背景、人物和起因,让人接着往下读;第二位同学说的则是开头直接营造紧张气氛,这样能让读者快速进入情节之中;第三位同学说的开篇方法叫“倒叙法”,就是先把故事的结局或其中最惊险的情节写出来,制造悬念,然后叙述整个故事,解开悬念。这些故事的开头方法我们都是可以借鉴的。(板书:开头——顺序 营造紧张气氛 倒叙)
3.过渡:确定了开头,接下来就是如何来写中间的主要故事情节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前面整理出来的“探险之旅情节路线图”,通过想象把各部分内容连贯地衔接起来,融入一定的细节描写,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几点:
(1)需要展开大胆想象,但是要根据我们所选择的探险地点的自然环境和具体条件,也就是基于生活实际来展开想象,进而想象出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险情”。
(2)要将如何遇险、遇险时发生了怎样的情况、三个人又是如何依靠现有的装备脱险的过程写清楚,才能让情节跌宕起伏,引人阅读。
(3)为了做到情节的具体、生动,要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夸张、比喻、排比等),以及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
小结:第一,我们要注意“想象要以现实和所选材料为基础”;第二,我们要“将故事的发展过程写清楚,情节要吸引人”;第三,我们要在叙述故事时,注意“增加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内容”,如果能把其中的人物“我”在遇到险情时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有趣,则更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达到引人阅读的目的。(板书:经过——想象基于现实和选材 写清故事的发展过程,引人阅读 增加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内容)
4.示例展示。让我们来看几个片段。
课件展示:片段1
海和天空都变成了黑色,飓风卷起的海浪有几层楼那么高,大雨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喘不上来气。船好像被巨人一手抓了起来,又狠狠地扔下去一样剧烈颠簸。我和妹妹拼命地抱住船桅杆,我想我们这次可能要遇难了。
片段2
我抬头一看,一条色彩斑斓的蛇从我们身后那棵茂密的大树的树冠里探出头来,正吐着芯子,盯着我们。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停了,胆小的于亮更是死死地拽着我,一动也不敢动。因为叔叔说过,如果动了,蛇攻击你的可能性会更大。我们这样僵持了几秒钟,但我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
教师点评:在片段1中,小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以及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营造出了故事惊险、紧张的气氛。片段2则侧重心理体验的描写,把主要人物“我”和于亮在遇到毒蛇时极度紧张、害怕的感受写得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我们在讲述故事时,就可以参考这些写法来写。
5.随着故事的发展,三人组成的探险队经历了许多险情,并一一化解,故事也就接近尾声了。我们的习作又应该如何结尾呢?哪位同学说一说?
预设:
生1:我觉得故事结束了,习作也就结束了。
生2:我觉得习作结尾可以写写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小结:两位同学说出了两种结尾方式,一种是故事的结局就是习作的结尾内容,这样结束很自然;另一种是写写这次探险经历带来的感受,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感受要在讲清故事结局之后再抒发,二是这个感受应该以故事中的“我”的角度出发来写,这样才能做到自然地抒发感想。(板书:结尾——故事的结局 对于故事的感受)
操作指导:教师一步步根据习作一般思路加以引导式讲解,展示该单元习作写法,既有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又有教师针对习作思路写法关键点的点拨,不但要进行要点概括,又能结合具体示例,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整篇习作构思的基本过程、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板块四 动笔成文,评改提升
1.过渡: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开始你的神奇的探险之旅吧!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学生完稿之后,先挑选2~4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此处出示课件:
课件展示: 习作评改标准
(1)想象是否丰富、合理。
(2)是否能把遇险的经过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3)行文是否通顺、清楚。
(4)标点的使用是否正确。
(5)是否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5.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操作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行文思路和写法,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通过多方位的交流,使同学们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既检查了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又提高了自己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伊始,围绕学生读过的冒险故事进行谈话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本课的习作学习作好了铺垫,“未有曲调先有情”,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指导学生创编故事时,先从习作要求中的“选材”入手,进行指导,然后继续采用互动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确定习作思路,适时指导写作方法,使学生在习作时能够思路清晰,并激发了表达的欲望。
范文引路
丛林探险寻宝记
幽暗的山洞被几只强光手电筒照得通亮,叔叔拉着我和同桌于亮高兴地欢呼着。我们眼前的几个看起来很旧的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宝石、黄金……你要问我们这是在哪儿,是怎么找到这些宝贝的,请听我慢慢讲来。①
我和我的同桌于亮是一对儿“探险迷”,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去探险寻宝。而我的叔叔是个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他知道我们的愿望后,决定暑假带着我们进行一次丛林寻宝探险。临出发前,叔叔带着我们买了很多探险设备,②并且给我们做了简单的培训。虽然听起来挺危险,可是我们俩特别激动,感觉自己马上要成为小说中的探险家了。
叔叔说的那片丛林在南方的一片山区中。他得到了一张古老的地图,上面标注了丛林中的一处藏宝地点。传说是一位古代富商为了躲避战乱藏起来的。进入丛林,只见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几乎照不进来,杂草和藤蔓缠在树上,地上根本没有路。③叔叔拿着锋利的铲子开路,我们在后面跟着,还要不时地看看指南针,结合地图指示辨别方向。才走了半个小时,我和于亮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且这里闷热潮湿,我们又穿得严严实实,感觉自己马上要中暑了一样。叔叔只好让我们原地休息一下。这时,我看旁边的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果子,非常漂亮,忍不住摘了一个塞进嘴里。“你怎么乱吃东西啊!”于亮发现了我的动作,赶紧阻止我,可果子已经被我咽下去了。“你吃了这果子?”叔叔紧张地看着我,“这果子有毒啊,来之前我怎么嘱咐你们的?你多喝点水,按着舌头催吐,我去找解毒的草药!”叔叔说完就一头钻进了丛林深处。这时,我已经开始觉得肚子疼了,灌了几大口水之后,强烈的恶心感让我忍不住吐了起来,浑身也软绵绵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④
我忍着不适紧挨着于亮坐下,紧张地四处打量。寂静幽深的丛林里不时传来奇怪的叫声,不知名的小虫子有时会从枯叶下钻出来吓人一跳,奇形怪状的树枝轻轻晃动,像是怪兽在张牙舞爪……⑤这时,一阵轻微的“咝咝”声从我们头上传来。我抬头一看,一条色彩斑斓的蛇从我们身后那棵茂密的大树的树冠里探出头来,正吐着芯子,盯着我们。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停了,胆小的于亮更是死死地拽着我,手心的冷汗把我的衣服都浸湿了。我们僵硬地坐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因为叔叔说过,如果动了,蛇攻击你的可能性会更大。我们这样僵持了几秒钟,但我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可怕的蛇似乎觉得没什么危险,才慢慢转了方向,爬走了。
不久,叔叔带着草药回来了。我吃了草药后,渐渐恢复了体力,这才继续上路。跌跌撞撞,在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终于找到了地图上标注的藏宝山洞。我们打开强光手电筒,摸索着走进黑暗的山洞。我们扶着洞壁,七拐八拐⑥地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走到了尽头,接下来就发生了开头时那开心的一幕。
这就是我的丛林探险故事。回来之后,叔叔说这些都是古代的文物,就把它们都交给了当地的博物馆,我们还得到了表扬呢。这次探险之旅让我明白:探险虽然危险重重,可是只要有信心、勇气与智慧,一切困难都能被战胜。⑦
行文写法赏析
❶以倒叙的形式开头,设足了悬念,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❷对故事起因的交代十分简洁,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物、探险场景、装备等情况的交代。
❸这句环境描写用词生动、准确,为接下来的艰难旅程作了很好的铺垫。
❹对话紧凑,且符合人物特点,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传神,充分体现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❺又是一处细致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探险的紧张气氛,也让人预感到将会有新的险情出现。
❻“跌跌撞撞”“七拐八拐”将人物行进的艰难及洞中路线的复杂描写得很真实。
❼结尾写了探险带给小作者的体会,令故事主题更鲜明。
总评: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令习作的开头充满了吸引力,接着按照探险故事的发展叙述了整个探险过程,最后对探险的结果和“我”获得的收获做了总结,结构清晰,情节完整。习作设置了“误食毒果”“毒蛇危机”这两个重要险情,并通过环境、语言等细节描写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另外,习作对探险过程中“我”心情的变化也作了生动描写,从开始的“激动”到“紧张”,再到遇险时的“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停了”,这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