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教案
20* 金字塔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及资料。
3.导入:曾经,它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度之一,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至今,人们都无法破解金字塔的秘密。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令世人惊叹的建筑。作者用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画面。今天,让我们走近金字塔,欣赏它独特的美,了解金字塔,让更多的人认识金字塔。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可利用多媒体由直观的画面唤起学生视觉的感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1 自主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2.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课件展示:黄澄澄 翻译 无愧 熠熠发光 遐想 埃及 黏着 刀刃 泛滥 淤泥 精湛
(2)教师提示“瑕”“暇”与“遐”的区别。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如“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如:“无暇”“自顾不暇”“目不暇接”。遐:远或长久。如“遐想(悠远的思索)”“遐迩(远近)”。
(3)认读多音字“澄”,“澄”在本课读“dènɡ”,在“黄澄澄”一词中读“dēnɡ”,还有一个读音“chénɡ”,如:澄澈。(课件出示)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活动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浏览课文,说一说:本课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此问题)
(1)学生在组内交流。
(2)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展示:本课的形式很特殊,由两篇短文组成,前一篇是散文,重点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的语言让读者如临其境。后一篇形式很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有文字、示意图、地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思考文中表现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操作指导: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字词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通过初步读通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概,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三 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活动1 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这句话。(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
2.学生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
3.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现发现的美。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并展开想象,欣赏美,感受美,让学生说说观看图片后产生了哪些遐想。
5.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还了解了关于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课件展示: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1)说一说:你会想到什么?(课件出示此问题)
(2)同样是写金字塔,《金字塔夕照》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文章却写得截然不同,用心读一读,你能发现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活动2 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胡夫金字塔的相关内容。
2.学生交流讨论这篇短文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阅读方法。
课件展示:(1)有图又有文字的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大家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直观、简明、概括性强,阅读时要图文结合着看,同时关注图上的细节。
(2)内容较多的材料,要用充分的时间去浏览,然后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定位阅读,提取需要的信息,快速地解决问题。
活动3 合作学习,寻找印证
1.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收获。(课件出示)
2.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快速浏览两篇短文,并说说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后一篇非连续性文本,看似内容不连贯,但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联系。)
3.学生说一说文中还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成就,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陶醉于美景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感受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教师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板块四 尝试推测,提炼介绍
活动1 尝试推测
1.引导学生思考古埃及人是怎么建造金字塔的。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活动2 提炼介绍
1.两篇短文用不同的写法给我们展现了同一个美丽而又壮观的金字塔,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2.学生交流信息,互相评议。
3.课件出示图片,介绍古埃及其他的文化,让学生更加了解这座文明古国。
操作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梳理课文内容,并用多种形式作展示介绍,使学生对古埃及与金字塔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取得阅读成效。
板书设计
金字塔
外观 工艺 文明
人类劳动和 古埃及文明:天文学、
智慧的结晶 数学、几何学、地理学
教学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欣赏夕阳下的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课文之后理解课文。教师既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文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和内涵,又要鼓励学生由迷人的色彩美展开无限的遐想,进入文明古国之境,感受古人的智慧。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的分析。最后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把阅读所得与搜集的资料进行再次整合,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认识金字塔,实现有阅读、有收获的目的。